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世纪末,蒙古土默特万户内部发生了史称"大板升之战"的战乱.这次战乱的直接诱因是封建领主对属民的争夺,但还有更深刻的经济、政治背景,即对明朝贸易控制权、汗位和顺义王位的争夺.这场战乱破坏了土默特万户的团结,严重削弱了其实力,为日后万户内部战乱迭起埋下祸根.这一切又对后来明朝、蒙古、满洲在北亚的争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在研究十六世纪蒙古史当中,发现某些史料在记述蒙古右翼三万户方面,存在混淆不清的现象。有的把蒙古右翼归结为;鄂尔多斯(Ords)、土默特(Tǔmed)和永谢布(Yǔngshiyebǔ)三万户。某些史料几乎没有提及达延汗(Dayan Khan)最初分封的右翼三万户之满官嗔(Monggholchin)。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即除鄂尔多斯、永谢布而外,满官嗔与土默特究竟哪一个是正统的万户?哪一个是后来成为著名的右翼三万户之一?日本学者森川哲雄认为,满官嗔即“土默特的别称”,和田清认为十二土默特,“可能是分为左右翼的结果”。森川哲雄认为“土默特十二鄂托克(Otak)不清楚的地方尚多”,等等。本文仅就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就教于国内外学者。  相似文献   

3.
刘春玲 《阴山学刊》2012,(4):77-80,95
16世纪以后,土默特成为俺答汗统领的蒙古土默特万户的驻牧地。为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他积极致力于土默特的开发与建设,不仅促进了这一地区农耕经济的恢复,城市建设的发展,还将土默特建成明代漠南蒙古重要的喇嘛教传教中心,为土默特地区政治、经济发展和文化、城市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蒙古史学界对“土默特”名称的来历颇有争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秃马惕说和秃别干说。历史上,居住于贝加尔湖畔的秃马惕以及其他一些豁里部落曾经南迁,一部分秃马惕人把他们的部落名称带到漠南,经过语音变迁形成了“土默特”这个名称。对于这一过程,布里亚特、巴尔虎等贝加尔湖周边部族还保留着朦胧的记忆。北元时期,“土默特”逐渐发展成为蒙古右翼三万户之一———此后土默特万户的名称被继续沿用为东西土默特旗的名称直至今日。  相似文献   

5.
阿勒坦汗义子恰台吉(Qiy-a tayiji,1531~ 1592)精明强干,被阿勒坦汗依为股肱,参与了土默特万户内外许多重大事情.他往来长城南北,协助阿勒坦汗处理明蒙事宜,两次担任使臣赴藏迎请三世达赖喇嘛,化解土默特部内部危机,为土默特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16世纪从达延汗到阿勒坦汗时期,蒙古社会中发生了三次与土默特万户有直接关系而又规模较大的析产分封。通过三次析产分封,巴尔斯博罗特、阿尔苏博罗特、阿勒坦汗、拉布克台吉以及阿勒坦汗诸子先后成为土默特万户的大小领主。北元中后期蒙古封建领主的析产分封一般是在其生前进行的。但如果某领主早逝,未及为诸子析产分封,他所遗留的部落、领地就会在该领主死后被其诸子析分。北元时期的蒙古社会出现了析分家产中的长子优先权,这是北元时期蒙古社会中析分财产习俗发生的一个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引言土默特是个古老的蒙古部落,由于她自十五世纪以来,长期驻牧于内蒙古大青山南北广大地区,因而这一带向以土默川著称于世。清初,土默特部被编为左右两翼。由于大规模移民开垦牧场,土默特蒙古族被迫由牧转农。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在土默特地区设置归绥、萨拉齐、武川、和林格尔、清水河、托克托、包头七县和归绥(今呼和浩特)、包头二市、旗县并存。现土默特蒙古族主要分布在上述这些地区。行政上,现基本上都隶属于呼和浩特和包头二市。土默特蒙族集中居住地为土默特左旗(隶属呼和浩特市)和土默特右旗(隶属包头市).本文论述的都市、都市化与土默特蒙族的文化变迁主要集中在上述范围内,时间跨度为本世纪初至今。  相似文献   

8.
关于明代土默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土默特是蒙古六万户之一,曾经盛极一时,在当时的北方历史上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这个部落已经有相当多的文章进行了论述,但彼此的观点仍不尽相同。下面拟就争议较大的几个方面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大家。 一、土默特溯源 土默特一名经历了数百年的变迁流传至今,人们对它的由来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家都知道,漠南地区土默特部出现的时间约在明代中期,它是如何出现的,是否还可以上溯到前代,对此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已经取得不少有益的成果。取得这些成果所运用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语言学角度,依靠对音的方式探求土默特与前代某些部落的关系;二是在运用对音方式的同时还试图指出前代某些部落演变为土默特的历史踪迹。应该承认,这些不懈  相似文献   

9.
英国学者巴德利认为,早在1600年以前,“喀尔木克人肯定已居住在阿尔泰山以南额尔齐斯河的上游地区,而西面至少达到斋桑湖一带,在17世纪初叶,他们已居住在额敏河沿岸了”.  相似文献   

10.
黄治国 《兰州学刊》2008,(12):136-138
清代为了防备准噶尔部,在归化城土默特地方设置了军事驻防,驻扎了八旗军队。个中原因除了归化城一带地处南北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之外,经济也是清统治者考虑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文章从农业、畜牧以及商贸等三个方面阐述绥远城驻防设置的经济要素,以揭示在该地设置驻防的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土默特是个古老的蒙古部落。十六世纪二十年代,阿勒坦汗成为土默特部领主,逐渐建立了以十二土默特部为基本力量的政权。清初土默特部被编为左右两翼,由于清廷大规模移民开垦牧场,土默特蒙古族被迫由牧转农,使其游牧型的民族文化转为农耕型的民族文化。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在土默特地区设置归绥、包头二市和归绥、萨拉齐、武川、和林格尔、滚水河,托克托、包头七县。这些县市的设置进一步便利了土默特蒙占族与其它民族的  相似文献   

