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谢桂华 《社会》2009,29(5):149-167
本文使用2006年全国社会综合调查的抽样数据,分析了老年人的居住模式、与子女的居住距离和儿女数量对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老人的居住模式和居住距离并不明显影响子女给予的经济支持,但会影响子女在日常照料和情感慰藉方面给予的支持。有同住子女的父母可以得到子女更频繁的关心和照顾,而空巢家庭的父母从子女处获得的日常照料和经济支持则较少;子女居住得离父母越近,则越经常给予父母日常照料和情感慰藉。研究也发现,子女给予父母各方面照料的频繁程度不受兄弟姐妹数量的影响,独生子女并不比非独生子女更频繁地照顾父母。  相似文献   

2.
许琪 《社会》2017,37(2):216-240
以往关于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分析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而很少讨论父母对成年子女的帮助,以及这种帮助对传统赡养关系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在2012年的试调查数据后发现,现在中国父母正在从经济和小孩照料等方面向他们的成年子女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而且父母的帮助(特别是小孩照料)对是否能够得到子女赡养和赡养的水平均有显著影响。分城乡的比较研究发现,父母的帮助对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在城市表现得更加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中国家庭养老赖以维持的基础已经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6年CGSS数据从老人的角度出发研究老人的居住模式与养老资源获取之间的关系,同时来验证谢桂华利用同样的数据从子女的角度出发对老年人居住模式与子女赡养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本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居住模式和居住距离对于老人从子女那里获得的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上的影响基本与谢桂华的研究一致,但是居住模式和居住距离对于老人从子女那里获得的精神慰藉的影响不同。本文中居住模式和居住距离对于老人从子女那里获得的精神慰藉没有显著影响。另外,本文认为女儿在养老的三个方面的作用已经超过儿子,这也与谢桂华的研究有所不同。而在子女数量对于老人养老资源获取的影响上验证了谢桂华的研究,即子女数量对于老人养老资源获取没有显著影响。可见,从老人的角度出发所得出的居住模式与养老资源获取的结论与从子女角度出发的分析结论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北京地区子女移居国外的老年人家庭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子女移居国外而其老年父母留守国内居住的新移民家庭代际情感支持的影响因素。这些老年父母认为女儿、已婚且育有孩子、提供日常照料、收入越高、越孝顺的子女,与自己的关系越亲近。同时,自身身体健康状况越好、非独自居住的老人,越趋向认为其与子女的情感更亲密。移居国外的子女与国内居住的子女在对父母情感支持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老年父母与移居海外的成年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系并没有由于空间距离拉大而疏远。  相似文献   

5.
许琪 《社会》2015,35(4):199
本文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家庭内部比较,从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两个方面对儿子和女儿的赡养行为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当代中国家庭中,儿子在赡养父母时的总效应依然显著大于女儿,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更可能与父母同住。一旦控制子女与父母的居住方式,儿子的直接效应就仅在经济支持方面大于女儿。在生活照料方面,女儿的直接效应已经显著超过儿子。从城乡对比来看,这种“儿子出钱、女儿出力”的性别分工模式主要出现在农村。在城市,女儿在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两个方面的直接效应都超过儿子。所以,中国传统的以儿子为核心的赡养方式虽然没有彻底瓦解,但已发生明显变化,快速的人口转变和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是导致这些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3022名上海中学生为样本,针对研究所提出的七个问题,得出以下结论。一,父母管教子女的方式有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二,青少年对父母控制和亲子关系质量有性别差异。三,父母的教育程度与父母对子女的控制及亲子关系质量呈正相关。四,父母对子女的知识、期望、监控、管教及要求量表之间呈正相关。五,不同的亲子关系质量量表之间呈正相关。六,父母对子女的行为控制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质量呈正相关;父母对子女的心理控制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质量呈负相关。七,父母对子女的行为控制及亲子关系质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父母对子女的心理控制与子女的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因中国大陆很少有对上述问题的探讨、研究,本研究可被视为该领域的开拓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咨询服务台     
律师同志:我今年60多岁,与丈夫感情不好分居多年。现在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每月不足300元的收入不能养活自己及看病,要求丈夫(他每月有退休金1000元左右)给生活费,丈夫说孩子可以赡养我而拒绝给钱。丈夫的做法对吗?周大年周大年同志:首先要以肯定的是,周某丈夫的做法是错误的,也可以说是违法的。虽然我国法律是明确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但我国《婚姻法》第20条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抚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抚养费的权利。”法律这样规定是因为夫妻是共同生活的伴侣,双方在经济上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供  相似文献   

8.
许琪 《社会》2013,33(3):111-130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2010年初访数据,着重分析了子女需求对城市家庭居住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需求是导致年轻夫妇与父母同住的重要原因,这种需求一方面表现在经济上,尤其是在住房上对父母的依赖;另一方面表现在需要父母分担家务和帮助照料小孩。所以,除了父母的养老需求,子女需求对城市家庭居住选择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视。在现代化和人口流动的背景下,虽然城市家庭有核心化的趋势,但由于当代中国城市家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大家庭在未来依然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老年人口与子女社会经济地位对同住安排的影响,能够在微观层次上探究代际支持的作用,寻找中国家庭制度变迁的脉络.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通过建立包含父辈特征、子女特征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特征的分析模型解释老年居住安排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存在与子女同住偏好样本的进一步分析中,父辈健康、 子女受教育水平对农村老年人口实际居住安排有显著负向作用,而对城镇老年人口实际居住安排却没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对烟台市230位城市老人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空巢”与城市老人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及影响老人孤独感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空巢”与老人的孤独感没有统计意义上的相关关系;大多数的老人自愿选择与子女分住;代际间的交往受居住距离的影响;影响老人孤独感的主要因素有婚姻状况、子女是否孝顺及对自己赡养现状和子女照顾的满意度等。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烟台市,“空巢”对老人的孤独感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婚姻状况和子女是否孝顺是影响老年孤独感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