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强制修饰语是"中"语境句的一种语言现象,在中动结构"NP+V+Adv"中,Adv为强制修饰语。从认知以及语用的视角对中动句和被动句中的强制修饰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添加否定词、改变时态以及将中动词替换为具有削弱功能的动词的情形下,话语不满足会话信息要求,强制修饰语不可缺失,在添加重音以及添加情态动词的情形下强制修饰语可以缺失;在特定语境下,强制修饰语具备一定的语用交际功能,如劝告、建议、鼓励等。以上结果表明,中动句与被动句在语用功能上的差异,主要归因于二者句法结构的差异与表达事物状态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无怨"是淮北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也存在于其他官话区。依据袁毓林建立的"现代汉语词类的隶属度量表",可将"无怨"划分为"无怨1"和"无怨2","无怨1"为非典型动词,"无怨2"为典型语气副词。"无怨1"与"无怨2"在句法特征上存在许多差异。情态表达上,"无怨2"具有醒悟义、理解义两种情态义;语用功能上,"无怨2"作为"醒悟标记"可起到关联篇章作用,同时体现了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  相似文献   

3.
关于“差一点 J_w”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副词“差一点”已有的解释提出一些疑问,认为“差一点”在“差一点+Jw(谓词结构)”句中一身而兼否定副词和语气副词二任,对谓词结构表示的动作结果或事情的性状进行否定说明;又强调:虽没“这样”了,但事态变化的趋势在朝“这样”发展以至几乎“这样”了,从而达到一种强烈的语气效果,引出言外之意,表达“意”中之情;而这“情、意”又并非完全由句子本身决定。也取决于一定的语境。至于“差一点+没+Jw”,“差一点”对否定的谓词结构之否定是加强的肯定。在特定语境下,它对否定的否定,表面上是肯定,其实是运用“正话反说”的修辞格表达情意,其语气更强烈。  相似文献   

4.
中古汉语里的"都"可表总括,还可加强否定语气.此外,"都"在否定词前还有一种特殊用法,即兼有双重语法意义:既加强否定语气,又表总括.这种用法的"都"在汉语史上长期存在,具有积极意义."都"所处的句法位置、语义、认知上的重新分析、语用效果以及汉语的韵律等,都是它进一步语法化的动因.而"都"有双重语法意义,这是对它的认识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语气副词"千万"在明清时期表现出和现代汉语一些不同的特征,对这些特征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语言的发展演变历程,"千万"在语义、句法和句式中的表现都可以从语言的主观性上得到解释。在表达语气上,"千万"经历了从表确定语气与强调语气共存到以表强调为主甚至成为一种表叮嘱的主观标记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兴起的"被××"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另类结构。在结构形式上,"被"可以与不及物动词甚至形容词、名词搭配,"被"与"××"之间的结合很紧密。在语用功能上,另类"被××"可以表达"被迫"、"否定"、"嘲讽"等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们无法把"不是"一劳永逸地划入某种词类,相反,"不是"可以作名词、语气语和副词,"不是"是现代汉语否定词的另类。本文采用外部比较、内部观察及对"不是"的定性分析三个视角对"不是"进行多维度研究,分析了"不是"的三个语用否定特征,并从"不是"提供的预期信息和反预期信息进一步认识"不是"作为语用否定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武汉方言里常常听见人们说的"慢点"除了和它在普通话里一样能做形容词外,还有其他的意义和功能。从语法意义上来看,"慢点"在复句中做关系连词,有假设和假转两种情况;从语用价值上来看,"慢点"句强调了结果,有一种"未雨绸缪"的感情色彩,同时它也能精简语言,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就是”开头句的语用意义、焦点类型、表达功能,我们发现:其语用意义表现为加强语气,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评价意义,以及标示复句间的关系;焦点分为自然焦点、对比焦点、话题焦点;这类句子具有丰富的语气表达功能、多样的情态传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紧缩式回声语"AA"构式具有否定性的语用含义,即对别人的心理期待给予否定性的回应。主要用于三种语境:不听从别人的建议或不答应别人的请求;不屈于别人的威胁;不关注别人的情感。该构式只能独立使用,不能加语气词,"A"部分允许主语出现,这些句法特征明显区别于"A就A"构式。"AA"只能表达否定性的语用含义,"A就A"既能表达否定性的语用含义,也能表达肯定性的语用含义。当表达否定性的语用含义时,两种构式的区别不太明显,尤其是当"A就A"的"就"字省略之后,这说明两种构式的边界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1.
楚简《老子》否定副词“不“与“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法功能、表义和强调用法三方面,探讨了楚简<老子>中否定副词"不"、"弗"的区别,通过对荆门郭店楚简<老子>中"不"与"弗"的比较研究,以揭示春秋战国时期这两个否定词的重要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日语中,"のだ"句的语义特征更多地体现在语用层面上。表达说话人根据既定的前提做出自己的判断或说明,或者表达说话人向听话人提示某种事态的语气。通过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上下文的联系、双方共有的信息量等语境来体现各种语义。还具有强调某成分或者提示说明焦点的作用,弄清强调语义的指向和否定语义的指向是辨析语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短时义“阵间”与“一会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德广府话"阵间"与普通话"一会儿"都是常见的表示短时义的词,二者同异并存。"阵间"没有否定形式,普通话"一会儿"的羡余否定形式是"不一会儿"。在表达方面,方言"阵间"存在时情标记和特殊量词"个",有特定的表达功能,普通话中没有。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察"就是"开头句的语用意义、焦点类型、表达功能,我们发现:其语用意义表现为加强语气,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评价意义,以及标示复句间的关系;焦点分为自然焦点、对比焦点、话题焦点;这类句子具有丰富的语气表达功能、多样的情态传达功能。  相似文献   

