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软件产业一直是政府“资助”的对象,但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仍然令人堪忧,一些被寄予厚望的国内软件企业拔尖选手也未能在政策的春风下守得春暖花开,中间件、数据库、系统平台等含金量高核心软件产品缺位正成为国内软件企业永远不能接触到的“真空地带”。但政府采购偏向于国产软件有望将国内软件企业带出泥淖,中国将从政策层面上支援软件产业,在政府机关部门采购的订单上,采购国产软件将会被写入国策,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杀毒软件等产品提供商也会迎来新一轮的“春天”。政府采购市场的容量之大足以令各企业垂涎三尺,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计算,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市场规模大约在1800亿元到2000亿元之间,80%的政府部门要实现办公信息化,这意味着全国3000多万名公务员中将有60%重新配置 PC,仅 PC 市场就超过1000亿元。按硬件和软件之间4:1配比来计算,软件市场容量最保守估计也将达到300亿元。  相似文献   

2.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及满足自身需要,在财政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它不仅指具体的采购过程,也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一、...  相似文献   

3.
回首中国软件业的历史轨迹,用荆棘丛生、步履蹒珊形容并不过分。是中国软件产业缺乏优良的培育土壤,还是国内的软件“种子”质量过差,不能形成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呢?有人把原因归咎到政府的头上,列底国内软件企业是否需要政府的扶持,在政府的扶持下,国内软件业能生存的更加有滋有味,还是会导致生命力逐渐衰减,最后贻误中国软件业发展的时机?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并不完全能用是或不是来圈定,我们都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软件企业既不能借助政府采购机会押宝,也不能脱离政府的“关怀”而独善其身。问题的关键无非是一个度的把握,正如有的企业将政府采购作为攀登颠峰的跳板,而有的企业则将其作为企业生命线宿求的终点。  相似文献   

4.
小企业问题:定义、借鉴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定义小企业:不是无足轻重的问题如何定义小企业(smallbusiness),一方面关系到对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经济结构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关系到政府小企业政策对象的确定。定义过宽,有限的政策资源和要素资源过于分散,起不到扶持“真正”小企业的目的;定义过窄,则又会使应该得到扶持的小企业被排除在政府作用以外。有人甚至直截了当地说,定义小企业是为了将非小企业从政府特殊政策的名单上排除掉,不让它们来分一杯羹。1“小企业”2一词的关节点首先是“小”。“小”是规模(size)概念,企业的规模可以通过企业的生产要素和经营结果的状况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经济改革,可以说已经进入了以产权改革为重心的阶段,核心环节就是产权的交易和资本的流动。国家“抓大放小”政策的实质也在于此。“抓大”即指将有限数量的一部分大型国企业保持在政府控制之下,继续作为国有企业运作,形成全国性的大企业与大集团;“放小”即指将其他中小企业都逐步放开,允许对其财产权关系进行改革,不仅有利于地方各级政府减少财政赤字,甩掉补贴包袱(因为中小企业多属地方性企业),而且地方上破产、拍卖、兼并中小企业进程进一步加快,也会为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和政府机构的改革创造条件。“抓大放小”的实…  相似文献   

6.
政府采购与中国软件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作为国内最大的软件用户之一 ,其实行的软件采购将有可能成为中国软件产业突破市场“瓶颈”的良好机遇。为此 ,要借鉴国外经验 ,澄清认识误区 ,贯彻产业政策 ,通过政府采购促进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拜登政府就职以来,提出“美国回来了”和“中产阶级外交”两个口号,力图在外恢复美国的软实力,对内更好满足中产阶级的需求,但其实际推行的政策仍带有“美国优先”的浓重痕迹。拜登政府推行“美国优先”政策的手段与特朗普政府有很大不同,在侧重正面引导舆论的同时,低调谋取单边利益,用虚实结合的方式维持美国利益与国际利益的表面平衡。拜登政府此举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在国际影响力持续下降、国内危机不断出现、大国竞争加剧和同盟内部分化,以及特朗普刻意制造了既成事实的背景下,继续坚持“美国优先”成为一种自然选择。从历史上看,美国追求“美国优先”是一种常态化行为,杰克逊主义的外交传统为其提供了政治文化根基。“美国优先”的背后也透射出复杂的政治内涵,体现了保守主义者的诉求,反映出对美国“过度”参与国际事务的不满,意味着美国梦的迷失,也因其对应政策的开放性而显现出典型的政治工具属性。但是,美国面临的大量问题是其制度因素所致,坚持“美国优先”在协调内外利益、远近利益、软硬实力等方面注定难以达成目标。鉴于“美国优先”理念已成为政治正确,两党均致力于以不同方式予以坚持,因此其影响还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8.
特朗普政府减税政策的实施是世界经济的一件大事,它对美国经济和其他国家经济都会产生影响。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美国的产值和就业,促进美国跨国公司的境外利润回流美国和外国增加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导致美元利率上升和美元汇率的坚挺,但总体影响不会很大。美国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将会增加,因此,减税政策从短期来说是用更重的政府债务去换取更好的经济,但从长期来看有助于提高美国企业的竞争力。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也不会很大。我国政府应该认真调查我国企业的赋税状况,探讨减少企业赋税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共和党政府实行以自愿的方式与大企业合作,这种自愿的合作主义政策,解决了部分失业和贫困问题,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增长和国内繁荣。但也加剧了垄断和投机盛行,法制松弛,背离了平民主义的传统,导致了贫富悬殊,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使繁荣最终以大萧条结束。后来,罗斯福政府通过“新政”,实行严刑峻法,重建和谐社会,解决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问题,将共和党的这种自愿合作主义变成了强制合作主义。  相似文献   

