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友》2003,(8)
李坑古称"理田",位于婺源县城东北角、距城区约15公里。据史料,李坑居民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裔。到五世祖时(北宋开宝元年,即公元968年),殿中侍御史中丞李  相似文献   

2.
曾巩一贯被认作南丰籍,可清代临川进士李绂曾提出质疑。据查史料表明,南丰仅为曾氏五世祖的旧籍,曾巩与其父均出生于临川,临川有其田园庐舍。曾巩曾明言自己为临川人,临川一直尊曾巩为乡贤进行祭祀。曾巩籍贯的归属不是南丰而是临川。  相似文献   

3.
禅学小論     
禅宗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南北朝时代,但禅宗作为佛教的一大宗派出现,应该说是在唐代中叶才开始的。根据禅宗人自己所传述的历史,禅宗的传授渊源,一直可以推溯到释迦的大弟子摩訶迦叶。据说自迦叶二十八传而至菩提达摩。(关于禅宗在印度的传授系统,颇有爭论,其实全是胡扯)。达摩南天竺人,大概于五世紀初(南朝初年)来到中国,于北魏境內传布一种以《楞伽经》为理论依据的禅法?锬Ρ混谌送莆脸踝妗4锬Υ劭?二祖),慧可传僧璨(三祖),僧璨传道信(四祖),道信传弘忍(五祖)。道信、弘忍居蕲州黄梅的双峯山,号称“东山法门”。道信另外传牛关山法融,是为牛头山支派。这两派各有自己的传授系统。  相似文献   

4.
五世噶玛巴德银协巴(de bzhin gshegs pa,1384-1415)为明代三大法王之首,其晋京之行意义重大。文中,我们以百灵寺《敕建普福寺纪功德碑》为重要证据,结合《红史》《贤者喜宴》和《噶玛噶仓传承大宝传记·无边宝月水晶鬘》等典籍,对五世噶玛巴返藏途中的河西之行进行考述。在确证五世噶玛巴曾于返藏途中取道河西地区的甘州(kan civu)、凉州(lang jus)广弘佛法、维修寺院的同时,勾勒出五世噶玛巴河西之行的大致路线,并结合历史背景和汉文史籍就其取道河西返藏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取道河西返藏应是五世噶玛巴在综合考虑明朝政府的河西治理政策和自身意愿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五世噶玛巴的晋京之行在促进汉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同时,强化了汉藏佛教关系,推进了藏传佛教的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875年前,海南琼山诞生了一位学不由官校而才高八斗,业不由科举而“踏遍江湖,名满天下”的国学大师葛长庚(公元1134-1229年),他以白玉蟾知名,自号琼山道人。白玉蟾是海南文化历史上的诗人、书法家、画家、国学大师,又是道教南宗第五世祖,被宁宗皇帝赵扩封为“紫清明道真人”。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美术史、书法史、道教史上均有影响。今年是他诞辰870周年,撰写此文,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6.
五世达赖喇嘛是藏族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学者。文章通过对五世达赖的家世及其诞生、寻访、认定过程的介绍和分析 ,对 17世纪西藏社会政治、宗教界为争夺西藏统治权展开激烈斗争的历史作了考察 ,认为五世达赖的寻访、认定是当时教派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简论张良     
张良,字子房,史称汉初三杰之一,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其祖与父曾五世相韩,位尊权重,家声显赫。他出生于这样一个显宦贵族之家,无疑受过深厚的文化熏陶,加之在淮阳学过礼,亡匿下邳受读《太公兵法》,学识日富,逐渐成为一个文武兼备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在刘邦灭秦建汉的过程中,一直被倚为股肱,终使刘邦荡平天下,克成洪业。对张良在刘邦统一事业中的重要作用,过去史学界由于对六国旧贵族的活动多持否定态度,因而也就估计不足。本文试图对此作些进一步的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句容于西汉武帝时置县,已有2100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地下文物丰富。本文以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颜真卿为例,探讨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提升句容的旅游品位。颜真卿.唐代重臣,出身名门,七世祖颜之推、五世祖颜师古等皆乃当时大儒、著名学者。书法艺术上的伟大创新,与书圣王羲之并举.颜真卿因封号而后世尊称“鲁公”。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颜真卿殉国于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之乱。而对于颜真卿之墓葬,《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均未明确记载,全国目前有多处声称自己为颜墓所在地。  相似文献   

9.
孙武高祖须无、曾祖无宇事迹述略──孙武世系考述之三陈秋祥陈完(《史记》称田)到齐国后的第二代是孟夷,《世本》作夷孟思;益夷生孟庄,《世本》作闽孟克。①《左传》、《史记》对陈完的第二、三代,也即孙武的六世、五世祖之事迹,均无记载。盂庄(闽盂克)生文子须...  相似文献   

10.
一完颜希尹(生年不详——1140年),女真名谷神(或固新),又名兀室(亦译悟室、胡舍)①.系女真完颜部贵族出身,世居冷山(今吉林省舒兰县小城子)②.其曾祖父石鲁,与昭祖石鲁“同时同部同名”.曾祖因其贤能多智被誉为“贤石鲁”,而昭祖勇猛过人被夸为“勇石鲁”,二者关系甚为密切,曾盟誓:“生者同川居,死者同谷葬.”④那时,定居在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侧的完颜部,在昭祖  相似文献   

