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水碓     
菲元:说到徽州独特的乡村风情风貌,上了年纪的徽州人都存有水口边、河湾处、古树下各种类型“徽州水碓”的美好记忆。在“电”向徽州山乡覆盖之前,“徽州水碓”可是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许多徽州乡村,徽州水碓、水磨、水碾,是主要的粮食、饲料加工场,“徽州水碓”日夜运转不息,记载着千百年来历代徽州先民巧妙利用水利为民造福的聪明智慧,也记载着徽州乡民收获的艰辛和喜悦。  相似文献   

2.
在方言研究中,有人曾将徽州方言划入吴方言的语系,应该承认,吴方言对于徽州方言的影响确实是巨大的。其主要表现是徽州方言中有一部分方言词来自于吴方言,如“一滴滴”、“十三点”、“人来风”、“三不时”、“大好佬”、“司伯灵锁”等,估摸能占到徽州方言词汇的5%至10%。然而,善于吸纳、消化和改造其他徽州方言词.  相似文献   

3.
徽州民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体式多样,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是徽州历史文化传承的主要媒介。受徽州语言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徽州民歌在歌词、音律等方面都彰显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当今,在“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等战略背景下,从保护、传承和外宣徽州民歌的目的出发,探究徽州民歌的语言样式和文化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和《徽州女人》电视剧编导金继武教授讨论“徽州女人”话题的时侯,我们都认为,“徽州女人”的确是徽州文化中一个最有文化内涵、最具震撼魅力、最引世人瞩目的好题目.但是如果隔雾看花、以点概面、浅尝辄止、入焉不深。就会浪费或糟踏这么一个好题目。说“徽州女人”,不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学术探究。都少不了对历史上徽州女人丰富生动史料的尽可能多的了解和认识。少不了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对“徽州女人”种种表现的科学评判。在封建宗族社会,男尊女卑,“徽州女人”的史实记述。相对不多;对有关徽州女人的各种复杂现象。人们也品评不一.这就更增加了认识“徽州女人”的难度。多年来关心“徽州女人”的话题.在韩再芬、刘晓庆、归亚蕾等名人先后鲜明演绎“徽州女人”,世人一步步走近“徽州女人”的时候。特不揣浅陋。说说“徽州女人”五大特色,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7,(12):14-14
黄山学院重视徽州文化的宣传研究和普及,除在有关各院系开设徽州文化专题课之外。科研处加大了对徽州文化科研项目的立项力度。今年校级课题立项中,一些大学生纷纷以“徽商”、“徽州建筑”、“徽州古村落”、“徽州方言”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有不少毕业生毕业论文也选取了徽州文化作为论文主题,反映了大学生对徽州文化研究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6.
继(1993)“全国徽学学术讨论会”和(1994)“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之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徽学研究中心、安徽大学徽州学研究所、黄山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国际微学学术讨论会”,又于1995年8月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三次会议的连年举办,说明学术界对传统徽州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现象问题的关注与重视,也预示以此为课题对象的徽州学研究将会有不断的拓宽与深入。本次会议从“徽州社会专题”、“徽州经济专题”、“徽州文化专题”三个方面进行研讨,各论题要点,概述如下。一、徽州社会形态与变迁自四十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7.
我校徽州文化研究所方利山副所长的徽州学新著《徽商品谭》一书,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书是作者十几年来对徽州文化中的“徽商”课题努力求索的一个结集,共有“历史上的徽商”、“好儒的徽商”、“徽商与徽州文化”、“徽商与现代社会”、“徽商古今谈”等五个部分31篇文章。《徽商品谭》通过对各类史志、家谱族谱及民间文献的追寻勾辑,列举了多种类型的徽商人物事迹。  相似文献   

8.
由《徽学园圃》改名《徽学春秋》,意指现在国内外徽学研究颇具“春秋气象”,同时想加大其纵深感。这一版块除发表一些正论文章外,还特辟了若干专栏,如“徽州人物”、“徽学名家”、“徽学新说”、“徽州说鳖”、“徽学动态”等。增加徽学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关“徽州学”的普及工作,是我们增设上述专栏的主要用意。对此,欢迎读者诸君批评指正,更期望大家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9.
1、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楼“新安堂”内联) 释:明清时期的徽州是富贵华丽之乡。徽商驰聘商场数百年。甚至掌控着全国的经济命脉,实是得了徽州这一方山水的灵气。齐云山古称白岳,与黄山比肩而立,合称“黄白”,两山钟灵毓秀,是徽州人杰地灵的象征。当时民间盛传“如果想升官发财,得先到黄山和齐云走一趟”的说法,在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笔下,便有了“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首传诵千古的名诗。  相似文献   

