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何谓"纳钵"?"纳钵"究竟为何种语言?其含义是什么?这些问题早被已故的辽金史的专家傅乐焕先生在<辽史丛考>一书中作了十分准确的回答."冒离纳钵"是金朝初年皇帝的春猎之所,在<金史><许亢宗奉史行程录>等书中均有记载.然而,这个非常重要的地名几乎被治<金史>研究者们所忽略,本文主要是从实地调查的角度,对"冒离纳钵"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详细考证,提出"冒离纳钵"即今日哈尔滨市郊区的莫力街古城.  相似文献   

2.
渤海建国史由于受到新罗、日本等史料的影响,造成两<唐书>中<渤海传>与<靺鞨传>的矛盾记述,并造成了渤海建国史研究中"依附"说、"白山"说以及"叛乱"说等误区.本文重新审读靺鞨族史、契丹族史与渤海建国史,指出日本史料,尤其是新罗史料之误导,使渤海史研究走出误区,还渤海建国史以历史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3.
魏晋"杂胡"释义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是匈奴的专称,但匈奴帝国部族构成复杂,为示区别,把匈奴单于部族之外的别部称作"杂胡".故魏晋时所谓"杂胡",其本义是指匈奴帝国解体后,曾经与匈奴部族有过政治统属或血缘关系的有关部族."杂胡"是指其种类繁多而言,并非指其小弱.至唐代,匈奴杂胡均已消失,惟西域昭武九姓胡依然保留有种类繁多的特征,故在隋唐以后昭武九姓逐渐独擅杂胡之称.  相似文献   

4.
东乡族是全民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教宗教文学在东乡族中的长期传承过程中,呈现出它的变异特征,首先表现在原有的阿拉伯语、波斯语吟诵讲述变异为东乡语的吟诵讲述, 这就为伊斯兰宗教文学打上了鲜明的民族性标记.小经文是以阿拉伯字母来记述东乡语的文字,"拜提"是诗歌之意.东乡语小经文的"拜提"有它产生、发展、消亡、濒危的自身规律,研究它的这种轨迹和它的主要作品<哈散与候赛尼>、<战黑娜姆>、<矣利夫>、<和者阿姑>、<葡萄蛾儿>、<诗司乃比>、<来拉尕黑>所表现的文化意蕴,对我们思考"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工程,有许多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雪球>一书在汉民族研究的方法论上有许多突破,但<雪球>在"族群"理论运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与国内"族群"理论的研究成果相比较,该书在"族群"理论的运用上可以进行更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马娟 《回族研究》2003,(3):37-41
本文根据<雪楼集>和<元史>,考察了乌伯都剌这一色目人家族的仕宦经历、与汉人关系及其家族婚姻之特点,并分析了该家族华化速度缓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周书>等汉文书籍所载古代突厥语族民族狼救助神话传说中的"符离之窟"和拉施特<史集>所载<额儿古涅-昆传说>中的"额儿古涅-昆"之间存在着相通性.两者并非指自然隧穴,而是神话传说中的幻想境界,是上述民族始祖"所生之窟"的象征.神话传说所描述的"符离之窟"和"额儿古涅-昆"的原型为山中自然隧穴,这些隧穴作为初民崇拜的神圣场所长期被古代突厥语族民族和蒙古民族先民所敬仰和膜拜.  相似文献   

