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据史籍記載,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之間的商业貿易关系,可以上溯到秦汉。秦汉之时,广州(时称番禺)已是与东南亚貿易的重要港口;汉朝的貿易人員携带黄金、絲織品到东南亚各地进行貿易,换取珠宝、奇石等物。三国时,地据东南的孙吳,亦銳意发展东南亚的貿易和外交关系,派遣使甘出使扶南等地。晋、南北朝期间,到印度学习佛教知識的中国僧侶,經东南亚海道往还的很多,可見当时中国与东南亚之间船只来往頻繁,貿易发达。其时扶南国的商人經常到广州博易。晋朝和尚法显在他的著作中說到,他由印度航海经东南亚回国,中途停留于耶婆提  相似文献   

2.
明洪武、永乐时期,在对外政策的制订以及如何执行方面,“形同”而“实异”。前者对外政策是采取闭关自守的严厉海禁;后者对外政策则是采取积极主动而宽弛“海禁”。两者相较,永乐时期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较之洪武时期实行的对外闭关自守政策更目光远大,合乎历史潮流。本文拟就此略述肤浅之见,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3.
一、导言菲律宾是南洋群島中距离我国最近的国家。帆船往來?ê蛥嗡?遇季候风三日可达。从历史来看,华侨移殖該地,比較移殖南洋群島其他地区为早。据有些学者考証,紀元前,当周秦时代,中国人已到来菲律宾与当地居民貿易。中国史乘記載中国人和菲律宾人的通商貿易关系,始于宋代。《文献通考》有云:“有摩逸国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載宝货至广州海岸”。菲律宾的考古学家从菲律宾出土的陶磁器的研究,认为中菲貿易关系在唐代的公元十世紀已經开始。毫无疑問,到公元十世紀,中菲人民之間的貿易关系,已經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4.
明洪武、永乐时期,对外政策由前者的闭关自守、严厉海禁,变化为后者的对外交往积极主动并宽驰“海禁”。两者相比较,存有明显的不同。显然,明成祖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较之朱元津时期实行的对外闭关自守政策目光远大,合乎历史潮流。但不可据此简单地走下褒贬,应特别注意时期特点的影响。一、朱元璋统治时期的对外闭关自守明初,天下初定,张士诚、方国珍等残余势力尚盘踞沿海岛屿,他们一方面在国内拉拢一些人培植党羽,一方面勾结海寇组织武装力量,待机卷土重来,加之沿海倭寇海盗为患,致使“海疆不靖”。因此,在沿海地区对外实行…  相似文献   

5.
一、“猪仔”貿易的历史背景十九世紀后期,世界資本主义开始从“自由”时代向帝国主义时代过渡。与此同时,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东南亚經济資源的掠夺,也相应地扩大和加深。荷兰政府于一八七○年在工业資产阶級的推动下,更換了对印度尼西亚殖民地的經营方式,用“糖业条例”和“土地条例”等法令代替已經施行四十年盈利九亿盾的强迫种植制度,为巨額資本輸入印度尼西亚开方便之門。因此,大种植园便在“本島”(爪哇及馬都拉)尤其是“外領”相继兴起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世紀前30幾年這一時期內日本中國學家到中國訪書為考察對象,通過讀析代表性人物的訪書回憶錄或訪購書目、學術考察報告等文獻,展現近代日本對於中國漢籍搜求研究的基本狀態及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7.
一荷蘭殖民者对中国的覬覦和侵略自公元1498年葡萄牙人發斯科·达·伽馬(Vasco da Cama)發现由歐洲繞航非洲东來的航路后,歐洲各國殖民者紛紛东來,如蟻附羶,以亞洲各國为侵略对象,首先是葡萄牙人,其次是西班牙人和荷蘭人。他們为着爭取壟断东方对西方的貿易和妄想把东方各國变为他們自己的殖民地,彼此訴諸战爭,十七世紀所謂“商業战爭”,其实是一系列的爭夺殖民地和侵略战爭。十六世紀末,  相似文献   

8.
從十九世紀末年開始,隨着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民族危機的日益嚴重,在新興的資產階級与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中,逐漸出現了一些主張排滿革命,廢除封建孷普w,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革命分子@種革命分子,到了廿世紀初年,漸漸增多,漸次形成為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派。1905年8月,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在日本的東京,建立了全國性的革命組織——中國革命同盟會。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的形成,全國性的革命組織的建立,在中國近代史  相似文献   

