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夫妻权力模式与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安琪 《浙江学刊》2004,(2):208-213
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家庭丈夫拥有更多实权的为最多,而城市平权型家庭为最多;九成以上男女都对自己的家庭地位感到很满意或较满意,但妻子的满意度低于丈夫.对夫妻权力模式与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结果显示:资源假说、文化规范论、相对的爱和需要理论都在夫妻权力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中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个人拥有实权仅对妻子的家庭地位满意度有微弱影响,而被访者对家务分工和婚姻是否满意是最重要的家庭地位满意度的预测指标,夫妻沟通时不被对方所尊重、配偶动手打人与家庭地位满意度呈负相关,并在妻子模型中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家庭反对婚姻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婚姻暴力程度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象征。大量调查证实,私人生活中对妇女暴力的比例高于男性,针对妇女的暴力已突破国家、种族、年龄、文化、社会与经济位阶之局限。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妇女和儿童因家庭暴力离开家庭。婚姻暴力受害者多为女性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亦是妇女人权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婚姻暴力的界定出发,在分析婚姻暴力的特点及原因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3.
赵延东  何光喜  朱依娜 《社会》2011,31(1):53-73
本文使用一项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女性的社会资本对婚姻暴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使用网络规模、网络结构和网络资源衡量社会资本的不同方面,结果发现,网络规模和网络结构对婚姻暴力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网络资源没有预防作用;网络结构对婚姻暴力的严重程度没有明显影响,网络规模和网络资源对婚姻暴力升级有抑制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本文对这些结果作了一些理论性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娇  郑涌 《社会》2004,(4):40-43
亲密关系暴力是指现在或曾经处于亲密关系下(如婚姻关系、约会关系、同居关系等)的异性伴侣之间各种形式的身体、心理、性方面的暴力伤害行为。关于亲密关系暴力问题的社会学研究,是对以往的婚姻暴力、约会暴力研究领域的整合与拓展。尽管有的研究者认为应该把同性伴侣暴力也包括进去,但一般情况下亲密关系暴力主要是指异性伴侣攻击。在亲密关系暴力中,究竟是男性更具攻击性,还是女性与男性一样具有攻击性,抑或是女性比男性的攻击性更强?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外学界开始对婚姻暴力问题展开系统的研究至今,  相似文献   

5.
包俊林 《社会工作》2014,(5):103-109
本文对社会工作职业中的案主暴力的定义及类型进行了整理,着重探讨了案主暴力发生的概率、原因和案主暴力对社会工作者的影响。通过对案主暴力事件的认识,使得政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能够对此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以此进一步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向贤 《社会工作》2010,(15):17-21
在男女事实上的不平等仍广泛存在的社会中,部分男性会内化男权观念,而且社会制度、公权力也因男权制的渗透影响而对男权暴力默许或制止不力,这都是现实社会中部分丈夫对妻子施加暴力的原因。但是,不可否认,现实中有部分女性也会对男性伴侣(如丈夫、男友)施加一定的暴力,这如何理解呢?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和笔者于2006年底至2007年初对国内某大学101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析个中原因。  相似文献   

7.
刘伯红 《浙江学刊》2001,(4):107-111
在我国的报刊市场上,一直有一些适应大众阅读层次的描写性与暴力内容的报刊出售,其中既有合法出版物,也有非法出版物.在这些报刊描写性与暴力的内容中,女性形象首当其冲地受到不同程度地歪曲和丑化,其负面作用是确定无疑且显而易见的.本研究欲运用性别观点,对部分报刊性与暴力内容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成华  靳小怡 《社会》2012,32(1):153-173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夫妻间经济权力结构和情感关系的变化将对婚姻暴力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引入性别视角,提出了解释农民工夫妻间婚姻暴力的综合分析框架,通过量化方法,分析夫妻相对资源和情感关系对农民工实施冷暴力和肢体暴力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农民工家庭中婚姻暴力现象较普遍,以冷暴力为主,女性施暴率显著高于男性;夫妻相对资源因素和情感关系因素对男性和女性实施婚姻暴力都有显著影响,相对资源因素对男性实施婚姻暴力的影响大于女性,夫妻情感关系对女性实施婚姻暴力的影响大于男性。  相似文献   