8.
电影<英雄>用"天下"与"和平"置换"武侠"主题的同时,也对"侠"精神进行了消解.  相似文献   

9.
<一个中国的村庄>是杨懋春先生撰写的关于中国北方农村的一部民族志作品.它和<江村经济>、<金翼>等在早期中国人类学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围绕这个村庄的多次重访,既是一种对中国人类学不远历史的追忆,更是新老人类学者间(当然还包括村民)的一种跨时空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10.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道之源,对为什么要讲诚信以及如何践履诚信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闪光思想.然而,<周易>中的"诚信"思想却又呈现出浓厚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1.
陆离 《西藏研究》2004,9(3):34-41
吐蕃王朝的<犯罪双方同审大权决断之总法>(<优巴坚法>)和<判决双方有理三方欢喜内府之法>(<两种姓法>)分别源自<贤愚经>的檀腻羁品与重姓品,制定于赤松德赞执政时期.此时<贤愚经>已传入吐蕃,有全译本或节译本出现.如果桂·法成确系藏文<贤愚经>的翻译者,他也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该经进行了全面的翻译和整理.而吐蕃<扼要决断之法>当系在松赞干布时期制定.吐蕃三法时后世藏族法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军 《回族研究》2005,(1):35-41
"回回"作为族名始见于<黑鞑事略>,而不是<梦溪笔谈>,是出自回纥或回鹘在汉语中的音转.开始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含义比较复杂.宋元之际,渐用作对各族穆斯林的他称.当各族穆斯林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之后,回回即成为该民族的族名.  相似文献   

13.
由华裔人类学家许?R光撰写的<祖荫下>出版后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书中以西镇"民家人"的家与亲属制度作为代表,分析整个中国情况的做法也由此受到了广泛的争议.对西镇的重访发现经历了50多年变迁的西镇仍然生活在"祖荫下",他们在七月祭祖的同时,会在正二月间祭拜当地的保护神--本主.他们的认同也存在着编撰家谱所呈现出的"汉人族源认同"与强烈的"白族认同"两个方面,是一种"双重认同"."祖荫下"生活着的是一群不能仅仅用"汉人"来理解的多元文化群体.  相似文献   

14.
<圣经>的约伯和<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伊凡以震撼人心的力量追究好人为什么落难以及上帝是怎么回事一类问题.从约伯、伊凡两个人,我们看到<圣经>基督教对无辜者受难的态度、对上帝的态度,还在这种态度背后发现<圣经>基督教传统中人与上帝之间的意味深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山海经>的特殊方位展开模型与现代地图学相左,却吻合远古的占卜咒术传统."轩辕"作为司南,是凭借方位知识获得统治权的象征.黄帝战蚩尤神话中轩辕司南起了决定性作用.占卜思维以南方为基准,按照南西北东的顺序展开.<山海经>中大量出现的轩辕丘、方山与方台皆可理解为巫术性辨识方位的基准物.  相似文献   

16.
<麦克白>与<圣经>之间存在知识、意象、观念三个范畴的明显联系.在这些联系中莎士比亚突出反映了麦克白的罪性、罪罚、罪灾以及由此遭受的种种内心痛苦和外部灾难.麦克白的悲剧首先是具有<圣经>基督教生命体验的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诗经>受到了刘勰的高度重视,在<文心雕龙>里,刘勰对<诗经>发表了精辟的见解.他充分肯定<诗经>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全面总结了<诗经>的艺术成就,认为<诗经>具有鼓舞天下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典雅美丽的艺术"风骨".  相似文献   

18.
英国同时代两个作家狄更斯、爱米莉在他们的小说<双城记>、<呼啸山庄>中提出了爱与死的主题.<双城记>的卡顿和<呼啸山庄>的希思克利夫都因爱而死,但是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生命感觉不同,对爱的态度和反应不一样,他们因爱而死的价值内涵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9.
<冬明历>是明清时代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民间宗教经书之一,其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很长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冬明历>的完整版本一直未被发现,因此对于该书的具体内容和性质,学界多有不识,偶有论及者,或失之偏颇,或流入想像和臆测.本文主要以新近发现的抄本<冬明历>为第一手材料,考察了<冬明历>一书的基本结构及其相关问题,并在明末清初民族冲突的大背景下,重点探讨了民间宗教"夷夏之辨"、反清复明、帝王观的流变与满汉混同等相关问题,为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明末清初的民族与宗教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部重要经典,<圣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其中,<圣经>英译经历了一个长久的过程.英美在翻译<圣经>中体现的精神很值得我国译界学习与借鉴.<钦定圣经>在<圣经>英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