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02年后,继《辛丑条约》签订后不久,在上海等地举行了一系列涉外的“商约”谈判,首签了中英“商约”。由于这一“商约”列入了“裁厘加税”的条款,所以颇能迷惑一些人,似乎“商约”的签订,为清政府争得了一些“利权”,是一次“外交胜利”。当时,负责英国政府进行修订“商约”谈判的  相似文献   

2.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刍议王开玺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第十二款规定:“总理衙门改加防部,班列六部之前”,并须王公大臣任管部大臣.列强领衔公使葛络曾照会清政府,声称须“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  相似文献   

3.
2000年11月26日,由山东省历史学会、山东省历史学会帝国主义与近代中国专业委员会、青岛市历史学会、山东师范大学夜大学青岛分校联合发起的“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省内专家学者30余人应邀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认为发生在百年前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八国联军逼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所规定的巨额赔款,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沉重负担;这次战争也使腐败卖国的清政府的反动黑暗统治走入低谷,即使推行君主立宪、“新政”改革也不能挽救其统治,中国到了非革命不可的地步,所以不到10年便爆发了…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上海郊县农民的反抗运动,是当时全国革命高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后来上海光复,有着重大作用。 (一) 一九○一年九月,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的赔款本利总计982,238,150海关两,因而清政府进一步对人民进行敲骨吸髓的搜括。清末上海郊县纳赋换银“折价”年年上升,各县总赋实际随之逐年增加。据川沙县统计:光绪  相似文献   

5.
在甲午战争爆发前,清政府乞求各国列强尤其是俄、英调停———中日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兵,因日本拒绝而失败;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继续乞求英、俄等列强干涉,仍未成功。后来,在美国的所谓“中介”下实现了中日两国的直接谈判①。显然,无论是战前,还是战争中,清政府所...  相似文献   

6.
张佩纶辛丑议约中离京回宁原因辨误陈勇勤1901年,已落职数年、自号“金陵寓公”的张佩纶,经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奏准,北上入京师,协助其岳父办理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签约事宜。然而在“和约”即将签字时,张佩纶突然离开了京师,返回南京。对此,史学界多认为张佩...  相似文献   

7.
中意两国于1866年签订了第一个《通商条约》,为以后两国通商贸易奠定了基础,中意两国具有近代意义的外交往来亦由此开始。辛丑条约签订后,针对关税自主、平等贸易等问题,晚清政府、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同意大利进行了长期谈判,最终于1928年同意大利签订了中意《友好通商条约》,有条件地解决了关税自主、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问题。1949年,南京政府在行将覆灭时同意大利签订了《友好条约》,肯定了中意两国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这些商约的签订及谈判对于推动中意两国经济交流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武昌起义爆发后,以总税务司安格联为首的中国海关,为了攫取税款的保管权、确保中国照旧偿付外债及赔款,采取了在清政府和革命党人之间保持“中立”的策略。西方驻华使节对海关进行了或明或暗的支持,使海关的“中立”得以维持。海关的“中立”,以当时的局势有着重要影响。清政府和革命党人之所以肯坐到谈判桌前,因海关“中立”而带来的财源枯竭及军火匮乏当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从辛亥革命看民族资产阶级的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是在中国人民向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展开空前猛烈的反抗斗爭中爆发的。通过辛丑条約的签訂,清政府彻底投靠了外国侵略者。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結成反动同盟,主要通过政治、經济、文化等方式进一步侵略中国。在1911年以前,帝国主义已經在中国“开辟”了八十二个商埠,在十六个城市設立了租界,井繼續占领着香港、台灣、澎湖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变迁中清政府的一个官员群体──总理衙门中的大臣们吴福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于1861年1月(咸丰十年十二月)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辛丑条约》签订前夕,清廷又在列强的要求下于1901年7月(光绪二十七年六月)将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