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媒介传播是文学发展的中枢,有什么样的媒介就有什么样的文学,文学的样态围绕着媒介的特性起舞.对文学来说,互联网不是一个无关痛痒的媒介,而是一个以文字符号为主兼容各种符号介质的传播载体.这样一种载体势必带给文学革命性的变化,尽管这一变化我们还不尽了然,但已有的萌芽已经为我们展现了她自己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媒体奇观是当代社会主导文化形式-媒介文化的重要表征.明星现象是当代社会的超级媒体奇观.明星不仅仅是一个个真实具体、极富魅力的形象,更是大众传媒生产的一种文化产品,一种承栽着一定文化内涵与意识形态的表意符号,一种文化实践的过程.明星的生产是特定符号意义的生产,明星形象的巨大魅力及其对大众无可抵挡的吸引力源于多样媒介文本产生的符号象征作用和互文效应,这些媒介文本在建构明星形象的同时拼贴和构成了社会的多元话语,使明星奇观成为产制多元意义的文化场域.  相似文献   

3.
黎敏 《江淮论坛》2011,(1):181-187
起于建国初期的“新年画”运动,是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一场政治的、文化的运动。作为一种勾连传统与现实的表达媒介,新年画的形式与内容成了本文观察新意识形态符号体系建构过程的窗口。正是借助新年画类型化的重复演示,新意识形态才逐渐走进民众生活,成为新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新媒介时代,新媒介是一种元媒介。这种元媒介能够将人的意识媒介化,当人的意识被媒介化之后,作为符号现象学起点的"形式直观"就必然会引入媒介的要素。媒介将决定意识如何将意识对象变成携带意义的符号,也决定符号呈现出什么意义。"媒介直观"将成为新媒介时代符号现象学新的起点。并且,"媒介直观"虽然带有"媒介决定论"的色彩,但是我们不能将"媒介决定论"片面地理解为孤立的媒介能够决定人类社会的变革,而应该将其理解为人类被置身于以媒介为中介的符号环境之中,这个符号环境对于人类的观念和行为起到了限定的作用。因此,"媒介决定论"的实质是"符号决定论"。  相似文献   

5.
媒介是储存与传送符号的工具。而"媒体"是承载符号的各种媒介的总称。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这一观念赋予媒介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媒介是人的延伸,所以媒介改变了人本身。电影理论家贝拉曾说,先有勺子,后有汤。意思是说,没有一种媒介,就不可能有一种相应的文化。不是文化创造媒介,而是媒介创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媒介的历时状态的考察,认为媒介从它结合的对象可以分为负载、传播人类认识内容的媒介与负载、传播信息符号的媒介两种;从它的形成与利用情况可以分为二个阶段,十种形式.两个阶段为:规约阶段的媒介与取用阶段的媒介.十种形式为:规约的单一材质媒介、规约的复合材质媒介、规约的复合型映射材质媒介;自控的单一材质媒介、自控的复合材质媒介、自控的复合型映射材质媒介、他控的复合型映射材质媒、他控的复合材质媒介、他控的交叉型复合映射材质媒介、半控的交叉型复合映射材质媒介等.并且在麦克鲁汉"一种传播媒介的内容经常是另外一种传播媒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传播媒介的形式,可以是另外一种传播媒介",并以此为基础考察了广告媒介的复杂状态,指出媒介不仅仅是中介性的物质实体,也可以是依赖于一定物质实体的事件过程,或者是依赖于一定物质实体的结构状态,甚至是原型.最后对广告媒介的内容与形式的协调进行了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7.
媒介对叙事具有特殊的规定性,这一特点在改编作品中尤其明显.文字符号的线性原则、影像符号的空间特点,对叙事活动形成不同的限定性.原著意义的产生方式被新的介质特点所打破.电影媒介的叙事特点,必然改变与语言结构相伴生的原著主题,隐匿在文字符号之后的人类经验及驳杂的生活信息,因影像的空间性和可视性而自然呈现,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电影文本的意义增值.  相似文献   

8.
小说模式是作家用来传达艺象的一种媒介载体。这种媒介载体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也在发生变异与更新,但相对于社会思想和艺术观念的更迭和变化来说,它的演化却是极为缓慢的,甚至可以说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在某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又可能发生突发性的变化。我国传统小说从魏晋六朝志怪小说起,到明清章回小说,历经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正体现了这种相对稳定而又缓慢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最权威的媒介理论家和社会理论家,博德里亚在某些特定的圈子里一直被推崇为新的麦克卢汉,他的后现代社会理论就是一种基于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博德里亚用“仿真”、“超现实”、“内爆”描绘了一个由高科技传媒手段所主宰的后现代社会图景。但是,博德里亚的媒介理论过多地强调了媒介的技术形式和效果,贬抑了媒介的内容和语境,因而被道格拉斯.凯尔纳称作是一种形式主义理论,一种反阐释学理论。对博德里亚而言,意义的阙如、反对阐释实际上是由高度发达的传媒技术所支配的社会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电视即符号——西方"电视镜像"符号批判理论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社会的媒介文化批评中,符号学和意识形态理论被西方学者运用到了电视媒介和电视文化的评析和批判之中,并在电视批评学中形成了西方特有的电视符号批判理论。符号学本身是对媒介及其文化进行研究和批评的一种方法论,本文以"电视即符号"为题,着重探讨西方学者是如何在符号学视域下对电视文化和电视媒介本身展开意识形态批判的。  相似文献   

