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常逻辑公式是不含命题变元的逻辑公式,运用它们可以定义结构类。但反过来某些结构类却不能以常逻辑公式集定义。模态逻辑中一阶可定义的框架类可被常模态公式集定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该框架类对满射互模拟象、不相交并封闭,并且它的补类对超滤扩张封闭。有穷传递框架类相对可由常模态公式集定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对满射互模拟象和不相交并封闭。这两条定理中后一条可推广至直觉主义逻辑。  相似文献   

2.
面向对象的时序逻辑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时序逻辑语言缺少面向对象概念的现状,对投影时序逻辑进行了扩展,介绍了新的语法和语义。在扩展投影时序逻辑中,基于变量集合的层次化和谓词的分组,给出了对象、类和继承等概念的形式化定义。扩展投影时序逻辑的一个可执行子集被定义为面向对象的时序逻辑语言FramedTempura++,它能够用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可以模拟组合Web服务的执行。所给出的实例表明,该语言与FramedTempura相比,能有效地重用代码,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中国改革过程具有双轨并行格局、从边际向全局扩展、经济与政治及改革与发展过程统一的特征。本文运用动态优化分析表明,在中国改革这样一个调整成本巨大的制度变迁中,根本不可能一步到位地由原有制度“跳跃到”新制度,即采取“激进式方式”;相反地,通过“渐进式方式”可以把调整成本融汇到整个改革过程中去,逐渐地趋近于目标。因此,“渐进式方式”是中国改革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4.
模态逻辑研究的模型是集合论的结构,所以人们可以把模态逻辑的模型论看作是集合论的一个分支。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哲学问题:在模型论中所研究的集合论结构和任何一种客观性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我们凭什么能够解释这些结构的研究能够产生出关于模态逻辑原理和推理的真正洞见?对这类问题的回答是由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提供的。  相似文献   

5.
模拟和互模拟是分别比同态和同构弱的一对概念,论文给出一个比模拟强但又比互模拟弱的概念——双模拟,并考察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在模拟的基础上,定义"双模拟"的概念,并说明如何从双模拟得到互模拟;证明双模拟的一些基本性质;讨论模拟、互模拟与双模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经典逻辑揭示了思维形式的最一般的规律,是十分抽象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认为,抽象要上升为具体,科学要应用于实践。所以,我们要把经典逻辑特殊化为应用逻辑,个别化为逻辑应用。本文属于应用逻辑范围,是现代模态逻辑的一个非标准系统。逻辑学家们早已发现,标准模态逻辑的D公理可应用于法律、道德领域,借D公理可形成(法律或道德规范的)规范逻辑。作者把规范逻辑的应用范围局限于法律领域,  相似文献   

7.
模态逻辑语义学是经典逻辑语义学的一种最重要的扩展。它在哲学、语言学、数学基础、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同时也是这些学科研究的对象之一。本文以模型论语义学为主,通过对模型论语义学主要类型的形式描述和理论评价,较为完整和准确地描述了模态语义学的发展历程,从而使我们看到了模型论语义学是如何从一些有创意的思想发展为一种严格而成熟的语义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入、输出序列的自相关、互相关函数定义,导出了它们与系统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相关函数及其谱在信号检测与辨识、估算未知系统的冲激响应(系统函数)以及对频率响应为H(ω)的未知系统的辨识方面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加深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这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评估网络信息系统的网络风险,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危险理论的风险评估模型(DTREM)。在给出网络活动中自体、非自体、免疫细胞的定义,建立由记忆检测器、成熟检测器、未成熟检测器集合构成的入侵检测子模型后,进一步给出了基于危险理论的网络风险定量计算子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实时定量地计算出主机和网络当前所面临攻击的各类攻击和总体网络风险强度,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模型为实时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皮亚杰的心理同构模型扩展为生命体以及机器都可拥有的意识模型,主张意识的本质特征是神经元等信息处理单元或语言符号与客体对象的同构。运用这一模型可以解释心理学、哲学以及人工智能领域里的一些重大问题,如中文房间中的译者或翻译机器究竟是否懂中文等等问题,这些关于人或机器等系统是否具有意识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信息处理单元集合与单元所映射的外界对象集合是否存在群同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模态逻辑中,主要存在两种嵌入方法:一种是"坍塌嵌入",一种是"翻译嵌入";用周北海和A.Chagrov和M.Zakharyaschev对这两种嵌入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论述,可以发现:虽然正规模态逻辑系统S5不可坍塌嵌入经典命题逻辑P,但是"S5可以翻译嵌入P中",因此,通过定义翻译嵌入映射Tr4,从而证明了S5可翻译嵌入P;最终我们提出并证明了这样的定理:"翻译嵌入映射Tr4可以使得S5的所有子系统K、D、T、S4和B,以及系统KDc与KTc都能够翻译嵌入系统P中"。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理论是西方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形成的文本理论,其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想和理论。该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指导意义,有助于突破当前翻译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翻译互文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提高外语运用和母语运用的能力,扩展跨文化知识面,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文优化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前普遍采用急救包(Band-Aid)类库的方式解决Java线程模型存在的同步问题,但类库中的代码很难或无法实现优化。该文针对Java同步线程模型的缺陷,扩展synchronised关键字语法,使它支持多个参数和能接受一个超时说明;重新定义wait()使它返回一个boolean变量来解决超时检测问题;通过扩展语法方法解决了同步问题,以确保使用Java线程所开发的程序的稳定、可靠和可优化。  相似文献   

