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岸 《领导文萃》2011,(13):38-40
“老废物”式的管理之道,才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深藏不露,在幕后牢牢把控大局。贾母达到了这一境界,可惜,她选错了人。《红楼梦》里,自称“老废物”的贾母却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老子《道德经》里谈到治国管理的儿个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其中最差的管理境界足“侮之”——上司下属互相看不上,  相似文献   

2.
理论工作作为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里的一个重要部门,由于其性质所在,给很多人往往留下理论工作是“虚”的工作的印象;更由于一些人把“虚”和“缥缈”、“高深”连在一起,使理论工作多了神秘感,少了亲切感。于是乎.对理论工作高谈阔论者有之,敬而远之者有之,做个形式装装样者更有之……凡此种种。  相似文献   

3.
对于“年画”一词,如果寻经觅典,应首推清道光二十九年瓮斋老人李光庭著的《乡言解颐》一书。书里介绍的“新年十事”,“年画”即是其中之一。他说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年画”一词及其内涵的阐释,在我国的典籍中恐怕这是最早的了。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故都的秋》,在字里行间一再表白,他所眷恋的北国之秋,没有“颓废色彩”,更没有“深沉,悠远,严厉,萧索的感触”。然而,在他所描绘和推崇的“北国之秋”里,人们“感受得到底”的,却是一种人生奋斗的惨败和生命价值的失落。  相似文献   

5.
“幸福漯河”之花开遍沙澧大地 如果说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是一座城市的繁华之貌,那么百姓的一张张笑脸则 是一座城市的幸福之美。如今,放眼漯河,这种幸福洋溢在每一个市民的眼神里,绽放在每一个市民的心窝上。广场上,歌声激荡,翩翩起舞;人民会堂剧场内,各类文艺演出有声有色;乡镇文化站里,求知若渴的身影比比皆是……一朵朵“幸福漯河”之花,在沙澧大地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演绎出生命的精彩。  相似文献   

6.
李建明 《科学咨询》2009,(24):51-5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即为作文之“米”,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自己生活在校园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课做作业,接触面窄,活动范围小,生活单调乏味,没啥“米”可供“炊”作文。诚然,生活的多彩、丰富,能使作者文思泉涌,笔下生辉。校园生活看似单调、枯燥,其实不然,校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城市里,能够与“大”相连的除了上海就是武汉。著名经济学大师张培刚有两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如果把长江比作一条蛇,那么,武汉则是蛇之“七寸”;如果把中国比作两把摊开的折扇,那么,武汉则是连接这些扇骨子的轴心。因此,人们将武汉喻为中国经济地理大棋盘上的“天元”。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说:“要把武汉建成纽约、伦敦之大,要建设成东方的芝加哥”。今天,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决策者们正实践着中山先生的建国构想,找回大武汉,经略大武汉,发展大武汉。  相似文献   

8.
《领导文萃》2013,(24):137-137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体系里,“医食同源”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疗者,寓食于疗也。它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共同配合,能扶正固本,相得益彰。燕窝,便是医食同源的杰出代表,因其卓越食效被誉为美食界的“软黄金”。  相似文献   

9.
刘萍 《领导之友》2009,(5):39-40
最近,网络里最火的一件事非“周森锋”莫属。“中国最年轻的市长”、“80后”官员、29岁清华大学研究生……周森锋在网络里迅速走红。连带着被裹人舆论旋涡的,除了宜城市的上级主管单位襄樊市政府,还有他的妻子、家人,以及攻读硕士研究生时的学校和导师……从6月21日始,众多媒体和网民盯准周森锋,对其家庭背景进行地毯式搜索和挖掘,比如,周森锋的“老爸是谁”、“老婆是谁”、“岳父是谁”、“舅舅是谁”等,都成为某些媒体报道的热点。反观这一事件,不难看出近来一些媒体的低俗报道和关注点,引来了一股不良的“包打听”之风。  相似文献   

10.
《醒世恒言》载:“录事(官名)于高烧昏迷中化为鲤鱼,跃入湖中,恰遇渔夫垂钓。明知饵在钩上,吞之必祸身,但禁不住香饵扑鼻,张口咬之,终被钓去。”而现如今,人生活在五彩缤纷的社会里.就象“鱼”一样,难免会遇到一个个令人心旷神怡或心驰神往的“香饵”,如果丧失必要的警觉,放纵自己的欲望,贪吃“香饵”,就会被“钓”、被骗、被利用,或者同流合污,或者成为任人摆布的“俘虏”。比如,近年来被法办的不少贪官,就象那贪吃的“鱼”,他们“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终因贪吃“香饵”闹得败家伤身,后悔不已。可见,掌权者绝不能象那贪吃的“鱼”。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前,在中国,“海外关系”是一个让人谈虎色变的词汇。在往昔“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里,政审满天飞,连升学和招工都不能幸免,官员提拔就更不在话下了。政审中必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有没有“海外关系”,要是有“海外关系”,就连升个学、招个工恐怕都要受到影响。在“有色眼镜”下,有“海外关系”就意味着有“特务”或“里通外国”之嫌。  相似文献   