11.
褚丽娟 《理论界》2014,(7):144-148
约翰·巴思醉心于叙事艺术30多年来,媒介融合在其创作中发挥了重要功能。本文以其自传体小说《曾经沧海》为例,分析这部作品的媒介融合特点:歌剧化和网络化文本。作家运用媒介融合打造新的小说,既是对后现代小说生存困境的突围,也是对媒介变革深刻影响到文学的演进方式和形式这一事实的积极回应。笔者最后指出巴思的这种创新对小说形式史具有一定创新意义,且为当下电子媒介所培育的文化之弊病提供了一种抵抗的可能,但是以媒介融合为创作手法的小说与作家所期望的创作一种具有愉悦功能的纯文学尚有距离,其影响未能走出学术圈。  相似文献   

12.
图像与文字的符号特性及其在叙事活动中的相互模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图像与文字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叙事媒介,它们具有不同的符号特性.由于相比图像而言,文字是强势符号,所以就出现了语词("诗歌")与图像("绘画")互仿时的"顺势"和"逆势"现象.而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其实是与图像与文字的符号特性息息相关的:图像是处于纯粹符号与表意符号之间的一种特殊符号,它具有"再现"和"造型"的双重性质;而文字则是一种抽象度更高的表意符号,它在叙述或再现外在事件时可以不受"造型"因素的干扰.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间相互模仿的情况,既发生在内容层面,也发生在形式层面:图像叙事模仿文字叙事的情况,多发生在内容层面;而文字叙事模仿图像叙事的情况,多发生在形式层面.  相似文献   

13.
人们的社会交往是以符号为媒介的象征化行为。周礼是多种传统文化交往符号的统一体,从东周开始衰落。孔子精通周礼,他将周礼中的宗教内容和神秘色彩改造为世俗道德修养,并以正名的形式将礼仪化的符号活动改变为理论符号的思想体系。孔子标榜的仁学是对礼仪行为的重要发展,开了儒家世俗学术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理论的媒介文化分析,将研究重心放在大众媒介的文本生产和文本传播活动中,通过媒介符号的意义生产和受众符号的意义消费,揭示媒介文化的意识形态符号化过程。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媒介文化理论对大众媒介文化意义的阐释,围绕媒介文本符号的意义活动展开,对媒介文化的符号分析,侧重揭示媒介文化传播中的价值赋予和意义植入。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媒介文化的解读,则揭示媒介文化传播与真实世界的建构关系,强调大众媒介对社会生活的文化建构,依循的不是现实价值逻辑,而是符号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的物质媒介是人类无机自然、有机自然和社会三大存在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奠定了不同文学形态的指意实践。从内部研究而言,媒介与文学形式具有深刻关联,任何艺术形式都是在媒介中的形式,媒介依靠形式才能被觉察,媒介与形式构成整体并重新整合为进一步的艺术内容。从外部研究而言,媒介决定文学情境,新媒介文学情境中,文学活动通过文本建立艺术的想象空间和文化的衍生产业。如今媒介从物质媒介演变成文艺媒介,文艺媒介分为物质基础、指意符号和文化属性三个层面,这是沟通传统文学与新媒介文艺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文本的边界,指出有大量伴随文本会进入符号文本,实际上一旦离开文学范围,进入多媒介符号文本的讨论,文本的边界就变动不居:某些成分散在四周,也有不少成分成为文本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建议把这种现象称为“全文本”.而文本的边界划定,直接影响隐含作者的产生:不仅是小说和电影可以有隐含作者,所有的符号文本,普遍都有一个隐含作者体现其意义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论符号拜物教——从媒介的角度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社会是物符号化的现实根基,媒介则是其外在动力。这种动力主要通过传统媒介的广告宣传、大众网络的意象引导和"娱乐道德"的好奇激发等方式实现。以单向度、强制性、重复性、超负荷为特征的媒介信息传播造就了大众主体性丧失、理性泯灭的集体无意识状态。此状态正是大众接受符号编码的状态、环境和条件。麻木无意识的大众只有通过消费,通过对符号意义的追求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大众处在符号异化、处在对符号盲从和崇拜的符号拜物教状态。  相似文献   

18.
黄吟珂 《东南学术》2012,(1):255-261
对宋惠莲的人物研究,目前学术界大多把宋惠莲从整部《金瓶梅》中脱离出来,而仅仅从小说写宋惠莲的那五回中来探讨其人物行为前后的不一致性及其死亡的原因和意义等。本文认为,与其说宋惠莲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不如说宋惠莲是小说中的一个符号。本文旨在通过对宋惠莲作为隐寓符号——镜像符号、性符号、死亡符号——的叙事功能的分析,从而更深层面地探讨其在建构金瓶梅的人物世界、架构小说情节以及传达小说主旨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学创造不同于其它艺术创造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一种语言的创造。语言不仅是文学创造的媒介、手段和工具,而且是文学作品的本体存在方式和价值符号载体,作家只能用语言媒体去把握主体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而“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支配思维并决定认识的方式,引导人们建造意识的大厦”,当作家运用一种语言时,也就是运用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式去序化自身的审美心理内容,创造艺术幻象世界。因而,文学的创造过程,就是作家以个性化的审美心理结构去感应现实生活,再运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去外化审美心理内容的语符化过程,语言能力运载着语符感性化了的审美对象,经历了由隐至显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被符号化的神秘数字在萨满教观念中起着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副语言功能。在萨满教观念体系中 ,神秘数字这一非自然语言符号却起着自然语言所不能代替的神圣功能 ,它在特定的场合能够表达一些特定的思想。人类的有些思想无法用语言表达 ,往往借助其他的副语言习俗或特殊符号来表达 ,符号人类学上称这种符号为会意符号或意会符号。萨满教中所用的一些符号和神秘数字实际上就是一种表达特定意义和思想的意会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