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先进的理念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如何建设高水平大学,现代大学如何进行管理及学校定位等问题,采用分析论述的方法对中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中的诸问题进行论述。提出了只有拥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的内外部管理模式才能适应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国际化道路,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面对加入WTO的挑战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树立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教育观念,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国际化;积极推进和发展留学生教育,推进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国际化;开展联合办学,推动教育资源利用的国际化;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拓宽国际化的途径和渠道。借鉴世界高水平大学通行的办学机制和运行模式,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起现代大学管理制度,是今后一段时期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统一,是确保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的发展,还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思想的引领者,潘懋元教授有关中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论述业已成为其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强调以战略眼光,全面统筹、协调解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潘懋元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不仅体现了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的新发展,而且对实践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阶段,要继续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深刻认识民族高等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民族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快速可持续发展,对高校的发展方向、办学理念、学科建设等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努力实现教育强国目标,为人才强国提供人才支持。高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突出办学特色,在学生管理、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坚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从高等教育的功能、结构、系统、目标和高等学校职能等多个视角考察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不仅要关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还要适应和引领社会的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代化;不仅要实现教育的充分发展和均衡发展,还要体现工作、信念和权力的动态制衡。从时空上看,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有时间上的顺承关系,又有空间上的均衡关系,还有技术上的交互关系;从建设标准来看,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有通用的国际标准,又有民族的本土特色;从建设目标来看,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是国家战略目标,又是教育发展愿景。但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还存在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优先建设与均衡发展、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软件引领与硬件支持、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等七大矛盾。因此,要综合审视这七大矛盾并努力寻找解决途径:要认真学习领会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主要矛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切实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促进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的协调统一;坚持以内涵式发展为主,通过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促使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充分利用;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动态调整,推动高等教育充分发展和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必然要在校区建设、招生数量、师资规模等方面提出全新要求,以适应适龄青年的入学期望和高校的效益期望。高等教育大众化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只有从国情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避免大众化阶段容易产生的无序竞争、虚置教育资源的现象,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我国高等教育来说是一次改革发展的良好机遇。新中国通过改革开放30年的奋斗,教育的整体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同时,由于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高等教育和高校深层次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新时期的新要求又带来了一些新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高等教育发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来武装学校党员领导干部的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高校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和自觉行动,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就江苏省而言,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结合本省经济和教育发展实情,江苏省教育应对速度、内涵、结构等方面调整,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作为适度超前发展的重要领域,实现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调整各级各类教育结构,重塑中等职业教育,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适度超前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大力发展农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观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毛泽东的革命发展观、改革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步伐、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抓好"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上述"五个统筹"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结合吉林省情,吉林省统筹发展的基本任务在于:统筹"四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统筹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吉林省统筹发展,必须把工业化作为核心环节和主导,把城镇化作为关键载体,把农业现代化作为重要基础,把信息化作为有力引领,同时,转变发展方式,处理好非均衡发展方式与统筹发展、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积极进行高等教育的改革,解决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要实现新的持续跨越式发展,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和谐大学。要办好新疆大学,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创新求发展,以稳定促进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大学排行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排行价值观迷误、排行方法失当、排行榜乱象重重的误区。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大学排行榜进行调整和改进,矫正排行价值观,改进排行方法,加强排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中国大学排行榜的信度和效度,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尽管由规模发展到提高质量会遇到许多障碍,但只有科学的办学定位,处理好规模与质量、改革与稳定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才能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以后,现有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己经不能满足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特别是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不断创新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作为20世纪末期出现的一种发展战略理论,得到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中国也已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指导方针和基本战略。以科学的发展观审视近六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态势,以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论科学发展观与广东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广东高等教育要加快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体制改革,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高等教育新格局;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艺术类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低,人口流动性大,学历因素淡化,性别差异突出,就业选择多样化,自主创业正在逐步增加。所学专业和学科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及普遍缺乏科学的就业观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有相当的影响。为促进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我们需要适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并打造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