15.
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别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标记"别说"常在话轮的开头或中间,有多个语用变体。话语标记"别说"具有"肯定-确认"、"否定-标异"、"标异-提醒"和"引发-阐释"四种功能。其中,"确认"和"标异"是话语标记"别说"的核心义。"确认"标示着听话人和说话人认知倾向的一致性,"标异"标示着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认知倾向的不一致,表现出强烈的语用主观性。话语标记"别说"语法化于"不用说"义,与它同义的"甭说"也已发展出话语标记的用法,"不用说"还在语法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否定、矛盾律和爆炸原理是讨论弗协调逻辑与经典逻辑二者关系的核心概念。从弗协调逻辑的角度看,经典否定只是自然语言否定的一种模型,自然语言否定还有其他的模型,例如取消模型、弗协调保守模型、弗协调激进模型等,其中,弗协调保守模型是自然语言否定的最佳描述。矛盾的定义大致分为语义、语法、语用、本体论四种,不同的矛盾定义导致不同的矛盾律,考察弗协调逻辑在什么意义上否认矛盾律就是逐个考察各弗协调逻辑流派是否否认这四种矛盾律。爆炸原理有不同的形式,如果把它视为区分弗协调逻辑和经典逻辑的决定性因素,则{A,A}├B是爆炸原理的最恰当形式。  相似文献   

17.
霍州方言中的"前"除了有《现代汉语词典》所列的五个义项的用法以外,还可以单独作动词和语气词。作动词时,"前"表示祈使的语气,意思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去",但在语法特点上与"去"有很大的差别;作语气词时,有三种不同的用法:加强肯定判断的语气,催促别人接受自己的建议,表示不耐烦的语气。  相似文献   

18.
在先秦汉语中,"弗"作为一个一般性的否定副词,它的语法意义并非单纯地体现在用于省去宾语的外动词和介词之前.在先秦不同时期的各种典籍中有大量的例子表明,它不仅可以用来修饰带有宾语的外动词和介词,甚至还可以用来修饰内动词、形容词以及状词.因此,"弗"字既不是"不之"的合义,也不是"兼摄了代词宾语的职能",它不可能是"一个含有代名词性的宾语的否定词".它是一个单纯的否定代词.  相似文献   

19.
"够了"是汉语比较常用的话语标记之一。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够了"总是处在一定的前言后语中,并辅以特定的非言语符号。话语标记"够了"总体上表达了说话人的否定态度,具有两种语用功能:第一为话轮标记;第二为不礼貌标记。"够了"话轮标记功能又可细分为话轮起始标记、话轮转换标记和话轮结束标记。在不礼貌标记功能下,"够了"又呈现出批评指责、警告劝诫、讽刺挖苦等微功能。  相似文献   

20.
包含"真谓宾动词 疑问句形式宾语"的句子,具有多种表达功能,既可以表疑问语气,又可以表非疑问语气,还可以兼表疑问和非疑问两种语气。具有不同表达功能的"真谓宾动词 疑问句形式宾语",从描写的角度看,主语位置上人称代词的实际指称存在差别;其宾语的指称、陈述性质存在对应分化现象。表达功能不同,对动词的选择也不同,这在重叠特征上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