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化治理是一种基于国家与社会互动视角下的现代国家治理形式,体现了公共文化供给模式从传统的公共文化管理向现代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转变。中国公共文化建设现代呈现出的式微趋向,究其根源在于整体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缺失、社会公共文化治理的缺位。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多元互动的公共文化治理机制,是对现代社会公共性重建的现实回应。  相似文献   

2.
公民文化权利与文化事业立法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锋 《齐鲁学刊》2013,(4):67-70
我国现有文化事业立法重"管理"轻"服务"、重"义务"轻"权利"的特点,严重阻碍了中央提出的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共文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建设和完善我国文化事业立法体系,要确立尊重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新思路,其立法价值取向应当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明确国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职责和义务,充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不断加大公共文化产品的财政投入。同时,建设和完善文化事业立法体系,要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适应实施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为满足农民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利,由政府主导、社会和市场参与而形成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资融资体系、供给体系、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的总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历了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意识形态灌输模式"到改革开放后"部门供给模式"的变迁,而这两种模式现在都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文化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的"多元参与合作模式"成为现阶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想模式。其中,政府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民间组织、文化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2015年国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战略规划阶段转入战略实施阶段,这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标准的制订与公共资源投入方式的创新提出了现实的要求。从理论上梳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财政保障理念、保障范围、保障标准和保障方式的内涵特征,确立科学合理的财政保障标准,成为破解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瓶颈"现实的基本路径。立足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化和均等化要求,文章提出了"补齐增量,开放业务,评价激励"的政策设计思路,以及实施"分类保障、分级分担、量化标准"的政策路径,由此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财政保障标准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5.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承担着传播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功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基础和根本载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和目标诉求。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处理好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6.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必须要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和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本文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展公共文化产品和开展公共文化活动,从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大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对我市提出打牢人文基础的战略部署。要深入对大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一是要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基本认识;二是了解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三是拓宽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四是落实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社区文化治理体系是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议题,建立健全社区文化涵养体制机制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践抓手.基于文化转型理论视角,以N市L社区文化营造创新示范项目为例,考察文化强国战略下农村社区文化治理体系重建的实践逻辑."送文化"与"种文化"导致的基层社区文化供需结构失衡是文化治理转型的内生动因,L社区通过积极开展文化阵地建设营造新型社会公共文化空间,通过大力培育文化志愿服务创新文化营造的社会协同机制,通过有序引导多维主体共治实现社区文化营造的共建共享机制.因此,从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的主体、规则、效能三重逻辑,以及L社区文化营造创新示范项目实践经验来看,基层文化治理体系重建必须激发农民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送种并举",又必须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强化政府统筹和行政规划.另外,基层文化治理体系重建亟待整合多元化社会资源,强化基层社区文化治理合力效应,提升文化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原先由政府"大包大揽"的计划经济文化发展模式遭遇到市场化浪潮的冲击,文化领域曾一度陷于无序状态,在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许多地方政府通常的做法,是不加区分地将文化发展任务推向市场.作为一个"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浙江较早地把"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从计划经济下"大包大揽"的"文化事业"中剥离出来,并采取分类指导原则.不仅如此,浙江省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以全新理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浙江的实践表明,当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经济制度时,不仅文化产业必须围绕市场的优势和缺陷发挥自身的功能,而且具有公益性质的公共文化事业也要围绕市场的优势和缺陷发挥自身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李少惠 《学术论坛》2013,36(1):34-38,43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国家层面上基于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一种总体文化战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本身就是政府文化治理的制度设计和体制创新,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文化管理模式,对之进行彻底地制度性重构,走向全新的服务型公共文化治理模式。本文从公共治理理论出发,提出了我国政府公共文化治理的路径选择,应包括科学定位政府元治理的角色和功能、建立公共文化多元主体合作机制、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变革财政投资结构及强化公共文化治理绩效评价等。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6,(4):242-246
近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相关研究者一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归纳为三种模式: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以及整体性保护。也有研究者从部分地区将其与公共文化服务整合起来的实践出发,归纳出第四种保护模式——服务性保护。但是,这一模式论在国家大力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应当进行重新认识。新形势下的服务性保护,是基于基层公共精神、公共文化的塑造上已经发挥和必须发挥的"文化治理"功能上的互为所用及路径整合。公共精神的发现与重塑是其核心内容,调动广大群众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是服务性保护实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体建设阐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中,建设主体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功能。理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体”的概念,找出各建设主体在发挥功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探求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和相应对策。对于建设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正经历一个由"送文化"模式向"种文化"模式转折的时期,而要实现这一模式的顺利转型,吸引民间力量的广泛参与以建立起国有文化单位与民间文化组织的契约竞争关系至关重要.为此,国家需要实现从政策思路到管理技术方案的全面创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传统文化事业体制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赵迎芳 《东岳论丛》2019,40(4):12-20
"文化民生"是指文化层面的民生需求,是在人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加强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解决中国文化民生问题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文化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满足民众的精神生活需求的迫切需要。新时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塑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优质文化供给、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扩大文化消费和推进文化民生的社会化发展,为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云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基础设施网络、优化地方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继续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进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本文在简要概述云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理论与实际,兼顾宏观与局部,重点从理论逻辑与实践指导的层面对进一步构建与完善云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前瞻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南方论刊》2013,(8):I0006-I0008
<正>近年来,以"生态龙岗、创业新城"为二次创业定位的龙岗,坚持思想文化建设支撑现代城区建设,紧紧抓住龙岗"城市化"发展、特区一体化和迎办大运会等一系列重大机遇,以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十二五"期间文化事业"跨越争先"为目标,以建设"文化强区"为主线,以实施"系列创新工程"为主抓手,努力建立完善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城市文化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群众。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大力推动龙岗基层文化工作实现"转型跨越"发展龙岗的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精品打造及国际性文体活动等方面,尤其是基层文化设施达标,与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视野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坚良 《学术论坛》2007,30(11):176-179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内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提供了诸多启示.要构建更加和谐的公共文化服务目标体系,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社会属性是由其公共性所决定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体系组成部分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发展领域。正确认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以及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性质和特征,对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十分必要。针对我国文化市场和文化建设的现实情况和未来需要,要积极探索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党中央对文化工作的战略部署,是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近年来,佳木斯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共文化服务意识不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开发利用不够、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匮乏等。为此,必须发挥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投入、提高现有设施利用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方式。在现阶段的基层农村,民间文化快速兴起,公共文化事业发展逐步陷入"送文化遇冷、种文化无路"的困境,政府主导的农村文化项目效率不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建设,以民间力量激活公共资源,成为新时期文化政策创新的基本路径之一。本文以D市文化礼堂的改造为个案,分析文化礼堂的空间设置与运行情况,探讨基层文化建设中以乡村文化礼堂为中心的运作模式和传统的公共文化项目运作模式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社会力量具有更强包容性的制度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