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员刘澜波(东北籍)是东北救亡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和坚决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杰出战士。“西安事变”后,他受周恩来的委派,将东北流亡同胞团结组织起来,创建了东北救亡总会。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将会址迁到武汉。在周恩来的指示与关怀下,他团结各界东北同胞,动员社会力量,使东北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融入全国抗战洪流之中,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  相似文献   

2.
80年前,在中国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唤起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高举爱国、进步的大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与世界  相似文献   

3.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战略决策。抗日救国、团结御侮,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宗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开创全民族抗战新局面、保证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一环。中国共产党的“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方针的实施,推动了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又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塘田战时讲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湖南抗战文化界爱国知识分子倡办、用以培养基层抗日干部兼开展抗战文化运动的干部培训学校,是湖南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塘田战时讲学院聚集了当时湖南最优秀的师资,面向全国各地各阶层公开招生,对学员进行科学文化教育和抗日救亡教育,在当时的湖南可谓影响深远.塘田战时讲学院为抗战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同时指导学生积极开展抗战宣传和对周边的民众教育,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向乡村深处发展",其统一战线的办学形式,也为湖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争取民族解放的民族战争.在由中国共产党倡导、推动而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民族经过8年浴血奋战,终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场民族自卫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人民战争思想为指导,放手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立、巩固、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做出卓越贡献.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笔者撰写此文以示纪念,并对豫皖苏边抗日民主根据地(以下简称豫皖苏边根据地)缔造者、抗战期间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彭雪枫将军,表示景仰和缅怀.  相似文献   

6.
六十年前的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它促进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周恩来曾指出,西安事变的发动,虽然主要是由于张杨两将军爱国抗日的决心,同时,也是由于在不断高涨的人民群众爱国抗日运动的有力推动下发动的。过去学术界多从中国共产党或张学良、杨虎城个人的角度着眼于西安事变的研究,本文则拟就西安事变的群众基础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抗战初期,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在抗日游击战问题上展开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激烈争论。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争论,产生于抗战全面爆发、敌后战场开辟之初,在1937年底至1938年上半年形成高潮,1938年下半年进入深化阶段。这场争论,促进了国民党对游击战的认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坚定了中国军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存亡危及中华民族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各界、各阶级、阶层、政党,向全国人民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下,得到全国爱国力量的响应,终于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成为中国革命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着很大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和这一地区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在东北地区的具体体现。《一·二六指示信》的发表,表明中国共产党开始调政策。首先在东北转变斗争策略,并向着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迈进了一步。东北地区抗日统一战线的组建历经曲折。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抗日救国会的建立,标志着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特点:具备组织形式和组织基础,有明确政治纲领,中国共产党是其唯一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东北抗日统一战线是各抗日阶级、各种爱国武装的联合战线,并且体现了中朝人民抗日联合战线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很快沦陷。于是,流亡入关的东北军民开始了以“收复东北失地,打回老家去”为宗旨的东北救亡运动。在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正确指导下,东北救亡运动蓬勃发展。它为东北救亡运动指明了前进方向,给东北救亡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东北救亡运动汇入全国抗战的洪流之中。只有坚持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指导,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东北各阶层民众展开对日斗争。这是光复东北、收复失地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抗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不断创新与发展的结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表现在多方面。如在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的基础上的创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在领导权上的创新、在民主政治和政治体制建设上的创新、在处理阶级关系上的创新、在文化战线上的创新。我们要不断从历史经验中吸取营养,为我国全面奔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宏伟目标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2.
东北军骑兵第二师组建后,共产党员刘澜波以师长黄显声秘书身份为掩护,对骑二师进行了争取和改造工作。他在队伍中创建了骑二师工委,与孙志远、白坚等共产党人一起开展对骑二师的统战工作,并初具成效。在其影响下,不仅师长黄显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广大的爱国官兵也一致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骑二师成为一支"红"到底的抗战队伍。刘澜波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东人民抗日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建立了东江、琼崖、珠江、韩江和南路抗日游击纵队.后来统称为“华南抗日纵队”。在祖国的南疆树起了一面抗日民族解放的旗帜,抗击着华南地区百分之六十的日军,“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配合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对日作战,抢救了大批爱国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国际友人,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武汉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的拐点。在空前团结、合作、民主、进步的气氛中,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毛泽东以全球反法西斯与全国抗战的全局视野密切关注武汉,通过文章、电文、信件指导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紧密合作,为"武汉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首先,他将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主导集团进行合作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环节,促进国民党坚持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次,向国民党建议武汉会战实行的战略、战术;同时指挥八路军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运动战,策应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最后,组建新四军,策应武汉抗战,并为武汉沦陷后的华中抗战预留伏笔。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十四年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东北抗日斗争。中共中央主张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提出了“收复东北”的外交政略和“援助抗联”的军事战略;向东北多线派遣人员,开辟情报和组织工作;明确了经略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的工作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根据“七大”提出的争取东北的战略部署,决定成立东北局,从抗日战争胜利到东北的全境解放,东北解放区总的情况是,由分割逐步连成一片,因而在财政税收方面,也是由地方自筹自用、自给自足,逐步走向财政政策、制度的基本统一。财政税收来源除在初期依靠接受和清算敌伪财产外,主要是组织税收(包括征收公粮)。在这期间,虽然也争取发行公债、通过贸易组织财政收入,但只有税收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东北抗联的历史作用,多从其对关内抗战的配合加以论述.笔者认为,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成功之体现;中华民族武装反抗日本侵略之先锋军;中华民族武装反抗日本侵略之宣传队;中华民族不屈精神之弘扬者;苏军进军东北之先遣军;中国共产党东北根据地之奠基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大后方战场,共同构成全民族抗战的完整图景,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三者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互相联系、互相融通的关系。三个战场各有其发展的基本轨迹和基本特征,国共双方在三个战场上又团结又斗争、又联合又斗智,在共同抗日这个民族大义和民族担当的大问题面前表现出不同的胆识和作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倡导和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成长是个曲折、艰难、复杂的过程。把大后方视为一个特殊形式的战场,有其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最主要的是,这是当时全民抗战,保卫每一寸国土,寸寸山河寸寸金,每寸山河都是神圣领土不容侵犯的“全民大战场意识”的反映。本文提出“三个战场”的理论,并通过对三个战场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历史的、辨证的分析,以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倡导和引领的全民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民族革命的主要形式,它的基础是国共合作,它从民族最终命运的价值观上,体现了国共两党同是一个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起着引领作用的主体力量。抗日战争三个战场的胜利,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国人民力量的空前壮大和全民族的空前觉醒的胜利,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作出了特殊的最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团结协作、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奋战的结果。从表象上看,国民党作为执政党掌握着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共产党仅掌握着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领导权,但中国共产党把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从而实现了对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抗战中,国共两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争夺,实际上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