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夏衍电影是中国电影艺术的重要存在,他以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为中国民族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确立中国电影艺术走向起了重要作用。他既是中国电影重要时期的领导者,更是电影艺术的创造者,他的作品包容了远为广泛的时代风潮和历史机缘,就历史价值而言,他是一个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要求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永远的谢晋     
《新天地》2008,(11)
一代电影大师、著名导演谢晋于10月18日在他的家乡浙江上虞驾鹤西去,使许多热爱他和他的电影的人痛惜不已。斯人已逝,但谢晋和他的电影将深深地留在几代人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3.
王家卫作为当今世界华语电影杰出导演之一,他独特的电影语言使他的电影风格独树一帜。他导演的《东邪西毒》一度被推为经典。其中大量的旁白就是王家卫电影中几乎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这些旁白代表着一种记忆和拒绝的符号,自恋、独语、幽怨、恶毒式的语言在他的电影里表现出独特的美感,是零散化后飘泊于表面意象世界中个体的内心独白。  相似文献   

4.
梁赞诺夫近年电影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俄罗斯电影蓬勃复兴的潮流中,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导演牵动着人们的目光。他就是艾利达尔·梁赞诺夫,他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仍然活跃在俄罗斯电影第一线的老导演。他的电影创作连接了两个时代,对考察俄罗斯电影的变化和发展具有不可多得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电影片名中的文化“他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加之当今中国大规模地引进外国影片、且以英语影片居多,因此,电影片名翻译尤显重要。电影的本质与电影片名的功能决定了电影片名中"他者"的存在;同时,源语片名必然与文化"他者"紧密相连。与汉语文化相比较,英语电影片名中存在语言及思维层面的文化"他者",对其加以清楚的认识,有利于电影片名翻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他在部队当过电影放映员,1981年,他自己贷款800元买了第一部电影放映机,圆了电影放映梦。25年来,他怀着对农民兄弟的无限深情,义务或低价为群众放电影达6000多场次……他就是河南宝丰县闹店镇闹店村的农民电影放映员郑保平,今年65岁。  相似文献   

7.
梁信是我国卓有成就的电影剧作家。他虽已五十多岁,但他的创作,却正处在青春时期。近三年来,他完成的作品,比过去二十三年还多。美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劳逊曾经指出:“最明显地表现出电影的特性的就是电影剧本的文学特性。”电影理论和传统的建立,与电影剧本的研究密切相关。因此,探讨梁信的电影创作,对于充实我国电影文学理论,促进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8年10月18日,一代电影大师谢晋,在他的家乡浙江上虞走完了他85年的人生历程。他永远离开了光影斑斓的电影世界,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谢晋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电影事业,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谢晋执导的精品佳作流光溢彩。在中国电影史上,谢晋是中国主流电影的杰出代表,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本期编发一组谢晋研究笔谈,从不同的侧面及角度,从学理上对于谢晋及其电影进行研究,以纪念这位诞生于浙江的电影大师。  相似文献   

9.
陈荒煤电影文学业绩,由他卓越的电影文学活动和电影文学理论这两个方面的贡献所构成的。在电影文学活动方面,他深入实际,指导创作,大力组织,不断壮大创作队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专业和业务创作人员的素质。他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与广大电影文学工作者共同努力,使电影文学剧本的数量逐年增力。,保证了电影创作的需求。在电影文学理论方面,他写出了大量颇有见解的论文。其中,主要论述了剧本的基础作用、电影文影作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电影文学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任务,又为新中国电影文学史描画出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0.
德勒兹电影理论中运动影像的部分基本上与一般所谓的类型电影范畴重合,他从本体、系统、构成三个方面对类型电影进行了把握:在本体方面,他提出了“内外不分”的“感官机能”本体说;在系统方面,他探讨了类型分类的形式主义原则;在构成方面,他描述了欲望碎片在类型电影中生成和被文明包裹的“冲动”构成模式。其类型电影理论兼顾了类型电影工业生产和艺术的属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电影美学的重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钟惦棐的电影美学观念值得认真梳理和深入研究,由此既能更清楚地看出他对中国电影美学的贡献,也有助于推动中国电影美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由于钟惦棐历来强调电影艺术家和评论家要注重自身修养,故其电影美学观念也体现和渗透着他的人格精神,对此也实有必要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悬念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电影界的传奇人物.他毕生致力于实验电影的创新与探索,其电影作品通过设置悬念而产生的“炸弹效应”让人震撼.希区柯克影片中鲜明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特色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希区柯克独特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使得他所拍摄的悬疑惊悚电影刻上了他自己独特的标记.  相似文献   

13.
克拉考尔电影理论二题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拉考尔关于电影的本性是纪录和揭示物质现实、关于电影创作必须在写实状态中追求影像造型等理论,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争论。克拉考尔所主张的是纪实电影理论,克拉考尔的偏激在于他总是以纪实电影的审美特性去涵盖和评判所有电影,但是从他对纪实电影的论述本身来看,其理论又是独创的、深刻的。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0月18日,一代电影大师谢晋,在他的家乡浙江上虞走完了他85年的人生历程。他永远离开了光影斑斓的电影世界,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谢晋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电影事业,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谢晋执导的精品佳作流光溢彩。在中国电影史上,谢晋是中国主流电影的杰出代表,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本期编发一组谢晋研究笔谈,从不同的侧面及角度,从学理上对于谢晋及其电影进行研究,以纪念这位诞生于浙江的电影大师。  相似文献   

15.
<正> 鲁迅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在他战斗的一生中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写过小说、杂文、诗歌、散文、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翻译了大量外国文艺作品和文艺理论著作。对于电影艺术,鲁迅称自己是“门外汉”。他没有从事过电影创作,专门论述电影艺术的著作也不多。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鲁迅对于电影艺术的见解,是散见于他的杂文、日记、书信以及亲友的回忆之中,他对电影艺术的许多精辟见解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个体的人对他所处的环境产生关系并作出反应。从电影发展的历史看,电影受众与电影环境、电影环境与电影艺术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电影的不断发展,电影环境会更加符合人们的生理、心理需要,更能满足电影受众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7.
李安通过他的电影,一直在找他自己,看这部电影不要找张爱玲,去找李安  相似文献   

18.
程正勇 《可乐》2010,(10):M0002-M0002
昨天陪女朋友去看了场电影,出来后,她奇怪地问我:"韩三平是什么人,为什么经常看到他的名字出现在电影上?"我一听,乐了:"韩三平啊,他是中影集团的董事长。只要是中影集团投资的电影,一般都是他做制片人,所以你就会看到他的名字出现在片头了……"  相似文献   

19.
费穆自涉足影坛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一部<小城之春>成就了他在电影史上的地位.从<小城之春>来反观费穆的创作历程,他一生都在追求着中国电影的民族化,主要从中国电影语言和内容主题两方面论述他对中国电影民族化的贡献,梳理出中国电影在民族化方面走过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作为诗人和电影大师兼具的双重身份,阿巴斯将诗的元素灌注到他的电影中,赋予他的电影一种浓郁的诗性底色。阿巴斯电影的诗意主题,表现为对生命的沉思与拷问、对童心和大自然的赞颂。这一方面是伊朗传统哲学对阿巴斯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伊朗当代和古典诗歌的熏陶。阿巴斯电影的诗性结构,具体表现为诗化的叙事结构和真实与虚构的无痕切换。阿巴斯一直在电影中追求一种生活流的叙事形态,而与这种叙事形态相适应的就是他的长镜头美学和象征、隐喻等修辞格的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