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4,(7):109-112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的相互吸收和融合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常态。美国华裔剧作家在用英文创作的戏剧中加入中国京剧元素,一方面让作品贴上多元文化戏剧的标签,另一方面也使京剧元素产生了新的含义。通过对黄哲伦代表剧中京剧元素运用的研究,可以看到京剧在海外被本土化后产生新的艺术形式以及由此产生新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美国历史上尽管没有全面系统的戏剧审查制度或标准,但有关当局和机构实质上从没有放松过对戏剧创作和舞台表演的监管。通过梳理各个历史时期美国戏剧审查的形式、方法和主要监管的内容,剖析典型案例和戏剧事件,我们可以触摸到美国文化跳动的脉动,也可以感受到美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古罗马戏剧的发展深受希腊文化影响.罗马剧作家在戏剧创作初期,主要学习和翻译古希腊剧本.这一特点不仅体现在古罗马早期悲剧中,而且在喜剧方面同样有迹可循.希腊文字是影响罗马早期戏剧另一重要因素.成熟的希腊文促进了拉丁文的发展,丰富了罗马戏剧的内涵.此外,罗马剧作家多选择希腊神话为创作素材,并且经常将故事场景设置在希腊地区.早期罗马戏剧中蕴含着丰富的希腊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4.
影视艺术,在七门艺术中[文学(包括戏剧)、绘画(包括摄影)、音乐、舞蹈、雕塑、建筑艺术、电影(电视)]是最年轻的艺术.从诞生迄今,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却综合了前面六门艺术的艺术创造,使其成为一门综合艺术.影视的艺术“综合”,并不是一笼盛百鸟,而是继承保存了一切艺术所固有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发展产生了独自的特征.下面就影视画面构图的实质及其“不完整构图”略作简述.  相似文献   

5.
李渔和狄德罗是中西方戏剧表演理论的开拓者,他们在中西方不同的戏剧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演观。这表现在他们对于演员的理性与情感在表演中的不同作用的认识;对角色的典型化;戏剧表演的整体性与和谐性等方面。他们不同的戏剧表演观带领其后的中西方戏剧表演走上了不同的艺术表演道路。  相似文献   

6.
电影艺术传播到东南亚之初,华侨华人就开始参与电影的创作和传播。华侨华人参与电影产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华侨华人从中国引进电影和戏剧作品;第二阶段是华侨华人在创作的电影中融入东南亚文化元素;第三阶段是华侨华人创作电影传播东南亚文化。华侨华人在电影创作过程中,从对单一族群的关注转变成对东南亚社会的整体关注,体现了华侨华人群体对东南亚文化从"他者"到"参与者"再到"传播者"的变化历程。华侨华人社会对电影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艺术形式在观念上的变化,折射出华侨华人自身心态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陈爱国 《天府新论》2007,(4):139-142
针对具体的剧目剧本、演员表演、观众层次等条件,艺术生产者必须善于设计、创造一定的演出空间。从总体上看,戏剧元素无论如何增减,戏剧演出总得需要一个物质载体系统,包括表演场地、观看区、上下场通道、基本道具、布景、灯光、音响、舞台机械、肢体表演技巧和调度方法等部分和层次。随着舞台艺术的综合发展,这些空间性载体分支系统越来越细密化、精致化,各部分以“有用”、“美化”的名义,在戏剧演出中承担不同的职责和功能。戏剧生产者所能做的,是针对具体情形和资源,对这些空间元素进行加减、改换、变异、组接,通过一些具有生活阐释力和视觉吸引力的形式手段,复现所设定的意态性演出空间。  相似文献   