10.
徽学动态     
在“文化生态保护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我校经过多年筹划建立的“徽州文书博物馆”今天正式开馆了!这是我校发挥地利优势、坚持突出特色办学的一个新举措,也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一件实事,徽州文化保护和利用的一件喜事。  相似文献   

11.
自黟县西递、宏村作为“中国安徽古村落”,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徽州文化遗产”进一步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并成为“徽州文化”研究保护的重要内容。当然,对“徽州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先要弄清整个“文化遗产”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探幽绩溪     
“绩溪,古属新安郡,后属徽州府,现划为宣城市。大概是一种心理定势吧,说起徽州我便会毫不思索地娓娓道来,如数珍宝。与文人交谈,我会道出一串“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新安理学”等等尽显炫耀。与商人交流,动辄以徽商、儒商而自居。总之,谈到故乡,谈到徽州,一种优越感、自豪感油然而生。有时兴趣所至,还会详细地诠释述说。”——作者之于徽州,感情可谓深矣!  相似文献   

13.
对于“徽州”的文化定位,传统有“程朱阙里”、“理学故乡”、“文献之邦”、“东南邹鲁”等称谓,我过去称之为“文化部落”。近期笔者有幸参加了黄山旅游节和徽文化节,有机会比较全面地考察了徽州文化,经过反复思考,笔者认为将徽州定位为“儒教圣地”似乎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4.
说徽菜     
徽州土族:我有一个问题请教大师,徽菜烹调特色有三重,重油,重色,重火功。徽菜为什么重油?谢谢!吃在徽州:“三重”是指传统徽菜而言。过去的一部分徽菜是油重一些,这个不必否认。油重是与古徽州山民的劳动、生活条件相适应、相和谐而使然。我以为,“三重”不是徽菜的特色,而是方法,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徽州文化的原生态,包括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原生态两个层面,是一个立体的人文概念,其核心是“天人合一”或称为“和谐”。徽州文化的一个精典理念是“和”,包括人与自然的“和”,人与神的“和”,人与人的“和”。人与自然的“和”产生了“桃花源式”的“中国农耕社会的最高文明”。人与神的“和”产生了“与祖同乐”的各种徽州庙会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东南邹鲁”是历史上对古徽州最为经典性的称谓。“东南邹鲁坊”是徽州文化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其原址在徽州师范学校食堂附近。现就其称谓和石坊的起源作一寻绎。  相似文献   

17.
一 依托着雄奇秀美的黄山、山与云齐的自岳、如诗如画的新安江画廊这样的绝佳自然环境.数千年来栖息在这片热土上的先民们用劳动、用智慧、用心血、用生命建成了“桃花源里人家”美丽和融的“徽州”,铸就了“徽州文化”的历史辉煌。以传统徽派古建筑为突出特色的徽州古村落点缀在徽州水秀山青的大地,绘出了一幅幅清丽朴雅的“中国画”;  相似文献   

18.
明清徽州著姓望族述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了魏晋唐宋以来由中原等外地迁入徽州在历史上形成的众多“世家大族”之外,构成明清时期徽州著姓望族的还有当时在徽州六邑新兴的诸多“著名家族”。而这些新兴著名家族的产生又植根于如下两方面:一则是徽州商人那种贾儒相通“迭相为用”的功名观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现,一则乃明清社会风尚递变下徽州社会中贾与儒的良性循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即导致了望族的世俗化。  相似文献   

19.
古徽州(现黄山市),地处皖、浙、赣交界的安徽南陲。东有大障山。西有浙岭,南有天目山,北有风光秀丽的黄山。徽州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隋置歙州。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始于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歙州始领歙、休宁、黟、婺源、祁门和绩溪6县。治歙县。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仍辖6县。位于群山盆地的休宁、歙县的岩镇(现徽州区)、古溪、黄墩、潜口,休宁万安、阳湖等是徽州早期的移民村落。现黄山市市府所在地“屯溪”原属休宁县所辖,历史上有“十里樯乌”、“一邑总市”.“皖南巨镇”之称。  相似文献   

20.
“贾而好儒”是古代徽商的一大特色。明清以降,在浓厚的儒学氛围中,有许多徽商亦商亦儒或是“儒、仕、商”三位一体,他们在书画、金石篆刻、医学等诸多领域都建树颇多,成为古代徽州文化的一大特色。而徽州商人与徽州文化的关系,也成了当今徽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