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90年代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各地区将先后实现2000年的奋斗目标,分批进入小康生活水平。目前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标衡量全国和省级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小康”水平是可行的,但用于衡量省以下行政区域的“小康”水平则有失偏颇。主要是现行经济管理体制下,所在地企业按隶属关系上交利税,地方向省或中央上缴财政收入,某一区域创造的物质财富不能完全在本区域内使用和消费。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完全决定该区域的消费水平。例如湖北省十堰市和沙市市198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分别达到983美元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总消费量显著增加。2009年,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水平净值为94亿美元,2010年则远远超过这一水平,大幅增长14%,达到107亿美元。中国市场对奢侈品需求的增长速度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快,预计中国将于2012年超越美国,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并选择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城镇化水平的部分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和城镇化对消费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还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传递到周边地区。在数字经济对消费水平产生作用的过程中,城镇化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应正确认识数字经济的作用,充分激发消费潜力,逐步完善县域城镇的布局,努力促进城乡协调,综合促进生产要素的协调,克服经济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多元分析框架,运用数学理论模型推导了消费水平、城市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关系,得出了三者之间内在作用机理.随后采用计量软件Stata 11.0和中国23大城市群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在实证部分中将中国城市群划分东、中、西三个部分分别进行检验,来比较三者之间的差异.实证检验的结果与理论模型推导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得出论断:就中国城市群而言,消费水平提高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城市化水平提高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消费水平提高将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性消费是近年来学术界较为关注的领域.本文建立了评价可持续消费水平的指标体系,及可持续消费水平的评价模型,并将之应用于实例中,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可持续水平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商业赞助行为日趋普遍.据国际赞助研究机构统计,1998年全球赞助支出为174亿美元,2000年增长为220亿美元.在各类赞助中,体育和艺术是主要的赞助对象.其中,体育事件收到的部分约占75%到80%,艺术事件收到的部分约占10%到15%.巨大的投入是为了通过赞助活动来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开拓商品的流通渠道,为企业带来巨额的经济回报.  相似文献   

7.
京沪穗人生活消费各显风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上海、广州是我国城市中经济发展较快、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且三城市无论在经济发展还是人文景观方面都有着相近之处.根据1997年三城市抽样调查资料,上海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的马鸿珍同志对三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得出: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27年来,浙江经济以年均13.1%的增幅持续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2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3365亿元,从全国的第12位跃升到第4位,人均生产总值从331元提高到27552元,首次超过3000美元(按2005年平均汇率折约3363美元).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奋斗目标.可以说我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人均经济指标已提前完成,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也标志着浙江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然而与人均GDP 3000美元国家和地区比较可以明显看出浙江经济快速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成为实现浙江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城乡消费差异的形成原因总的说来,城乡差异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历史基础上,受自然条件、经济因素、人口变动以及文化素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和运动而形成的。在我国,城乡消费差异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伴生物,优先发展城市工业化的战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提高了消费水平。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迟缓,农副产品价格的偏低,使大量利润转化为工业化的资金,相当长时期内,农民生活改善不明显,消费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我国六大经济协作区间的地区总差异、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以及地区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在社会消费水平差异和旅游发展水平差异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了我国六大经济协作区之间社会消费水平差异和旅游发展水平差异的共同变化规律,并从缩减我国社会消费水平差异与旅游发展水平差异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国民经济增长对上海移动通信发展的影响进入90年代以来,上海经济步入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1992~2000年经济连续9年保持10%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5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全市人均GDP为34560元,约4180美元,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  相似文献   

12.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市场机制,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率始终保持在8—9%。与此相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绝大部分地区已处于温饱有余的阶段,正向小康迈进。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到1996年底,已由1978年的2.5化减少到5800万,这是一个辉煌的成就。但是,应看到虽然我国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各地区、各阶层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却在不断扩大,两极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一、我国消费水平差距扩大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BSA2003年度报告指出:只要中国市场上正版软件水平提高10个百分点,就能带来惊人的效益,除可增加1220亿美元的整体经济利益外,政府可因此而增加100亿美元的税收.  相似文献   

14.
耿晔强 《统计研究》2012,29(11):36-40
本文以1983-2009年消费环境和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统计数据为样本,使用VEC模型就消费环境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进行冲击响应、方差分解分析,考察了消费环境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动态特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文化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基础设施投资、自然条件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呈现稳定的协整关系,其中,文化水平、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冲击有明显的效果,并且持续时期长,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上海农村城市化问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镇化发展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特别是非农产业大幅度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银行1988年各国的发展数据显示,国际上人均GNP达到320美元(低收入国家)、1380美元(下中等收入国家)、1930美元(中等收入国家)、3240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和17080美元(高收入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分别为35%、56%、58%、62%和78%.1997年上海市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但城市化发展水平与上中等收入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除上海是一个城市不宜与国家直接相比外,郊区城镇化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国外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将对中国家庭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在测算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家庭收入、消费和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总消费均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且这种负向作用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增大;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不同消费水平群体的家庭耐用品消费均有明显的负向影响,对中等消费水平群体的负面影响最大。此外,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家庭收入和消费的影响表现出区域差异性和城乡差异性,在外向型产业占比更大的东部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家庭收入和消费受到外部经济不确定性的冲击更大。而拥有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是缓解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家庭经济活动负面影响的重要调节方式。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家庭面临更大的外部经济不确定性时,会减少对风险资产的持有,增加持有无风险资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一般消费理论出发研究我国人均消费水平,根据1981—2003年我国消费样本数据建立了我国消费模型,通过EVIEWS3.1软件利用OLS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经过计量分析得知我国人均消费水平主要由当年人均GDP决定,且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均GDP呈明显的线性关系,若我国人均GDP增长1%,则人均居民消费约增加0.46%。滞后的人均消费水平对我国当年人均消费水平的影响是不显著的。文章最后提出了主要通过提高我国人均GDP的途径来提高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建议,并指出我国人均消费水平随着我国人均GDP的增加而提高,但其增速逐年递减。应正确处理我国消费与生产、消费与积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转换和消费需求扩张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动力.进入90年代后,居民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断增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居民消费领域出现了一些诸如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受到严重的国内市场需求约束,使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受阻.因此,对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探索制约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内在因素,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沈恩杰 《浙江统计》2004,(5):30-31,37
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消费的结构是否完善,消费的质量是否高,以及消费热点的培育是否合理,都将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为此许多学者对居民消费进行了研究,本文以全国30省市(西藏由于缺少数据,不包括在内)2002年居民的消费水平资料为样本,通过聚类、主成分以及因子分析法,使用SPSS软件,对所观察的省市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消费水平及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康传坤 《统计研究》2012,29(12):59-68
本文在一般均衡OLG模型框架内对比分析了提高养老金缴费率和推迟退休年龄对劳均资本存量、个人和社会统筹账户养老金水平等经济变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提高个人账户缴费率除了能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和降低私人储蓄外对劳均资本存量等其他经济变量均没有影响。第二、推迟退休和提高社会统筹缴费率都会降低劳均资本存量、单位工资、私人储蓄、第一期消费及效用水平;第三、推迟退休和提高社会统筹缴费率都能提高资本回报率、个人和社会统筹账户养老金收益水平;第四、推迟退休可以提高第二期的消费水平,而提高社会统筹缴费率却会降低第二期的消费水平。上述结果表明,推迟退休的政策选择要优于提高社会统筹缴费率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