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谭佳 《求是学刊》2005,32(4):46-50
用胡塞尔现象学还原的方法,将审美活动中人的"内知觉"从遮蔽我们的"物"知觉中剥离,澄清"经验"是一切审美活动、情感体验的直接对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区分科学态度与审美态度、超验体验与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
石福祁 《社科纵横》2009,24(3):111-113,148
卡西尔的知觉理论尤其是他的核心概念"符合性孕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这个思想接受关系做出澄清。文章指出,二者之间的理论一致性表现在:卡西尔借用了格式塔心理学中"孕义"(Pra-gnanz)一词并把它转化为一个哲学概念,并以此为契机锤炼出自己的"符合性孕义"概念;二者都把知觉意识当作一个意义整体,都把知觉中感性因素与意义因素的结合看作是一个"圆满"的统一性,都强调知觉中意义的构建和主导作用。文章最后也简要地指出了它们的思想差别。  相似文献   

3.
有许多人怎么也弄不懂格式塔心理学,第一个原因是"格式塔"一词本身很难翻译.它既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又是研究对象.日语找不到相当的词来翻译德语的gestalt(英语和意大利语里也没有合适的译语).日本有人译成"形态",可是"形态"不过是格式塔的一种属性.格式塔意味着"具有整体性的结构",它不是杂乱无章的"集合"和"总和",是有秩序的有规律的"结构"或"整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体验经济中的体验设计理念运用于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中,强调对旅游主体的知觉特性研究,提出"旅游景观体验式规划设计的主题化设计方法".试图扭转原有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仅仅关注客观物像与开发商意图的模式,拓展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李寅生  李杰玲 《唐都学刊》2008,24(2):109-111
庄子畸人篇透射出这样一个文艺观:残缺也有美,残缺也可以完美,艺术的完美并不依赖于形式的完整.这一观点与庄子的"言不尽(达)意"观息息相关.20世纪荣格格式塔心理学所折射出来的文艺观又与之遥相呼应.今天,庄子的这一观点仍富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审美主体进行审美过程,靠的是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一个建立在生理——心理基础之上的有机的复杂的结构系统,仅仅用“审美知觉”或“审美心理结构”的概念,都不能概括和说明这种能力。我认为,审美心理结构只是审美能力结构的内在层次,而审美知觉又只是审美心理结构中诸审美心理机能之一。做为一个结构系统,完整的审美能力包括相互依存的外在结构——审美感官结构,和内在结构——审美心理结构两部分。正确地描述审美能力结构的构成和运动,将使我们有可能对审美过程内在奥秘的主观猜想,更为贴近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心理学协会的刊物《美国心理学家》1979年第1期及第2期报道,有以下一些比较重要的教育和心理学国际会议将在今年召开:1.格式塔理论及其运用学会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包装设计中的整体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 《社科纵横》2007,22(2):102-103
后现代包装设计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它丰富了设计层面,推动了设计的发展。但它同时使包装表现出凌乱,含糊不清,不讲究统一和谐的特征。格式塔心理学以其整体性作为一种方法论指导艺术设计。本文将对包装样式构成、图形色彩文字搭配以及包装材料等方面运用格式塔整体性理论加以分析,论证如何让它在多样化中保持一种整体秩序。  相似文献   

9.
金雅 《浙江学刊》2005,(3):74-80
"力"与"移人"是梁启超美学思想中的两个重要范畴."力"是指审美对象的多种要素综合转化而来的感染力;"移人"是指审美对象借助力来感染并引发审美主体心灵境界整体变化的过程及结果."力"与"移人"的范畴是梁启超在中西文化渊源基础上的整合新创.它们确立了将艺术审美与主体心理相联系的基本视点,触及了美影响改造主体的方法特征问题,并就美对人生与社会的介入提出了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旅游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寻找文化差异、体验异地文化的审美过程。中西方旅游者旅游动机之所以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与双方生活的地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双方文化的差异性导致了对价值取向差异性,从而双方的旅游动机也就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