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叠字是传统民歌的表现手法之一。民歌中使用叠字,不光使歌的音韵和谐悦耳,而且通过叠字,来层层加深它的意境,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更丰满地表达出来。叠字在藏族民歌中的运用尤为出色。如果把一首藏族民歌比作一匹宝马的话,那么叠字就是它的金鞍子,真是宝马备金鞍,越看越爱看。藏族民歌作者,在叠字的运用且是颇具匠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试就叠字在藏族民歌中运用的若干方式及其对诗人的影响,谈点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2.
运用叠字是《诗经》语言的一个很显著的特色。叠字不但用得多而频,而且新而奇,灵活而多变,这种用法具有独特的修辞功能和审美效果。《诗经》之所以大量运用叠字,既有语言本身的原因,又有诗人的生活视野、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原因,也有诗歌自身的原因。《诗经》叠字的运用是后代诗歌叠字运用的艺术之源。  相似文献   

3.
于友 《九江学院学报》2023,(4):30-34+104
陈宓是南宋时期的重要诗人。陈宓对陶诗的接受主要表现在诗歌题材内容的借鉴、艺术手法的汲取和人格精神的接受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对农业问题和生命主题的关注、融陶诗字句入诗、大量运用叠字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将《周易》卦爻辞歌谣与《诗经》比较,从语言的叠字艺术、章法的复沓结构、句式的二四言为主、格律的押韵合辙以及比兴手法的纯熟运用等5个方面,论述了《周易》卦爻辞歌谣鲜明的艺术特色,笔者认为,卦爻辞歌谣是比《诗经》开垦更早的一块古老而生动的诗歌园田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叠字,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对这样的作品进行翻译时,既要体现其意、字、声、形、韵的重叠,又要体现出叠字在原诗中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其所蕴涵的深厚的文化及情感内涵。文章介绍了几类中外知名学者对叠字诗的翻译,探讨并总结了叠字诗的翻译方法应以文从字顺的直译为主,其次是意译。  相似文献   

6.
《古诗十九首》在意象群的使用上,注重对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各类意象词的使用。这既是对《诗经》的继承,亦是对《诗经》的发展。其使用的各类意象群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形成的整体意象群是鲜明、生动而深刻的,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在意象群的运用中,其多化用前人诗句,多植入传统故事,多叠字、叠词等手法,给予后人诗歌创作以极大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叠字,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在对这样的作品进行翻译时,既要体现意、字、声、形、韵的重叠,又要体现叠字在原诗中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其所蕴涵的深厚的文化及情感内涵。在处理叠字翻译时,应忠实于原作,以文从字顺的直译为主,其次是意译。  相似文献   

8.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一面重要旗帜。而“陌生化”作为一种手法具有艺术的普遍性。海明威可能并没有直接受到“形式主义”的影响 ,但他的艺术创作不可能避开一般艺术手法的运用。他的《老人与海》巧妙地体现了“陌生化”手法 ,从而成为一部划时代的不朽之作。文章试图从该艺术手法在《老人与海》中的运用 ,探讨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叠字作为一种修辞手段 ,历来为诗人广用。而随着古典诗歌的发展 ,叠字从简单的拟声写貌 ,逐渐成为诗人有意为诗的一种体现。而且从声律、意象 ,尤其是从诗人的创作心理方面 ,可以发现叠字的存在对诗歌艺术的作用并非只局限于修辞 ,叠字在诗歌中的内涵是深厚的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非常注重小说语言的使用,他在《秦腔》中穿插了许多能造成音乐性的手法,如对于叠字和拟声词的频繁运用、对特殊用意词语或句子的有意反复、对短句间或夹杂长句的大量使用以及对秦腔戏文内容和简谱的直接引用等。运用这些手法,表现了跌宕起伏的节奏感和深刻的感染力,使《秦腔》的语言具有了同戏剧秦腔一样的音乐性。  相似文献   