8.
艺术的创作一直以来就注重审美效果,这一重视发展到极致就是西方上个世纪的接受美学。在艺术领域里,接受的重要性在电影、电视剧中就更加的重要,因为其高额的投资最终需要观众来买单。如此的高风险就要求影视的创作者深入把握观众的审美文化心理,特别是民族性,努力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进行创作。另一方面,伴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威胁,民族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影视的创作,而且成了衡量影视剧好坏的一个潜在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探讨观众的审美文化心理就有了双重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对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影视艺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特别是进入21世纪将走向全面整合即一体化的趋势,作一总体和客观的描述.其中第一部分,是从影视本体的角度,论述影视艺术的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及其造成这种影响和借鉴的多种原因.第二部分,主要是结合近些年高新技术在影视传播领域里的广泛应用这一背景,着重探讨影视艺术在21世纪将走向全面整合的态势和它为影视创作所提供的新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茶艺表演课程是我校针对餐旅专业开设的一门技能型课程之一,是提高中职餐旅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另一途径.茶艺表演,根据我的理解就是一种把茶艺技能与艺术相融合的表演,是文化、戏剧、舞蹈、音乐的融合体.然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无论学什么类型的茶艺,学生们对茶艺表演的程序及理论知识方面掌握得非常快,但是到了实际技能训练的时候,她们却一直觉得很难掌握茶艺动作的要领,体会不到到茶艺表演动作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与生态文学批评领域的“动物转向”相呼应,生态戏剧批评领域也出现了“跨物种表演”问题.该问题并非单纯涉及动物行为的表演,而是在动物批评研究的影响下,探讨戏剧媒介如何发挥其生态批评的功能.近十年来,生态戏剧领域的学者们从“动物参与表演”与“人类表演动物”的双向研究路径出发,反思与批评生态危机中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从真实的动物自身具有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出发,“动物参与表演”关注动物、动物性与表演的互动关联,并逐步发展为生态戏剧表演实践的固有部分,但却无法回避人类单边确立的物种等级关系;另一方面,“人类表演动物”则围绕“生成动物”与“物种剧场”两个议题,旨在挖掘动物表演者与人类表演者的内在关联性,并将之整合到各种表演情景中,人类与动物的命运由此紧密联系起来,这对于破除人类中心主义的动物伦理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葛海燕 《东岳论丛》2012,(2):120-123
中国戏曲艺术尤其是中国的京剧艺术对西方戏剧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1930年京剧大师梅兰芳率团到美巡回演出,更是引起了美国戏剧界对中国京剧的研究与借鉴。桑顿·怀尔德因其早年在中国的经历以及在美观看梅兰芳的京剧演出,深受中国京剧的影响,他在独幕剧《哈华萨号卧铺车厢》中从京剧中采用了空荡荡的写意舞台,舞台监督和虚拟化的时空表演等京剧元素,摈除了西方写实主义的戏剧舞台,使中国京剧这颗古老的艺术种子得以在大洋彼岸盛开。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代文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与影视艺术的关联通过不同的形态和途径得以体现。新中国成立后前一十七年,影视主动依附于文学,同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影视创作则呈现出高度同质化趋向。二者以联动与合谋的方式,嵌入了迎合主流文艺规范的一体化格局之中。上世纪80年代前后,影视对文学或依附或背离的双向选择,根源于影像艺术的自主性诉求与现代化革新。随着世纪之交大众文化的崛起和主导型文化媒介的更替,中国当代文学与影视艺术的交互关联发生了深远变迁,呈现出多元驳杂的无定性情形。  相似文献   

14.
关汉卿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悲剧家,他走出了一条不同以往儒生君子那样的生活之路,亲躬戏剧创作和表演,以自己多方面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为中国古代悲剧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向上的路。其悲剧创作的艺术视野,更进一步深人到对历史的深沉反思,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同元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紧密连系起来。  相似文献   

15.
小剧场戏剧在新时期剧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中国戏剧家对小剧场戏剧的艺术特性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导演和舞美的艺术创造,着力于建构观演共创、共享的剧场空间和戏剧空间;演员与观众的观演关系,追求舞台假定性与表演真实性的结合,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进行心灵的对话和交流,以及观众参与所形成的观演互动;剧本创作贴近现实人生,在简练的剧情结构中,与观众心灵产生互动。小剧场戏剧也以其审美的独特性,从导演、表演、舞美设计、剧本创作等方面,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探索中的不足,也为今后中国小剧场戏剧的发展提供了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6.
江南文化对吴伟业戏剧创作的思维与表达方式深有影响.本文拟从江南水性文化与吴氏戏剧的忧柔品格、江南女性文化的盛行与吴氏戏剧对女性的推崇、江南诗性文化与吴氏戏剧的文人色彩三方面,来具体探讨吴氏戏剧创作特点.本文认为,江南文化的深刻影响成就了吴氏戏剧的高艺术水准,造就了其独特的戏剧品格.  相似文献   

17.
辽阔的东方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各自不同又相对稳定的民族文化,东方戏剧由于受不同文化体系的影响,缺乏趋同倾向,而处于一种流散的多元状态。因此要在种类繁多、色彩缤纷、语言各异的东方戏剧园地中,深入到戏剧发展史、戏剧文本、戏剧批评及戏剧表演的各个层面,摘取到戏剧艺术的美学之花,无疑是一项拓土维艰的工作。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孟昭毅教授的《东方戏剧美学》正是东方戏剧美学这一未开垦的处女地的开拓之作。1.确立探寻东方戏剧美的坐标系季羡林先生在《东方文化集成》丛书总序里坦言要坚持“文化多元主义”立场,弘扬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18.
灵感在艺术创造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最为出色。灵感的获取途径一方面需要长期的专业知识积累,另一方面需要踏实的生活实践锻炼。  相似文献   

19.
肖先明 《兰州学刊》2014,(12):93-96
理性至上的戏剧精神是莎士比亚巨作《哈姆雷特》经典戏剧魅力所在。《哈姆雷特》的戏剧美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理性至上的戏剧精神,娱乐大众的戏剧功能和自然演技的戏剧表演,其核心是自然演技的戏剧表演,理性精神是时代的印记,娱乐大众是其艺术的魅力。凭借这三方面的成功组合,莎士比亚塑造的哈姆雷特成为了戏剧舞台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戏剧理论不是一个静态的产物,大小厚薄不等的各类理论著作显示了与古代戏剧艺术同步发展的演进轨迹,从萌芽的滋生,到初具形态的理论描述,以至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既表明了古代戏剧理论家对这门古代生活中最重要的艺术门类认识的不断深入,又形成了一个历时态的理论演进过程,它与戏曲艺术发展史一样,鲜明地呈现着阶段性的不同特征。本文试对古代戏剧理论的历时态演进作一勾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