12.
朱磊 《管理科学文摘》2013,(20):107-108
“主持人”是个舶来品,在英语中,英国人管它叫做“PRESENTER”直译的意思是“展示者”,而美国人则把它叫做“ANCHORMAN”,意思是“黑暗里的领路人”。可见主持人在节目中所起的作用之大,在受众心目中的影响之深。从某种意义上讲,主持人是节目的窗口,是一个栏目的灵魂,直接起着引导受众,影响受众的作用,因而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质高下,直接决定着电视事业的发展与兴衰。  相似文献   

13.
朴实 《决策导刊》2006,(7):13-14
“四面青山里,一江碧水流,花环树绕中,鳞次见重楼”。多年来,素有“都市后花园”之称的北碚,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打造和谐北碚,先后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区”、“国家卫生城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现在,北碚——中国西部著名的生态产业区、文化旅游城、都市后花园,正以其特有的方式谱写着“人与自然、城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经典华章。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牵动了中国社会的敏感神经。个税改革的“敏感”意义在于其是一种普适型、广源型的税种,因此任何时候的“微调”和“小改”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大事。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均衡贫富差距等价值期待里,每个公民都希望从个税的影子里看到权利与义务、理性与人文、公平与效率的公正博弈。更为关键的是个税承载着“调节收入分配、防止贫富两极分化”的扛鼎之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徐通福 《领导文萃》2008,(21):28-31
公元前313年,秦王想讨伐齐国,但又担心齐、楚两国联盟,于是,派八面玲珑、能说会道的张仪到楚国去游说,这就是那一场口称割地600里,而实际上只让6里的“滑稽戏”。楚王受辱后,恨不得将张仪割肉食之。后来以黔中之地向秦“换得”张仪,按说张仪落人对他恨之入骨的楚王手中,那是必死无疑。可张仪绝不是个等闲之辈,他早就为自己的后路留了一手。张仪在楚国有一个好朋友靳尚。而靳尚是楚王非常宠信的大臣,楚王对他的话言听计从,  相似文献   

16.
党委值班室是一个特殊的岗位,全天候的工作加之工作性质单调,使得一些长期在这个“小天地”里从事这份“苦差”的同志难免产生身处“牢笼”之感,产生这样那样的不良情绪。从事值班室工作的同志如何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笔者以为,关键是要学会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17.
钱颖一 《决策探索》2014,(18):19-20
在中文里,“人才”是一个词,并不是“人与才”。事实上,我们通常都把“人才”简单地落脚为“才”。古人讲的“不拘一格降人才”,讲的是“才”。我们今天讲的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讲的也是“才”。像清华这样的研究型大学还特别强调“拔尖创新人才”,讲的还是“才”。所谓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讲的仍然是“才”。  相似文献   

18.
人多有习惯性思维,自古已然,有“路边苦李”的故事为证: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诸儿”看到路边李树挂满果子,想当然地去攀摘,王戎(不知是否“竹林七贤”之王戎)却没屈从于“习惯性思维”,而是来了个“逆向思维”,认定这是苦李,否则早被摘光了,事实果然如此。若说王戎从中得了什么好处?恐怕孩子们会说:少吃了些“苦头”! 故事终归是故事,想得多又累了。何况,又有谁会觉得这故事里有什么现实意义和价值呢?也许这就…  相似文献   

19.
小县大业     
<正>【策划人语】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县域的力量。山东曹县,因盛产汉服“出圈”。这里的演出服销量占全国70%以上,汉服销量占全国三分之一。河南许昌,被称为“假发之都”。全世界每10个戴假发的人里,就有8个戴着中国造的假发。这其中,有一半来自许昌。江苏丹阳,被誉为“眼镜之都”。每年生产眼镜架1亿副,承包了全球50%、全国70%的镜片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不知道世界上是否真有纯金构成的大山?但拥有或找到一座“金山”几乎是所有渴望财富的人的梦想──神话、童话和民间传说中有数不清关于金山的故事。中国取名叫金山的人不少于几万乃至几十万。现代人发明的电脑里没有“英雄”、“国营”等句组,却有“金山”一词。足见“金山”之深入人心,到处有“金山”。──我对“金山”的感觉就是一个人,一个虎虎有生气的男人。看上去在40岁以下,长方脸老是泛红,在城市里难得见到这样的气色。他在自己的心肝宝贝工地上摸爬滚打了三个月,穿烂了三双新皮鞋,把跟着他的人熬得满脸菜色,眼皮发青,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