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概念语法隐喻是Hatt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隐喻是将一个常见的语法形式隐喻为另一种语法形式。语法隐喻的创始人I-1auiday指出,对人类经验意义的描述在语法层面上有两种形式,即直白式和隐喻式,概念语法隐喻在语篇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概念语法隐喻为理论基础,对商务英语教材中的书面语篇中的语法隐喻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强调了语法隐喻在商务英语书面语篇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何清顺 《云梦学刊》2009,30(5):144-147
语法隐喻的体现规则是具有语义发生过程的级转移和范畴转移,语篇隐喻也应该遵循相应的体现规则。语篇隐喻包括主位隐喻、信息隐喻和衔接隐喻,主位隐喻和信息隐喻通过级转移得以体现,衔接隐喻通过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之间以及显性连接和隐性连接之间的范畴转移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3.
科技英语中的语法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隐喻是科技英语文体中的重要语法现象。科技英语文体中的语法隐喻主要包括名词化隐喻、动词化隐喻、形容词化隐喻等。语法隐喻具有表达简练、浓缩信息及客观性功能。这些功能使科技语篇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经济性,同时也非常具有阐释力和说服力,产生良好的认知效果。语法隐喻的表现形式及其功能和认知效果反映了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也反映了人类语言的进化,同时,语法隐喻使词汇密度、语义值增大,从而增加了科学语篇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胡伟 《北方论丛》2011,(6):58-63
"上"、"下"的语法化经历了语法演变(由动词虚化为补语)和语义演变(由趋向性演变为动相标记)。"上"、"下"语法化的动因包括:人类认知方式及规律;语法位置的变化;语义的泛化;语用推理;汉语双音化趋势与表意精确性的影响。语法化的机制包括:重新分析;类推机制;泛化机制;转喻和隐喻机制;主观化机制。  相似文献   

5.
人际语法隐喻作为语法隐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际意义在语气和情态方面的非一致式表达。语言形式不同,则其传达的语言意义也不尽相同。从语用学、社会学、语篇分析等多个维度综合考察人际语法隐喻非常规表达的语言学意义,挖掘其折射出的特殊人际意义,从而探求人际语法隐喻使用的语言学理据。  相似文献   

6.
要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跨语言研究成果显示,隐喻机制是诱发语法化的动因之一.本文结合隐喻认知理论和语法化理论,结合跨语言研究成果,对汉语视觉动词“看”向时间副词演变这一语法化路径进行了描写,提出了空间隐喻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英语名词词义语法化是指具有实在意义的英语名词逐渐虚化为表语法意义或功能的名词或语素的过程。隐喻、转喻和主观化在英语名词词义语法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其语法化的主要方式。另外,英语名词词义语法化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产生新义、发生转义以及词义的扩大和缩小。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家韩礼德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中提出语法隐喻理论。语法隐喻现象不仅局限于词汇层面,而且经常发生在语法层面。本文通过对所搜集教学中出现的34个国际商务合同中所出现的语法隐喻进行分析,并探索其中所体现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9.
隐喻理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研究史上比较有影响的隐喻解释理论有六种:比较理论、替代理论、互动理论、映射理论、转移理论和合成理论。了解隐喻理论有助于我们认识隐喻的工作机制、性质特征和主要功能。就隐喻的主要功能和研究角度来看,隐喻解释理论可归为三类: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但是这三类隐喻理论都有局限性:修辞隐喻弱化了隐喻的作用,忽视隐喻的认知功能;概念隐喻却夸大了隐喻的作用和功能,似乎概念隐喻无所不能;语法隐喻过于强调语言形式,把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看作是语法隐喻。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一种用一个事物或一个理念直接去代替另一事物、另一理念的修辞手段。隐喻具有极高的语言艺术价值。修辞隐喻可以起到装饰作用,为文章平添色彩;语法隐喻能使人们使用的句法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语法隐喻的发展状况、知名学者对语法隐喻的应用观点、语法隐喻的概念、起源、意义、类别、本质、特点、分类、功能、变异、运用、逻辑、主要研究理论,以及语法隐喻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目的是让大学生认知语法隐喻,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驾驭高级语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法隐喻视角下Pseudo-分裂句的功能投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艳姿  贾德江 《云梦学刊》2008,29(4):141-143
从假拟分裂句的语法隐喻机制出发,以语篇功能和经验功能为核心来探讨wh-分裂句的教学语用运作机制.分析的目的说明:语法教学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特殊的句式有利于展示独特的多维功能;句法研究应超越对结构和形式的分析.强调形式与功能的互动辨证以及意义与语篇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话语标记语之构式语法分析——以"I mean"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标记语"I mean"有多种语用功能意义.在构式语法的框架下,试图把 "I mean"作为一个构式来研究,分析其形式、意义、功能,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I mean"的形成是一个语法化的结果这样一个假设,是从第一人称的动补构式[verb+complement]语法化为话语标记语构式[discourse marker].构式语法可以成功解释语法化的诱因.这样的分析可促进运用构式语法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同时也显示出构式语法的强大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王娟 《学术论坛》2012,35(12):183-186,210
系统功能学派认为名物化是实现语法隐喻的重要手段。名物化表面上是语法形式的改变,实际上却反映了在人类认知作用下非实物体要素被重新范畴化为静态实物体的过程,是语义概念化的结果,从而对小句和语篇意义产生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名物化对小句内部功能结构的调整、语义要素重组以及语篇组织等方面的作用,展示名物化过程所引起的小句内以及小句外的语篇范围的一系列的转变,旨在进一步了解这种"能指"形式的选择动机以及概念和人际功能潜势,从而对于名物化的实质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语法化自出现以来,在国际国内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到目前已形成体系。结合问卷调查从语音语法化、形态句法语法化及功能语法化三方面解析四川方言"得"的语法化进程,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内解析"得"表许可及意愿含义的生成机制及成因。"得"与"得撒""均可表达许可等含义,且使用频率几乎相等,这一发现为全面探析"得"的语法化进程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以语境理论和认知心理学为框架,以Larsen-Freeman的三维语法教学为基础,构建强化语境的三维语法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语境化的三维英语语法教学对培养生成学习者的语法自动产出及监控能力有明显的效果,能促成学习者的"语法知识"转化成"语法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法化是个连续的渐变的过程,“了”从开始只能跟延续性情状的动词组合到能够和终结性情状、静态性情状的动词组合的过程,就是“了”语法化程度逐步增强的过程。“了”的语法化在语义和读音两方面都体现出一些阶段性的特征,在方言里,“了”语法化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读音形式,一般情况下,语法化程度越高,其读音形式越简单。  相似文献   

18.
"得"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助词“得”字的历时演变,“得”表义虚化的语法化过程。并且着重讨论了助词“得”生成的语法化诱因和机制:句法位置的变化,组合关系的变化,句法功能的变化,隐喻及词义变化,重新分析,类推,泛化以及语言的外部力量。  相似文献   

19.
隐喻在语言中是广泛存在的,长期从事隐喻研究的语言工作者和心理学者已逐渐深知人类的认知活动和社会活动都无法脱离隐喻。语法隐喻理论是隐喻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理论,是隐喻研究中的一个突破性进展,而且它从根本上扩展了隐喻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一致式是语法隐喻理论的一大支柱,Halliday及功能语言学派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一致式进行了多次阐释。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这一新学科角度,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概念语法隐喻中的一致式问题和人际语法隐喻中的一致式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