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秘密是一种能够给权利人带来竞争优势的信息.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是指经营者主观上有过错,实施侵害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损失的行为.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主观方面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民事救济措施主要是制止侵害和赔偿损失,可以借鉴美国的禁令制度以完善我国的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2.
现代经济是知识的经济,商业秘密作为一种智力产品,一经使用便会为权利人带来巨大的财产利益,因此,应将商业秘密作为财产权加以对待,限制权利人滥用权利。侵犯商业秘密权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即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违反保密义务侵犯商业秘密权。对商业秘密侵权的民事法律救济形式主要有禁止令救济和赔偿金救济两种。  相似文献   

3.
一般说来,保护商业秘密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合同法的途径,权利人通过与他人签订合同来保护商业秘密,一旦该商业秘密受到侵犯,权利人即可以以违约之诉来获得法律救济;另一途径是通过侵权法的途径,将商业秘密视为一种无形财产权,一旦该商业秘密受到与权利人无...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现状与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本文论述了我国关于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现状 ,并指出现行立法的不足 ,从立法模式到具体法律规定 ,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随着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交流的日益增多,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也层出不穷,并且形式也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6.
《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于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起在全国施行。根据该规定,禁止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与权利人有业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四)权利人的职工违反合同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保守  相似文献   

7.
商业秘密是商业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的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商业秘密的基本属性包括秘密性、新颖性、经济价值性、保密性、商业信息性及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业秘密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商品,商业秘密的持有人可将秘密许可给他人,获得相应的利益,又可依赖商业秘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因此对商业秘密必须要给予保护。在刑事立法中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并予以相应的刑罚,在世界各国的刑事立法中已非鲜见。我国于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把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规定为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之一,但却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9.
商业秘密的特征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通过法意网案例实证分析得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体是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自然人和单位都可构成本罪主体;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客观方面表现为侵权性商业秘密犯罪行为、违约性商业秘密犯罪行为和第三人间接侵犯商业秘密犯罪行为。对犯罪构成描述性要件“重大损失”的理解不能简单地认为商业秘密自身的价值等于权利人的损失。并且单纯实行“非法获取行为”是否为罪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侵犯商业秘密罪疑难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新刑法增设的罪名。如何理解该罪的构成要件,是近年来很有争议的问题。文章首先研究了该罪的犯罪对象。从刑法的角度看,特定的商业秘密只能部分地具有新颖性;新颖性需要权利人证明;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使经营信息丧失新颖性的机会增加。权利人必须采取具体、合理的措施,才能要求相对人保守商业秘密。其次,全面分析了侵犯商业秘密的四种实行行为。最后,作者讨论了损害结果对定罪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人才流动中侵犯商业秘密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商业秘密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人才流动中出现的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给权利人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并从加强立法、完善法规、加大惩罚力度、建立企业内部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对单位职工进行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制教育等方面,对人才流动中有关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强化制度: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救济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秘密侵权救济制度是强是弱,对于商业秘密权利能否得到有效保护极为重要。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救济制度的相对弱化,严重束缚了商业秘密保护效能的发挥,对商业秘密没有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学习、借鉴美国《统一商业秘密法》的有益经验,增设我国商业秘密禁令和潜在侵占救济制度,不失为强化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救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论商业秘密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秘密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保护商业秘密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是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从现实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激烈,侵犯商业秘密已成为扰乱公平竞争的一种社会现象,若任其泛滥,不仅严重侵害权利人的利益,还将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定义与构成要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非法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其主体是混合主体,既包括一定的特殊主体,又包括一定的一般主体;其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又可以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其在客观方面并不必然以“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为成立犯罪的标志;其直接客体是权利人对商业秘密的权利,包括对商业秘密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以及保密权。  相似文献   

15.
新浪微博诉脉脉案反映出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对数据信息的占有、使用日益重视,对大数据的法律保护亟待加强。通过分析新浪微博诉脉脉案可以得出,在当前我国保护大数据的三条路径中,商业秘密保护具有规则明确、保护力度强的比较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秘密性认定不明确、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的不足。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我国法律应当明确来自公共领域的大数据在特定情形下具有秘密性,同时明确在权利人证明双方信息构成实质性相同且被诉侵权人有接触权利人商业秘密的合理机会时,由被诉侵权人承担不侵权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6.
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认定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参考国际公约、立法、学说及判例 ,对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作出了具体界说。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应包括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提起的诉讼能否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我国现行法律尚未做出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也出现过证明责任分配的两难选择;尽管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系侵权人所为,只有侵权人才知道自己取得商业秘密的手段和途径,相对而言,被侵权人举证较难。但这种难度毕竟尚未达到影响商业秘密权利人基本的证明责任的承担。因此,在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不能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权利人必须就合法拥有商业秘密、侵权人存在侵权行为、侵权人使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等方面进行举证。  相似文献   

18.
论企业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业秘密作为现代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新形势下企业在保护商业秘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着重提出企业在实践中应采取事前防范与事后救济并重的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商业秘密侵权现象的普遍发生和日益加剧,需要加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完善商业秘密侵权救济制度体系。中日两国的历史关系、法律渊源及保护商业秘密的立法、司法现状和成效使得比较研究两国的商业秘密侵权救济制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审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当今,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除了企业高度重视商业秘密的保护之外,国家还有较周密完备的立法和强有力的司法保护的支持。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国必须正视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存在的差距,在现阶段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成熟的立法及司法实践经验,建立以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为核心,以民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等为补充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在商业秘密侵权归责问题上,坚持同时适用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原则;针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救济制度弱化的现状,增设禁令和商业秘密潜在侵占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