11.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又名宏景,丹阳秣陵(今南京)人。他出生于南朝士族世家。远祖陶谦为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显赫于东汉末年。其祖、父皆有书名。《华阳隐居录》称其祖父陶隆善写行书,其父陶贞宝因袭祖艺,善藁隶书,书体以羊欣、萧思话为法。当时的士族家庭对其子弟都十分重视书法、宗教、医学、琴  相似文献   

12.
摆手堂是土家族先民的宗教场所,其祭祀仪式包括:敬祖仪式、降祖仪式、颂祖仪式及茅古斯舞表演等。作为一种建筑符号,摆手堂具有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它的产生是以万物有灵论为心理基础,以祖先的丰功伟绩为实践基础,并在政治权利对其的利用与祭祀活动过程中巩固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徐震堮先生的《世说新语词语简释》大多见解精当,然“千虑之失”亦时或有之。本文拟试举数例,拾遗补缺,并就正于方家。 祖 《世说新语》正文凡三见: 杜预之荆州,顿七里桥。朝士悉祖。 一《方正第五》 (谢公)后出为桓公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 一《排调第二十五》  相似文献   

14.
杜甫关于蓝田二诗是写在崔氏山庄与母系亲属聚会之事,崔氏山庄应是驸马崔恭礼后人崔兴宗居处,这与王维、王缙及杜诗所叙环境位置相合,新出《崔汪墓志》亦证明蓝田有崔氏墓地。杜诗中白水舅氏有兄弟三人:白水明府崔顼、少府崔顶与崔预,名人崔造、崔弘礼是其孙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权德舆为崔氏所作墓志均将尉、令误书。新出权璩、李仍叔所撰崔氏墓志亦误,唯曾孙书、孙女婿所撰墓志不误。杜甫母系极可能是崔民幹一支,与崔顼一系共五世祖,杜甫虽少直系舅亲,而与舅系关系密切。在战乱前,杜甫已托邻县舅辈崔顼、崔顶关照安置在邻县的妻子,杜甫到华州后可能又将妻子安置到崔氏舅家,大历初其弟也将妻子安置在蓝田崔氏山庄。  相似文献   

15.
<正> (一) 《十二表法》制定于公元前五世纪中叶,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也是世界古代法中最著名的法典之一。从罗马的整个历史来看,它是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但在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奴隶还为数不多,所以,那时罗马社会主要的阶级力量对抗是发生在贵族和平民这两个阶级之间。《十二表法》是以习惯法为主而制定的成文法典,同时,也是平民对贵族斗争胜利的成果。罗马当时的政治制度虽已由王政改为共和,但仍是贵族专政。法律——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的执掌,全力贵族的祭司团所垄断,遇有讼争,贵族的司法人员徇情枉法,平民遭受欺凌,加以高利贷盛行,其利率毫无限制,债务奴役制迫使平民处于难于生存的境地。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平民发起成文法运动,企图  相似文献   

16.
第一篇藏族古代文学藏族古代文学,是指从藏族远古(具体时间约为二世纪)到十三世纪上半期(具体时间为1252年)这一阶段的文学而言。这一阶段是藏族奴隶社会阶段。公元一、二世纪起,藏族社会,似乎是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公元五世纪以后藏族已进入奴隶社会  相似文献   

17.
碎叶城今地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考证唐代碎叶方位的意义碎叶是我国唐代的西睡重镇。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公元五世纪已有此城,十一世纪时,它的地位为新崛起的黑汗王朝都城之一八剌沙衮所取代,其后湮没无闻。今天,碎叶所以被人们注意,显然有两个原因。一是它与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家世有关,它作为李白的出生或其父祖活动的地点而经常被学者们道及。二是探讨碎叶的方位具有现实意义,确定碎叶的位置将无可辩驳地证明:早在唐代,中国政府已在碎叶设镇,推行政令到伊塞克湖以西直到怛逻斯地区。这样,就使中国的历史疆域不出长城界外一类的无耻谰言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研究英语名祖词的分类标准,采用文献综述法和例证分析法,以名祖词来源为出发点,在总结国内外名祖词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对其进行分类研究的新原则——真实性。在此原则指导下对英语名祖词进行分类研究,以期丰富英语名祖词的相关研究,服务于英语词汇教学,进而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关于“臣为韩王送沛公”“臣为韩王送沛公——意思是说我奉韩王之命跟沛公一起入关。张良的先人,五世都做韩国的大官,所以他托辞说:‘为韩王送沛公’。以示自己和刘邦没有太深的关系。”(本省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一一页) 这条注释有三处值得商榷。第一、张良的先人,只有两代担任过韩国的相。“五世都做韩国的大官”这种说法,同史实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20.
亨利五世是莎士比亚塑造的理想君主形象,也是一个多种品格的综合体,其中渗入了自身的宗教和生活体验。结合圣经背景从民族英雄、上帝选民、世俗之人三个方面对亨利五世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