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其对中国教育界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更是流传千古,经久不衰。采用历史法和文献法对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法进行研究,在对其理论渊源、发展过程和基本内容的描述中,得出“教学做合一”教学法对中国教学法的影响,实践了杜威“做中学”的理念,为中国教学法带来的新的发展空间,沟通教育与生活的基本意义,强调培养一种生活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它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自己的客观规律,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从而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还是很有意思的,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和数学在生活在作用。学生有效学习应具有生活性,让数学理论联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我们的作文教学,进行“生活化”作文的尝试,多思多想、多练多写,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基于“变学会为会学”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法指导被提到重要位置。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就是众多学法中最重要却常被忽视的基本方法。数学书也是书,是需要读的。由于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用于数学也许更恰当。如果指导学生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读数学书,就能牢固“双基”,日积月累,学生就能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相反,忽视读书环节,一味强调知识应用必然会舍本逐末,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的“书以致用”,“学会图书管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终身教育”等教育思想,对加强当代民办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加强文献信息流通管理,利用图书馆开展多种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当代民办高校图书馆员素质,促进当代民办高校图书馆建设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6.
生活教育理论是以陶行知(1891—1946)为代表的—批爱国志士,吸收东西方教育思想的精华,改革封建传统教育的结晶,是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一项最宝贵的创造。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同时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规定了具体培养目标,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根据农村初中生对教师依赖性大的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改变不良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潜能,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整体素质。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感受,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教育的全面发展要求充分挖掘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和能力,陶行知先生早在在1943年发表的《创造宣言》一文中就写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强调要最大限度的解放幼儿的创造力。他认为要培养创造力,就必须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创造教育理论在  相似文献   

9.
源于生活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眼前的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努力寻求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关键在于能否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立足实际生活,用活数学教材,努力为学生构建数学“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入改革,高职院校生源性质日趋多元化,高职院校的育人工程面临新的挑战,辅导员的情感育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教育艺术出发浅议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情感育人。  相似文献   

11.
《才智.人事人才》2021,(2):115-117
小学数学,在整个小学的内容架构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小学数学,是集合了逻辑性、思维性和创新性的一个关键的学科领域。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在"教育体制改革"这一根指挥棒的引导之下,也面临着更加全新的发展契机以及更加紧迫的教学任务。小学数学知识,是应该来源于生活,并最终回归于生活的。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发展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尤其注重引导学生们去感悟生活,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导入和渗透、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和应用,让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能够更加契合学生们的基本诉求。为此,文章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基本理念出发,在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实例引入不够、生活教学方式不够创新等等短板和困境进行剖析的基础之上,为小学数学课堂当中生活实例的运用提出了一些优化发展对策,旨在通过这些对策的提出,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双重提升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支撑。  相似文献   

12.
短信平台     
《人才瞭望》2013,(4):110-110
淡字,一半是水,一半是火;人生,一半是披荆斩棘,一半是急流勇退。水火本不相融.造字者巧妙地将二者融会贯通在一起,揭示了“淡”的真味:刚柔相济。人生的“淡”.既需要披荆斩棘的“拿得起”,更需要急流勇退的“放得下”。月亏则圆。月圆则亏,人生的至境.不是一味地“进”,更不是一味地“退”.  相似文献   

13.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所谓真正的教育,就是指不仅让儿童完成教师的要求,而且使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生长。”新世纪的小学数学教育,需要教师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切实的探究,教师的教育理念、方式、行为即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学习、创新和创造性应用知识的能力。21世纪呼唤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全新的课程,全新的教育观念,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一名教师需要重新思考如何以全新的工作态度,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接受新课程改革的挑战,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为自己定位     
人生在世,几十个春秋而已。如何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而“人生定位”,是获得成功的最为必要的前提与决定性基础条件。 人总要有点“野心”的,尤其是青年人。在生活之初,我们既不了解社会,也不了解自己,不知道上帝究竟给了自己多大潜能,自己到底最适合于做什么。青年人要通过种种方式来确认:“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应该怎样生活”。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心理上就会焦灼。 只有去寻找,找到、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才能在属于你的支点上闪光,才能不仅对得起自己——没枉步尘世一回,也对得起“上帝”——它没自给了你一份天赋。对当代青年来说,这一定位过程可能是很沉重的。 因为中国的家庭与学校教育封闭,孩子探索自身的历程被别人所取代,他们在步入社会后较长的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70年代“生态”和“体验”式的教育理念在引入幼儿的教育中。生态体验教育就是教育对象在一定环境下的体验、认知、反思、学习。社会交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生存的基本需要,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在生态式体验教育中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恩格思说:“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系列相联合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继续教育是一种教育形式,要使它更好的服务于科学、经济、社会进步,除创造一个良好的继续教育环境外,选题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对继续教育选题谈几点思考,与同行商榷。一、选题的重要性从继续教育的目的性来说,它是紧密围绕经济建设、科学技术、生产经营和社会发展进步的直接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形式。是“需要什么学什么”,学了就能用的教育。要使  相似文献   

17.
可能由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原 因,笔者总是企盼人人都能成才, 也往往为某些无故浪费生命的人感到 惋惜。而如今,正逢迎接21世纪知识经 济时代到来的挑战之机,却有人对下岗 分流和退休制度的实施产生了错觉,到 了40多岁就预感“年岁大了,没有什么 前途了”、“成不了什么气候了”。尤其是 将要退休或已届退休年龄的人,更感到 “这一辈子就这么的了”,甚至某些退休 的科教人员也既不读书又不看报。这与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需要 很不合拍。 ——这是很值得关注的思想上的 “早衰”现象。 如何防止这一思想上的“早衰…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和一棵树的成长有一个最人的不同。一棵树不需要“考虑”自己长大以后会成为什么,它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阳光和水分吸足,把多种养分吸足、这样它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人就很麻烦,有多少少年时代想当“科学家”的人最终当了科学家?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奋斗时期最关键的事就是通过不断地摸索,确定自己到底是棵什么树,到底能结出什么果子。从成龙的奋斗经历中我们可以得知: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找到自己优势的用武之地.有时这个过程会很长,因为一个人优势的发挥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诸种因素碰到一…  相似文献   

19.
管理实务4则     
《人才瞭望》2004,(12):43-44
什么是“ERG”理论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3种核心需要,即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长发展的需要。“ERG”理论认为:因教育的水平、家庭背景、价值观、个性特征、年龄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某种需要对某个特定的人的重要程度或产生的驱动力是不同的。同时,需要本身就是激发动机的原始驱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需要,也就没有什么动力与活力。反之,一个人只要有需要,就表示存在着激励因素。因此,作为一名高层管理者,应从调查研究入手,了解和满足下属的需要。作为…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企业的“成本”?什么是企业的“本钱”?“成本”是否就仅仅局限于“钱”?企业的成本核算什么时候能够以人为本?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会计工作而言很有必要。 “本”在字典上的解释是“主要的、中心的部分”。 自从资本主义在这个世界上产生以来,“资本”就一直是作为企业统治者身份出现的,一直延续到现在。开办企业注册时需要“资本金”,企业分配需要按照投资额的比例进行。从古到今的会计核算,核算的主要对象就是这个东西。教科书上不是说会计核算对象就是资金运动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