10.
在转型期的农村环境污染中,存在“政府俘获”现象,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地方性法律、规则、规章制度、公权力等保护污染企业而轻视农村环境保护,村干部往往也被污染企业的“红包”所“俘获”,家族型污染企业也会在“俘获”地方政府的同时压迫农民.有必要对农村环境污染中的“政府俘获”现象进行治理,避免农村社会新一轮的“资本无限扩张——农村环境污染——农民贫困”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陈思含 《理论界》2004,(4):246-247
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外贸出口并带动了国内产业的发展。但同时,随着出口的不断扩大,出口退税拖欠问题越来越严重,欠税款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中央财政难堪重负。另外,出口企业骗退税案件也屡屡发生。本文主要从制度角度探讨问题的根源,并希望我国政府能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完善出口退税制度。  相似文献   

12.
夏小林 《天府新论》2016,(3):115-125
国有企业混改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共中央确定的“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基本政策目标,并鲜明地体现在各相关配套文件和落实在改革实践的各个环节。任何过滤、删节这一基本政策目标及与之密切关联的关键词都是错误的。实事求是地看,面对政府规定的有关混改的众多政策目标,要求国有企业主要靠从私营企业等非公企业那里去“取长补短”来实现这些目标是不现实的。因为,私营企业在整体上不堪重任,将“有辱使命”。 国企改革需要戳断“死了病才好 ”的产权逻辑的脊梁骨。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一些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软着陆”成功后,增长速度仍在逐季放缓,这存在很多原因。为应对国际金融动荡、国内经济运行变化和体制转换所引起的需求不足,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方针,但其拉动社会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实际效果有限。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项在特殊情况下实行的特殊政策,只是作为防范和治理通货紧缩的短期手段,不宜长期实行。从中长期来说还是要坚持适度从紧、动态平衡的财政政策。但目前这个特殊的短期政策延续的时间将会比人们的设想要长一些,它仍将会作为启动经济的主要支撑,而且我国经济也有支持财政赤字继续扩大的能力和空间。今后,进一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支出,主要需要考虑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和政府投资方向,使之有利于民间投资和最终消费的启动。  相似文献   

14.
自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以来,理论界就把目光盯在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上,把政企分开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并把它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和基本条件。但是,我们看到,国有企业改革10多年来,尽管理论界一再强调政企分开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中央到地方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政策来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但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说明,我们有必要对“政企分开”问题再作一番深入的思考。“政企分开”这一概念通常是指:政企职能分开,企业管生产经营,政府管宏观管理,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事务,使企业成…  相似文献   

15.
石奇 《南京社会科学》2000,(Z1):107-110
我国将成为WTO成员国,并在未来较短的时间逐步取消对外开放和外商市场准入方面的种种政策与法规限制。这意味着国内流通企业将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江苏的流通企业也必须及早做好准备,制定在竞争的发展对策。 根据当前流通业存在的问题,我认为省内流通企业必须完成一些战略性转变。 一、转变依赖政府保护的观念 流通业,特别是商业,属于竞争性行业,属于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战略安排中“退”的部分。换言之,即使是在未加入WTO的条件下,在这一领域,国家对国有商业均未给予政策倾斜和投资扶持,全凭国有商业企业自己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数量和规模庞大的政府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能源等资源性产品供给的趋紧约束。绿色采购与消费政策是政府引导和推进全社会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有效调控手段,是资源性产品供给紧约束条件下实现政府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清单政策、技术标准制度和优惠政策,加强绿色采购的评价与监督管理,是建设生态文明型政府消费模式、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羁縻诚、徽州初置于五代十国时期,熙宁开边以后,宋朝收复诚、徽州,设置诚州与邵州莳竹县,其后诚州与莳竹县屡有变动,至崇宁年间新立靖州与武冈军,该地区的区划调整大体完成。其间,宋朝政府虽然制定了“详密”的羁縻政策,但治理理念与政策上的摇摆性导致国家在荆湖羁縻地区的开拓进退维谷,具体表现为城寨反复置废,国家“无经久之策”来控驭溪峒地区。直至宋末,靖州与武冈军仍被视为“边鄙”,国家也没有能够从整体上措置溪峒地区的治理问题,以致这些地区“蛮”变不断,始终未能实现“久远得安”。  相似文献   

18.
新自由主义为什么没能成为全球普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自由主义最新形态的“华盛顿共识”的核心内容是“快速的私有化”、“快速的自由化”、“快速的政府的角色最小化”。尽管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向全球积极推行新自由主义,但迄今为止,没有也不能成为全球普遍模式。究其原因:从理论上说,它不符合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历史趋势。从实践上看,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放弃公有制经济,不能没有政府宏观调控,搞私有化;就连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新自由主义,也会导致经济生活混乱。哪个国家接受新自由主义模式,哪个国家最终会掉入陷阱,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19.
WTO贸易政策审议机制(TPRM)承担着对各成员政府信息透明度的监督工作,要求各成员政府改变原有封锁或过滤信息的做法,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得随意公开外,凡与社会公众权益相关的信息,应及时向社会公开。中国政府信息在合理适度范围内实现透明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这种“外驱型”动力的挑战。WTO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等外在变量的影响,将从政府信息管理机制、政府部门信息意识、政府信息服务方式等角度产生外在驱动力,从而将国际规则更深入地转化成国内规则,构造现代政府信息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界定——一种新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向阳 《东岳论丛》2001,22(6):45-46
市场机制、政府干预可以看成是一种“政策”产品 ,政府或公共决策机构可以看成是“厂家” ,而真正参与市场竞争和被干预的企业可视为这两种“政策”产品的消费者。这样 ,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就可以像其他一般产品一样 ,被“最优化”地确定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