11.
《陌上桑》与《木兰辞》是乐府民歌中的奇葩,千古流传,经久不衰。文章从民歌主题、人物形象、结构、语言等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这两篇经典作品殊途同归的艺术魅力,彰显了我国古典文学中传统写作手法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运用影响比较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就王蒙的“季节”系列对《红楼梦》艺术上的多方面的继承、借鉴进行了比对分析和论述。情与政的双线交织:王蒙在构思和设置“季节”系列的主线和具体谋篇布局时,从《红楼梦》的“以兴衰为经,以情为纬”结构艺术中得到启示并加以借鉴吸收;日常生活的注重和艺术直觉的崇尚:王蒙在“季节”系列的创作中受到了《红楼梦》的“善写日常生活诸事、写得津津有味”艺术旨趣的启发、感染和影响;闲笔与陌生化手法的采用:王蒙非常欣赏《红楼梦》中的“闲笔”和“陌生化”手法,并在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基础上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来。“季节”系列对《红楼梦》艺术手法上的借鉴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根据时空及对象的变化而进行了创造性的革新和拓展。  相似文献   

13.
《诗经》作为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对后世的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朝民歌也同样受到了《诗 经》的影响。对于《诗经》与南朝民歌的研究,主要从诗歌产生的特定历史环境来论述二者存在的本质上的不同;从诗歌内容选 材上的相似之处,在范围、语言特色、主题的不同之处,以及表现形式所呈现的明显不同、艺术手法上存在着共有的修辞手法和 人物刻画及表现手法上的差异,通过对比二者间的同与异,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民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它标志着中国文学史光辉的起点。《诗经》的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所反映的生活面相当广泛,展现了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社会政治、经济、民俗的图景。同时,《诗经》在艺术技巧上也有很高的成就,诗篇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叠字、双声、叠韵的语词运用得相当成功,音节和谐自然,富有艺术感染力。这些都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叠字,又名重言。是把同一个字连接使用的修辞格。诗词中运用叠字的现象比较集中。胡震亨说:“体物叠字,本之风雅,诗所不能无。”①郝懿行说:叠字“多形容与貌之词,故重文叠字,累载于篇。”②从《诗经》、《楚辞》、古诗、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无  相似文献   

16.
陕北民歌和一切民歌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但传统的基本手法是赋、比、兴。这是古人对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在表现手法上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并且成为历代诗人、民间歌手进行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大凡流传久远的优秀民歌,除了在思想内容上都具有着普遍性以外,在表达方法上还具有显著的独持性。这种独特性就是诗人、歌手通过赋、比、兴进行形象思维来实现的。象中国诗歌史上的两颗璀灿晶莹的明珠——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两  相似文献   

17.
从叠字的位置、艺术效应以及产生的原因三个方面对吴融诗歌的叠字艺术进行探讨,认为吴融诗歌叠字的种类主要有形容词、数词、动词、象声词和量词,在诗歌中运用叠字可以产生声韵美、造境美、情感美等艺术效应,指出吴融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叠字是其为改革当时过险、过丽诗风而付诸创作实践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8.
民歌散论     
民歌哺育诗坛是一个规律世界各民族中最早的诗人,无论他有着怎样的艺术天赋,他的诗作的形体,必都是本民族中民歌的产儿。在各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每一种新的诗歌形式,都是由民歌先孕育出它的雏形。我国出现的第一个大诗人屈原,在被放逐之后,接触了民间艺术,研究熟悉湘沅流域的民歌,为民间祭祀制作了《九歌》。他吸收楚地民歌的养料,创造了骚体,使这种与《诗经》中那种北方诗歌格调迥然不同的诗歌形式,得以与之双水分流,充实了中国诗坛。屈原  相似文献   

19.
元代杂剧《西厢记》是中国杂剧史上的集大成作品,书中广泛运用了多种修辞格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本文主要研究书中的叠字修辞格,着重从叠字类型、叠字类型的特点和叠字的语用效果三方面进行分析,来把握书中叠字的运用特点。  相似文献   

20.
对毛继增先生发现“一音歌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继增先生发现的“一音歌曲”——藏族民歌“伯谐”实为纯四度二音列歌曲;经与藏族民歌“伯谐”比较,同为纯四度二音列的贵州苗歌《阿哥嘴巴甜》、《保寨歌》、福建汉族民歌《人民百姓快活多》形态近似;这种相似隐伏着史上民族迁移中的文化融合,体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之一分子,三个民族存在共同的文化心理模式下音乐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