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评周作人早期对我国小说现代化的贡献易竹贤,孙振华作为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卓有成就的大家,周作人尽管没有创作过具有现代意义的小说,但他以小说批评、小说理论建设及译介外国近代小说等方面的实绩,为促进小说观念的更新,为新的小说美学意识的崛起,为中国小说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江苏50年的散文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发展分为前(1949~1976)、后(1976~1999)两个阶段.尤其是后一个阶段散文,由于回归五四现代散文的审美特征、更新17年的散文观念及作家创作队伍的不断壮大,江苏散文进入了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时代;不仅表现出江苏的地方特色,而且表现出作家的鲜明个性与艺术风格.江苏散文创作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3.
唐文三变     
文学本体观念的更新导致文学思潮的演变,进而影响创作原则、创作方法乃至题材、体制、风格以及批评理论的演变,从而完成文学理论范畴的系统转换,并最终影响文学创作时代风尚的变迁。唐代文学本体观念由“原道”、“言志”向“缘情”的转变,直接影响了唐代散文创作风尚的变迁,非常经典地展现了文学革命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卓有成就的大家,周作人尽管没有创作过具有现代意义的小说,但他以小说批评、小说理论建设及译介外国近代小说等方面的实绩,为促进小说观念的更新,为新的小说美学意识的崛起,为中国小说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贵州有第一流的散文作家 ,但贵州散文的总体水平不高 ,这是贵州散文存在的最大问题。要提高贵州散文的总体水平 ,必须更新观念 ,加强理论引导 ,增强“专业”意识 ,并为贵州散文确定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当代散文创作在繁荣的背后,存在着文化精神与思想内容“苍白”和“虚弱”的现象。散文创作应追求崇高丰厚的精神境界,不以单纯的消遣为目的,不以一味的媚众为取向,应努力摆脱多年来困囿人们的那种“小家子气”、“脂粉气”、“软骨症”的情调和格局。散文作家不应该总是在突破旧写法、旧框套等形式技巧方面做文章,而应该在自身文化人格的变化和观念、意识的更新方面下功夫。当代散文作家特别应该努力提高敏锐地汲取新时代的新的生活信息和思想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林非先生对我国现当代散文本体理论的研究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构了自己系统、完备的散文理论范畴体系,对新时期我国散文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和散文创作的繁荣,起到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和散文家本身对于散文观念定义与认知的困惑,使散文现象历来显得比较复杂。叙述观念与叙述方式是散文创作和变革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叙述观点的选择,不仅是技巧层面的问题,它也是作家创作观念、审美能力以及艺术风格的外化体现。诉说———独白———叙述视角转换是台湾当代散文叙述方式演变的三个历程,它显示了台湾散文家对新的散文观念和新的书写模式的不断追求。然而,散文真正面临的危机仍然是来自文类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许评散文的美学追求曹明海许评是位富有独特的审美创造理想和美学追求的散文家。近年来,他在散文艺术世界里,虔诚地作着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美学求索─—弘扬审美个性意识,更新散文美学观念,拓展散文的美学空间,追求散文艺术的新的内质的美,以其独到的审美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宏观上论述了我国现代散文理论的发展与成就:(一)二十年代初期和中期,散文理论由萌芽而发展,其主要建树在于现代散文观念的探讨与形成。(二)二十年代末期至三十年代中期,在散文理论上,一方面是空前的活跃与繁荣;一方面是深刻的分歧与论争,在对散文艺术经验、散文艺术源流、散文发展道路诸问题的探讨上,均取得一定成就。(三)三十年代中期以后,散文理论虽然同散文创作一样,不似前一时期那样活跃与繁荣,但是一些观点、见解,却趋向成熟和深入。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社会的转型,传统的伦理观念和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散文创作强烈关注人们的心灵状态,真实而又艺术地展现创作主体的伦理文化观念,表现父子、母女、夫妇、亲朋、师生之间的关系、爱心、亲情友谊的散文大量出现,拓展了散文表现的空间,使人性美,人情美的光泽普照着散文的原野。  相似文献   

12.
学者散文是当代香港散文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黄维梁散文堪称香港学者散文的一种典型代表。文章认为,感知相依、情理相融是作家散文的文体基本特征;构思谨严、体式多变是作家散文结构美学观念的具体表现;比喻象征、广征博引是其习用之散文艺术技巧手法;而清通多姿、机智幽默则显示了作家学者散文特有的行文风格。由黄氏散文的艺术特征,可略窥香港学者散文之总体艺术色相。  相似文献   

13.
林非散文在自己的理论与创作实践的结合上,向读者昭示他的创作主张,实现着思维模式的突破与散文艺术观点的更新;在开放性、批判性、哲理性三方面表现其思维方式的特点和文化品格,在“决裂”与“回归”中作出了自己的文化选择,从形散神亦散、表现个人丰富的“内心生活”方面,林非散文使散文重新回到了诗和文学。  相似文献   

14.
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是明代中叶唐宋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力矫秦汉派的拟古流弊,标榜唐宋散文,尤以欧阳修和曾巩的散文作为其推崇对象。其中,曾巩对唐宋派代表人物王慎中的影响最深。王慎中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对曾巩散文的创作理论及创作手法都有所继承。本文通过考究王慎中对曾巩散文的文道观的认可,以及他推崇曾巩散文的原因,以期从总体上把握唐宋派对唐宋散文的文学接受。  相似文献   

15.
从元人其创作观念入手来探讨袁桷散文创作,可以更好地发现元代散文的价值。蒙元对金、宋二朝的毁灭性战争使百年之文化累积受到重创,这导致了元代题跋创作的衰落。袁桷出身于宋末元初著名之文化世家,学术修养深厚,其题跋数量之多,质量尤臻上乘,代表了元代题跋创作之水平与成就。从袁桷的品题鉴赏性题跋和历史感慨性题跋入手,可看出其仍留有自宋代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和士大夫情趣。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中国现代散文观念的演变,结合时代、社会背景,评析散文理论批评各阶段的态势、特征、成就和缺失,并对此作出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7.
思果散文论     
文章全面论述了思果散文的艺术风格,认为思果对传统的传承和观念的开放影响了他的散文创作,他的散文自然清畅、凝练纯朴,在20世纪华文散文界中具有重要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当代学者和作家林非在其20余年间散文理论研究和散文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富有个性特征的完整、系统的散文理论观和艺术创作观。他的散文本质特征论使散文由一般“文章学”意义上的概念复归于文艺创作的范畴;他的散文艺术创作论丰富而全面;他的散文审美鉴赏论透出了恢复治中国古代文论的某种气息;他的散文使命论则显示了当代散文创作与时代、与生活、与建构新文化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秦牧十七年散文观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 ,他既要紧跟、歌颂那个年代的流行观念 ,又未忘怀于对散文艺术个性的追求 ,而将前者摆在首位。这个矛盾在很大程度上窒息了他对宇宙人生的独特感受 ;遏制了他想要抒发的满怀激情 ;消解了他创作散文的艺术才华 ;最终酿成了创作主体的迷失。秦牧十七年散文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离一代散文大家还有很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摘要]金中期以来,理学影响逐渐加强,散文也产生了变革要求。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出散文宗韩的趋向。这种趋向的延伸和加强,形成了蒙元初期散文的宗韩之风。这股风气深刻地影响着蒙元初期散文的理论和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