12.
西域萨满教岩画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高 《西域研究》2003,(1):62-69
新疆天山、阿尔泰山一带分布的洞穴彩绘岩画是萨满教的遗存 ,所展示的是萨满为本氏族兴旺祈求人口繁衍、多获猎物所进行的巫术操作和祭祀仪式的场面。岩画中的萨满形象、萨满法器、面具等都是在传递一种神秘的“力” ,旨在保证人口繁衍和狩猎成功。  相似文献   

13.
根据明人的有关记载,在明代后期的土默特万户中出现了一个被称为“兀爱营”的部落,这个部落的首领是安兔台吉。种种迹象表明,“兀爱营”与清代的土默特右翼旗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下面仅就有关“兀爱营”的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关于兀爱营的名称。和;田清说:“黄台吉在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他父亲俺答死后承袭顺义王位,移至归化城方面,因而分割他的东部领地,建立了各营,其中之一叫作兀爱营。”在蒙文史籍中,没有关于兀爱营的记载。即使在明人的著述中,关于兀爱营的记载也是凤毛麟角,极为罕见。看采“兀爱营”在当时就是一个流传并不广泛的名称。  相似文献   

14.
李美玲 《阴山学刊》2005,18(6):79-82
三娘子是明代蒙古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她为维护蒙汉和平友好关系四嫁顺义王,在平定土默特蒙古内乱,维护土默特蒙古内部的统一,发展土默特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作为民族友好关系的象征,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15.
十六世纪初,随着达延汗统一蒙古事业的完成,结束了元亡以来蒙古社会“百年内讧”的局面,蒙古高原的社会状况出现了重大转折,整个蒙古社会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十六世纪中叶,右翼土默特万户阿勒坦汗“雄长于蒙古”。他发展了漠南蒙古的社会经济,建立了与明朝的互市贸易;尤其是池促进了喇嘛教在蒙古民族中的传播,是蒙古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下面试从几个方面对阿勒坦汗时期蒙古民族皈依喇嘛教的历史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柯尔克孜祖先鬲昆是今杭爱山以北和贝加尔湖以西的古老的民族,在唐代曾建立过戛黠斯汗国,”故认为一部分系是李陵后裔。布鲁特头人协助清军平息叛乱。新疆的柯尔克孜族2004年有17.12万人,主要聚居在克州。柯尔克孜族是一个跨国民族。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土面积为19.85万平方公里,人口为501.25万,主体民族吉尔吉斯族2003年有333.33万人。在阿富汗和土耳其也有部分吉尔吉斯人居住。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友好关系需要了解柯尔克孜族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17.
土默特蒙古族婚俗与丧葬,和其他盟旗一样,有其一定的地区特色。现代土默特蒙古人的的婚丧习惯,虽然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在许多方面都还保留着本民族的传统形式。现在根据调查访问所得,扼要地介绍一下土默特婚俗与丧葬的概况。 一、婚俗 求亲定亲 按照土默特蒙古人的婚姻习惯,男女青年在订婚之前,通常由男女双方的父母主持其事。男方家托媒人到女方家求亲,如果女方家同意,媒人回报男方家,然后双方即可定亲,并举行“下定仪式”。“下定仪式”可分两个仪程,首先由男方家老媒人坐上马  相似文献   

18.
俺答汗(1507—1583)亦译称阿勒坦汗(Altan khan),是蒙古著名的中兴之主达延汗的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的次子。巴尔斯博罗特在达延汗统一漠南、漠北以后掌管着右翼三部,即鄂尔多斯、土默特、喀喇沁三部。他死后,其长于衮必里克(《明史·鞑靼传》称吉囊)“与其弟阿勒坦汗二人为首,率右翼三万人”。嘉靖初年衮必里克(1506—1550)到了河套地区(包括现今陕西北部),成为鄂尔多斯部的领袖。此后不久,俺答汗离开了河套地区,移居到现今呼和浩特一带,成为土默特部的领袖。在衮必里克死后的嘉靖二十一、二年前后,是俺答汗威势煊赫时期。他北征大漠,西蹂青海,东蹠察哈尔,南迫长城,控制了蒙古右翼地区。  相似文献   

19.
在整理土默特地区历史档案中,发现了一份清朝道光年间“归化城蒙古民事府”的咨文.内容是回民马成恩控告杨根福吞没户口地、抗缴地租一事.这样的材料在呼和浩特地区是首次发现的.它对于研究土默特地区回族来源、时间,清王朝时期土默特族回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及其演变、进而对研究当地实行户口地的历史概况等,无疑有着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现将这份咨文全文抄录于兹,以资分析鉴证.  相似文献   

20.
阿拉坦汗(1507—1581)是呼和浩特的奠基者,是呼和浩特·土默特(俗称西土默特)和喀喇沁·土默特(俗称东土默特)的一位最杰出的首领,也是继达延汗之后蒙古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军事家。阿拉坦汗在十六世纪蒙古历史舞台上的重要活动,早已被世界蒙古学界所注目,今天成为他们研究的重大课题。随着人们对阿拉坦汗业绩的深入研究,亦对标志他的历史功绩的尊号,尤其对他的汗号作了种种解释,甚而对他的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