9.
他們是一群特殊的人,特殊在他們的身體有所缺陷,更特殊在他們都以超常的努力,在藝術領域取得超人的成績,用藝術向世人展示特殊的“美”。 2002年5月13日,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大型音樂舞蹈“我的夢”在北京世紀劇院首次進行公演,向全社會“撩開自己的面紗”,用藝術告訴人們“一切生命都有尊嚴、權利和價值”。  相似文献   

10.
引言中日甲午战爭是發生在1894年到1895年間。这个时代正是壟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前夕心凇暗蹏饕迨亲时局饕宓鬃罡唠A段”一文中指出:“壟断前的资本主义,即以自由競爭占統治的資本主义發展極广的时期,是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現在我們知道,正是在这个時期以后,便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巨大‘高潮’,并且異常加强了分割世界領土的斗爭”;又指出:“各資本主义國家在十九世紀末。特別是从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起拚命爭夺殖民地,乃是外交史和对外政策史中有目共睹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在明代海外贸易史上,隆庆、万历年间(1567—1619)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隆庆初年,明朝于福建海澄月港局部开放海禁,允许海商告给文引出洋兴贩,标志着明代的民间海外贸易开始从“非法”转为“合法”的活动。然而,明朝在这一时期实行的饷税贸易制度,以及其对民间海商所采取的种种限制和迫害,依然极大地阻碍着民间海外贸易活动的正常发展。本文拟考察和分析明代隆、万年间在明朝饷税贸易制度限制之下的民间海商,如何由商转寇以及其活动变化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在明朝建立前,中国政府对海外贸易大多采取开放、鼓励政策,中日关系的发展较为顺利。但明朝建立后,朝贡贸易和倭寇问题构成了中日关系的主要内容,而倭寇问题更成为中日关系的核心。中日关系的曲折发展、倭寇的不断侵扰成为明朝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西汉对南洋的海道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威氏說:緬甸“自紀元前二世紀以来,中国已以緬甸为商业通道”,但又說:“中国史籍中未尝提及十三世紀以前对緬有任何直接关系”,原英文未檢对,語意却大有矛盾,而且他所謂商业通道,专指陆路而言。但元前二世紀后半,中国与緬确已有海道交通,《汉书》二八下《地理志》云:  相似文献   

14.
明朝嘉靖年间,中国东南沿海以中国人为主的“倭患”日益猖撅,究其原因,乃明政府实行极端的海禁政策所致,即“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元年,稍宽海禁,长期军事行动难以压制的局面迅速稳定下来,证实了“市通则寇转而为商”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郑和下西洋的活动最后不得不中止的根本原因有二:(1)郑和下西洋的举动始终为皇帝所左右,官方垄断的朝贡贸易从根本上违反了经济规律;(2)明朝推行的海禁政策。  相似文献   

16.
金秋十一月,廣西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盛會。一夜之間,廣西大地上熱血沸騰,卷起一片希望與激情。從改革開放到西部大開發,從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到中國-東盟博覽會落户南寧,善於抓住機遇的廣西人在滚滚向前的時代裏堅定自己的信仰和信念,創造着一個又一個精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代,已经进入了它的后期,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阶级矛盾不断激化。鉴于此,明初太祖朱元璋就强化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并在经济上强制实行“海禁”、“山禁”、“矿禁”诸政策,其中尤以“海禁”政策,影响最大。无疑,明朝政府推行的海禁政策,对我国明初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对我国封建制度的生存、也起了延缓的作用。从明初开始,明代人民的反“海禁”斗争,  相似文献   

18.
论宣德至弘治时期(1426~1505)明朝对外政策的收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宣德至弘治时期(1426~1505)明朝对外政策的收缩陈尚胜明朝永乐时期(1403~1424)与洪熙(1425)宣德(1426~1435)及其以后的时期,在对外政策上已有很大的不同。对此,《明史》的编写者们曾指出:“自成祖以武定天下,欲威制万方,遣...  相似文献   

19.
旅游業被稱為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世界各國有條件的都在打“旅游牌”,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成為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得到了大力開發。我國實行一周5天工作日,“五一”、“十一”7天長假,也方便了人們出行,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  相似文献   

20.
(一)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在对外关系上推行闭关政策。所谓闭关政策,就是采用各种措施限制中外通商,把对外贸易额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实行对外贸易国家管制的非自由贸易政策。它的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减少通商口岸。清初,由于东南沿海有郑成功领导下的抗清武装活动,清政府为了断绝他们的粮食和物资供应,历行“海禁”,有“片板不准下海”的命令。但这只是出于战略考虑的临时措施,与明王朝为抗倭而实行“海禁”相同,不能同经济上的闭关相提并论·清王朝平定台湾后,就取消海禁,允许中国商船出洋贸易,又指定广州、漳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