14.
在模态逻辑的发展过程中,区分出三个阶段是非常有用的:语形时期、经典时期和现代时期,在此所介绍的大部思想都来源于经典时期。语形时期最主要的特点是只注重语形,其基本任务是证明不同的定理,不足之处是缺乏必要的自然语义解释。经典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发展了关系语义,关系语义指的是框架,模型,可满足性和有效性等概念,同时还包括在可能世界中引入了程序。现代时期的开始主要取决于两种因素:框架不完全结果的发现和在理论计算机科学中对模态语言的应用,这些因素深刻地影响了模态逻辑的进程并且直到今天继续影响着它的发展。模态逻辑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犯罪的定义 ,在不同的学科领域 ,在不同的运用环境 ,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作为刑法理论与刑事司法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对它进行科学的逻辑定义尤为重要 ,其中立法定义和司法定义并行的双重结构 ,构建法律适用中的逻辑平台。  相似文献   

16.
房爱东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2):99-100,126
本文描述了并行算法在多媒体数据库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K-树模型和建立在K-树模型上的一种基于内 容、多特征匹配的多媒体并行检索算法。在K-树模型下,每一多媒体数据类型可被视为一个K维的数据集合,它能 在保证检索精度的情况下显著提高检索速度。通过在Beowulf机群系统上的性能测试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余代数成为国际逻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余代数的基本理论建立于范畴论基础之上,而范畴论是关于对象和对象之间的箭头的理论,它是比集合论更加抽象、更加具有一般性的理论,因此余代数也就成为非常抽象的数学结构。从广义上说,余代数处理基于状态的动态系统,比如理论计算机科学中的(加标)转换系统、模态逻辑的模型和框架等等,它是基于状态的动态系统的抽象模型。本文首先介绍余代数的基本概念,然后论述它在非良基集合论研究中的起源,接着说明余代数与模态逻辑的联系。最后,余代数提供了一种处理模态逻辑语义的抽象模型,因此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如何扩展传统信任链中的信任传递关系,构建一个可信虚拟化环境,从而保证虚拟域内软件的可信,是可信计算应用到云计算中去的一个关键。该文结合虚拟化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虚拟化环境的并行信任结构,实现了将信任从虚拟化平台的信任根传递到虚拟域内的应用软件,该信任结构通过在虚拟监控器中加载一个可信软件保护代理模块,有效的减小了信任中间节点的复杂程度,提高了系统的可控性和安全性。本文还在该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虚拟机域内高可信软件保护模型,并进行了部分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上海出租汽车网络系统的预约定车业务现状,指出了目前人工配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可以把连续配车问题归结定义为“线性整数规划”问题,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一个用计算机求解的优化逼近探索模型。文章着重探讨了此模型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如何处理时期的连接;二是在每一时期中采用什么匹配方法来减少空驶距离。并采用了某一天的真实数据进行了计算和检验,对此模型作了评价和分析。此模型可以推广运用到具有多起点和多终点的随机运输系统中去。  相似文献   

20.
比喻是日常语言交际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为科学地认识比喻、描写、说明、运用比喻,本文从比喻能否充当定义、比喻是否表达判断、比喻是不是推理、现代逻辑对比喻的刻画等方面,分析了比喻句中的若干逻辑问题,指出了比喻在有的情况下可用于定义;比喻都是以判断作为它赖以形成和表现的逻辑基础;比喻都可以扩展成为完整的类比推理;引进模糊学、运用谓词逻辑可以对比喻进行更精确的刻画,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