9.
徐安琪 《社会》2001,(2):24-27
在修改婚姻法的进程中 ,家庭暴力成为热门话题 ,而主要的关注点又集中在婚姻暴力方面。但研究中发现一些妇女工作者和妇女问题研究者对暴力的概念及其现状的描述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中相当一部分调查结果或传媒的报道缺乏可靠性甚至对公众舆论和婚姻立法起误导作用 ,因此 ,有必要对此进行学术拨正。婚姻暴力的概念在对婚姻暴力进行分析时 ,首先应对婚姻暴力的概念作出科学的界定。女性主义者大多认同一种较宽泛的描述 ,即把凡是伤害妇女或使她们处于屈从地位的行为甚至不作为 ,都看成是对妇女的暴力 ,如女性的贫困、营养不良、不能平等地享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婚姻暴力发生频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和机构开始介入婚姻暴力事件。暴力不仅损害了女性的生命健康和人格尊严,破坏了家庭的安定和谐,而且对社会也具有较大的破坏力。由于引发婚姻暴力问题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介入时,可能面临着各种伦理难题,专业人员要仔细考量各种选择的利弊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1.
李玲芬 《社会工作》2009,(10):17-19
随着婚姻暴力发生频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和机构开始介入婚姻暴力事件。暴力不仅损害了女性的生命健康和人格尊严,破坏了家庭的安定和谐,而且对社会也具有较大的破坏力。由于引发婚姻暴力问题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介入时,可能面临着各种伦理难题,专业人员要仔细考量各种选择的利弊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2.
但凡做了情人的女子,内心都有过"升级"为妻子的想法,除非,她对他另有所图而并非真的爱他。由情人变成妻子的过程,可以想象,那一定是荆棘丛生、刀光剑影的,可是终于入室成功之后,当初的情人,如今的妻子,真的会获得期许中的幸福吗?据有关部门统计,如今中国的离婚率还是处于一个上扬的趋势,而且离婚以后与婚外情人组成的婚姻,离婚率居然是普通婚姻的30倍。当情人变成妻子,拥有一个幸福婚姻的概率似乎更低。人们总是对自己渴慕而尚未得到的东西充满美好的幻想,但是当洗尽铅华之后才发现,其实,一切不过如此。  相似文献   

13.
包俊林 《社会工作》2015,(1):98-106
文章利用169份调查资料,以社会工作者为对象,分析他们遭受案主暴力的状况。研究发现,多数社会工作者在职业生涯中曾遭受某种形式的暴力攻击,其中以心理伤害为主;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社会工作者经历过多种形式的暴力;案主的暴力威胁并非偶然事件;机构年资、工作经验、服务领域与案主暴力的发生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城市管理中的暴力倾向日趋严重。暴力执法、暴力抗法等令人难堪的都市剧已成为诸多城市必须正视和尽快解决的现实危机。加强对城管暴力问题的研究,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于解决普遍存在的城管暴力问题以构建和谐城管,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对于城管执法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国每年有98万多对男女解除婚约,其中四分之一不同程度地涉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摩擦。家庭已经不能容忍暴力。家庭暴力是当今社会一个颇为引人  相似文献   

16.
论新干涉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干涉主义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其他国家以“人道主义”为由进行的军事干涉。绕过联合国对其他主权国家动武,是违反联合国宪章的。新干涉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等。其主要动作是北约东扩和重新订立美日安全合作指针。新干涉主义与美国霸权主义膨胀直接有关,对发展中国家包含着隐忧和危险。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必须用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就是用革命的暴力与和平手段对付反革命的两手,要以暴力为主,和平为辅,即以暴力为基础,争取和平实现。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过程中究竟采用那一种方法,应根据各国不同的具体情况以及阶级力量的对比,由各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自己决定。恩格斯说过:“对每一个国家说来,能最快、最有把握地实现目标的策略,就是最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小陈外出一个月后,风尘仆仆地赶回了家里,与日夜想念的爱妻共聚。当天晚上与妻子享受鱼水之欢。事后小陈吃惊地发现,妻子流出的分泌物竟然是红色的,小陈不安、心疼又略带责备的问妻子:你来好事了为什么不告诉我?  相似文献   

19.
“网络暴力”是网络技术风险与网下社会风险经由网络行为主体的交互行动而发生交叠,继而可能致使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受损的一系列网络失范行为.它的产生,主要涉及网络技术发展、社会急剧转型及网民群体结构三个风险源:网络技术的风险特性是催生网络暴力的潜在根源;社会转型过程中风险的无序释放是催生网络暴力的现实动因;网民群体年轻化的结构特点和泛道德化的文化心理是催生网络暴力的重要因素.应对网络暴力的关键在于,通过建构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网民自主参与的多元化治理结构,以减少各类风险发生交叠、共振的频率.  相似文献   

20.
由于这部分人年龄的特殊性,因而在处理、对待上与一般成年犯罪有很大差别,我国刑法没有用“青少年”概念,与之相当的是规定了“不满14岁的未成年人”以及“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的特殊处理。“软暴力”是在教育过程中,用讽刺性、侮辱性、指责性、蔑视性的语言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后果远远超过身体暴力的,伤害青少年自尊带来的心理伤口很长时间难以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