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寻根文学的民族化追求是新时期文学民族化意识高涨的结果和表现。内容、形式上多方面的民族化努力体现了民族化追求的成就,但其意义上的虚空和内容上的故事化、传奇化的走向,使寻根文学民族化追求走向了片面和形式。寻根文学对民族文化的“根”的夸张、放大式的集中写照,在充分展示民族化的同时,也导致了“后殖民主义文化景观”的出现,最终使得80年代中期中国作家的民族化追求走向了瓦解。  相似文献   

2.
漫画技法的稚化和演进——张天翼前期儿童文学艺术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天翼是一位世所公认的幽默作家,或称讽刺作家,也有人称他为“文字的漫画家”。1932年5月22日,鲁迅写信给日本友人增田涉,为其选编《世界幽默全集》的“中国部分”,推荐郁达夫、张天翼的作品,并说:张天翼“是最近出现的,被认为有滑稽的风格。”“幽默”、“讽刺”、“滑稽”和“漫画”,这些概念自有细微的差别,但用来评价张天翼,却是同一意思。由此也可以想见张天翼创作总体上的艺术特色了。日本评论家伊藤敬一说:张天翼  相似文献   

3.
民族化与现代化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两大方向,新时期文学民族化追求是现代化追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寻根文学的民族化追求是新时期文学民族化意识高涨的结果和表现,对整个新时期文学的民族化发展和建设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寻根文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民族化努力,体现了新时期文学民族化追求的成就。但寻根文学也是新时期文学民族化追求的顶点和终结。自此,新时期以来中国作家们雄心勃勃的民族化追求,终于走向了瓦解。  相似文献   

4.
张天翼是三十年代初脱颖而出的左翼青年作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曾被誉为左翼文坛的。新人”。以后鲁迅先生又将他归入三十年代。最好的”、“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之列。毫不夸张,作为闪耀在三十年代文艺天空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张天翼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具有别人无法代替的特殊重要的地位。一作为左翼文坛的“新人”,张天翼的出现并受到重视,跟当时整个文坛的现状有密切的关系。胡风说:“我们考察张天翼的作品在当时是怎样地受到了广大的欢迎,不应该忘记了当时新生的文学要求在创作实践中找不到具体表现的苦闷,更不应该忘记了那要求是在进步的知识人底气氛里经过曲折而产生的”。二十年代末至三十  相似文献   

5.
废名,原名冯文炳。《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作者杨义先生说他是中国现代第一个田园派小说家,北大唐沉教授称他是一位真正有特色的作家,而钱理群教授的博士吴晓东先生(现在北大任教)则称他为诗化小说的鼻祖。从二十年代的影响不大到后来的“第一个”和现在的“鼻祖”,说明废名的地位随着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在不断的上升。二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涌现出一批致力于描写自己故乡农村和小城镇生活风貌的作家,被鲁迅称为乡土文学作者。在这一群作家中泰先艾“对我们展示了‘老远的贵州’的乡间习俗的冷酷”①,悲惨中流露着谴责和同情;许钦文描绘着…  相似文献   

6.
孙犁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色。他的作品呈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对中国文学的优秀民族形式加以借鉴、吸收和创新。另外,孙犁创作的民族化特色还表现在他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上。  相似文献   

7.
从“五四”新文学诞生起,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俄国文学在中国文坛上的影响尤为深远,经久不衰,一直受到中国现代作家的热切关注和衷心的爱戴。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与俄国文学的渊源关系和创作思想上的维系,是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他与俄国作家之间的文学关系也曾为不少论者述及。但是鲁迅与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之间的文学关系,却往往不被人重视。人们更多地把眼睛盯在鲁迅与果戈理、契诃夫、安德烈夫等人的关  相似文献   

8.
茅盾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关系及文化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盾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关系及文化成因汪亚明中国新文学是在西洋文学的启发下产生的,现代文学史上每一位成功的作家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外国文学的滋养。向西方学习,创造我们民族的新型文学,曾是中国现代作家的自觉追求。茅盾就是继鲁迅之后成功地实现了这种追求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家与教育工作者的结合是普遍的,鲁迅、胡适、叶圣陶、王统照、丰子恺……这些文学圣手,同时又都做过传道、授业的教师。一个伟大的作家往往同时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这是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具有共性的现象,因为伟大的文学家总是善于把对社会和现实的深沉思索纳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之中,并且非常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对现实社会所具有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五四”时期,这决定了现代文学家和教育的紧密关系,正如叶圣陶所说:“文学就是教育”。 基于此,由翟瑞青同志撰写的《现代作家和教育》一书在两个向度上展开中…  相似文献   

10.
艾芜:漂泊者人生追求之歌———论艾芜“流浪汉小说”的文学价值蒋明玳艾芜是30年代初期崛起于文坛的左翼青年作家。他的以《南行记》为代表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流浪汉文学”走向了成熟;活跃在他作品中的那些风姿独特、色彩鲜亮的漂泊者们,为中国现...  相似文献   

11.
论赵树理及其创作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树理的创作在文学民族化、大众化的里程上,具有超前独创的成就,决非“低层次”地对农民的“艺术迁就”;他的创作方向,体现了我国现代文学审美追求的逻辑发展,因而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走向了世界;他的众多作品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人们品味、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吴立昌与沈从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昌与沈从文研究赵学勇沈从文为中国现代一流作家,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齐名。这个曾经被历史所遗忘甚而被作为“反动作家”所批判,浮沉半个多世纪的一代文学大师在中国现代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已由作家巨大的文学成就所奠定,这也是国内外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儿童文学的学术化既是实现“文学现代化”的手段,也是结果。现代儿童观这一思想资源的出场,为建构起现代的儿童文学观念及学术品格提供了先决条件,从而拓展了文学范畴及人学的内涵。基于“儿童的”与“文学的”双重特性,儿童文学内蕴的双栖性制导了并非一致的学术化发展路向,思想上的“为儿童”与艺术上的“去教化”使其深陷“纯化”与“泛化”的逻辑怪圈之中。在向外译介、向内整理的一体化体系中,内外两种思想资源互为他者,并汇聚为推动儿童文学创作的复合性学术资源,驱动了中国儿童文学向“民族化”与“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谈鲁迅小说之历史地位宋云奇鲁迅先生和他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来文史学家已有定论,然而前段时间,文坛上竟然刮起一股试图贬诋鲁迅先生的冷流.一些人大言不惭称曰:同当今时代的“作家”相比,鲁迅的创作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末流作家”,而且他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是传统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文学自身在中西文化交融冲突和继承民族本土文学传统的大背景中 ,追求能体现文学“现代性品格”的历史过程。左翼文学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发生 ,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以“左联”为中心的左翼文学思潮与创作 ,形成了新的文学传统和创作模式 ,对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以及当下动态发展的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左翼文学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展现出与中国文学现代化追求的复杂而曲折的关系。鲁迅、茅盾和一些对文学艺术本质有着精深把握的左翼理论家、创作家对左翼文学精神的理解及其创作 ,真正代表左翼文学全部内涵的现代文学意识 ,同一度造成当代文学发展之路窄化甚至停滞的极“左”文艺思潮、文学观念有本质区别。论文粗略勾勒了左翼文学精神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面貌和文学现代化的影响 ,概括总结了左翼文学精神及其影响下不同时期创作的得失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乡土化、民族化、现代化”之我见金汉毫无疑问,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性口号,“三化”的主张是正确的。但我以为更为关键、更为重要的似乎并不在口号本身,而在于对这口号的理解、阐释和于创作实践中的运用。虽然,乡土化、民族化、现代化对...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是传统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文学自身在中西文化交融冲突和继承民族本土文学传统的大背景中 ,追求能体现文学“现代性品格”的历史过程。左翼文学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发生 ,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以“左联”为中心的左翼文学思潮与创作 ,形成了新的文学传统和创作模式 ,对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以及当下动态发展的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左翼文学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展现出与中国文学现代化追求的复杂而曲折的关系。鲁迅、茅盾和一些对文学艺术本质有着精深把握的左翼理论家、创作家对左翼文学精神的理解及其创作 ,真正代表左翼文学全部内涵的现代文学意识 ,同一度造成当代文学发展之路窄化甚至停滞的极“左”文艺思潮、文学观念有本质区别。论文粗略勾勒了左翼文学精神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面貌和文学现代化的影响 ,概括总结了左翼文学精神及其影响下不同时期创作的得失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作家,同时又是杰出的文艺理论家。鲁迅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不愧是“中国的高尔基”。半个多世纪以来,鲁迅研究蔚然成风。如果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红学”(《红楼梦》研究)是文学研究者的“热门”,那么,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学”(鲁迅研究,我袭用“红学”之说,称“鲁学”,也算是名正言顺吧)同样是文学研究者的“抢手货”。“红学”“鲁学”都是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上放射出来的两道金光。而“鲁学”研究队伍壮大,研究成果既多且精,超过了“红学”,这是世界文学史上所罕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经济全球化与文艺民族化的紧张关系中,由持续的现代化追求导致了文艺民族化身份模糊乃至丧失,并随之产生了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焦虑。它源自于汉语文学在"中、西结构"中的位置、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地位和在全球化与民族化张力中的特殊处境。当前中国文学现代化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导致全球化语境把中国作家个体和文学写作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空维度。这个新维度对于文学写作的根本意义在于承受、反抗一种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采取平视的审美视角,以实现中国文化由"拿来"到"输出"的转化,这将成为中国后现代作家个体自我认同和文学写作的基本动机和主题。  相似文献   

20.
借鉴与创新     
鲁迅的小说创作开中国现代白话小说之先河。他的小说思想内客之深刻,艺术技巧之“特别”,为举世所公认。他的小说成就的取得,是由于他不但能博采众家之长,而且善于发挥和创新。他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学精华之外,非常注重对外国文学、特别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借鉴。俄罗斯作家果戈里、契何大、阿尔志巴绥夫等都对鲁迅的创作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