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名家书画     
《公关世界》2008,(7):68-68
李永(李勇),河北新乐人,大专文化。工艺美术家、高级工程师。喜文墨,酷爱诗、书、画、影。书画、雕塑作品多次参展获奖并被收藏,作品辑入《中国艺术人才书画集》、《希望杯书法篆刻作品集》、《槐花杯环境雕塑大赛作品集》《世界美术集》、《世界美术家传》、《当代著名书画家精品集》、《世界名人艺术大典》等画册。  相似文献   

2.
刘俊坡     
《公关世界》2009,(4):69-69
刘俊坡1967年10月生,河北沧州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硬笔书协理事。曾任《中国硬笔书法常用百科全书》编委主任、《中国硬笔书法自学指南》主编、《中国硬笔隶书实用教程》主编。多年研习古文字及秦篆、汉隶等书法艺术,从竹简、木渎、帛书中广采博取,逐渐形成自己隽永飘逸的书法风格。作品多次获奖,并在加拿大、新加坡、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展出,曾获“1998中国书法百杰”之誉。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刻字展”、“第八届国际刻字交流展”。  相似文献   

3.
李世文 《老人世界》2013,(10):25-26
“追梦之旅”是我书法作品展的名称,也是我书法作品集的名称。“追梦之旅”这个名字是我起的,“追梦之旅”的内容是我选择的。但追的梦不光是我的,大梦是国家的民族的,小梦有我的,也有书法同道的。因此她既属于我又不属于我,故谓之我与“追梦之旅”。  相似文献   

4.
刘艺先生是一位集书法组织、书法创作、书法研究于一身的中国书坛风云人物。他的书法精于今草及章草,并擅行、楷、隶诸体。法度严谨、风格清健秀逸,洒脱自然。他的作品先后入选历届全国书法展览,又曾参加香港“中日书法交流展”、东京“中日代表书法家展”、台湾“当代中国书法精英展”、温哥华“当代中国画名家展”等国内外大型书法展览。  相似文献   

5.
《老年世界》2013,(6):41-41
主讲:马海兵(内蒙古老年大学客座教授) 创作与欣赏是书法的高级活动,属书法美学的范畴。临帖必须达到很高的水平,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张怀瑾《书议》称:“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音,无形之相。”所谓无形之相,比较容易理解,是指书法的形态与自然物之间的对应式的暗示性,也即孙过庭所说的:“同自然之妙有。”无声之音比较难以理解,是指书法形态通过观赏,  相似文献   

6.
孙过庭的《书谱》是罕见的书法史上书文并茂的作品,在书法的理论与创作上都为后世立下了标杆,文章恣肆宏美,议论精辟入理,可以说是古代书法理论的奠基之作.但是《书谱》不易理解,文章结构枝蔓较多,采用的是骈体文形式.本文通过书法的本体论、发展观等方面对《书谱》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够对《书谱》博大精深的书法理论体系以及特征做出正确、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经过数千年的洗礼,已是灿烂辉煌。中国古代诗文创作追求“中和之美”,强调“诗缘情”,注重意境的创造;中国书法创作则追求志气平和、不激不厉,强调“书为心画”、“达其性情”,中国古代诗文理论对书法创作的影响、渗透,使二者的审美精神和理念呈“同源”之势。  相似文献   

8.
郝占奎 《公关世界》2008,(11):68-71
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旭宇先生题写书名、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先生作序、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苑鸿志书法作品集》,是苑鸿志先生的第一本书法作品集。这本凝聚着鸿志先生心血,代表着其艺术追求的书法作品集一经问世,立即受到行内专家的青睐,受到社会的好评。  相似文献   

9.
道家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学派,其核心思想“道法自然”自古便深刻影响到了书法审美理念中,并孕育出与《绮丽》相对立的书法品评范畴——《冲淡》。宗白华在其《美学散步》中提出了两种审美理想:“华丽繁复的美”和“平淡素净的美”。这里的“平淡”并不是平易浅俗,而是以老庄“道法自然”、“虚静”、“无为”的思想为内蕴,崇尚以清静空明的胸怀体现万物,创造出符合道家最高艺术理想的“自然平淡”的意境。在现代社会充斥了浮躁贪念和奢华物欲的背景下,书家创作更需要一颗平静淡定的无欲无为之心。  相似文献   

10.
《老年世界》2013,(14):42-42
其次,要了解书法的经纬,源流和发展变化,熟悉诸家各样的风格流派。既要知尚“韵”,尚“法”的阳刚之气,又要晓尚“意”,尚“态”的阴柔之美。既要有客观上的“博”,又要有微观上的“精”。对于在书法理论上奉为圭臬的经典著作,诸如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宋代姜夔的(白石)《续书谱》一定要精读、必读。像张怀璀的《书断》、朱长文的《续书断》、朱和羹的《临池心解》、刘熙载的《艺概、书概》、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朱履贞的《书学捷要》、周星莲的《临池管见》、袁昂的《书评》、项穆的《书法雅言》、杨守敬的《学书迩言》等都要应该通读。古人的书学理论是经验之说,有些已是约定俗成的真理,千百年来在指导着我们今后的书法创作,仍然得益于后人。  相似文献   

11.
人物简介     
《中外书摘》2010,(5):47-49
李金豹,号玄同,别署青杉、一渺,斋名“知否堂”。1971牟生于武汉。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从事专业书法编辑、记者十余年,参与编辑出版书籍多种。现供职于《书法报》社。  相似文献   

12.
默翰 《公关世界》2010,(6):59-59
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志平,是位颇有实力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曾入选《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家鉴赏》并被该委员会授予“当代书法艺术家”荣誉称号;他的草书《白居易诗》被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授予石家庄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精品工程”入选作品奖;多幅作品被收录入《中国书法家作品选集》;他曾出版过个人专集。  相似文献   

13.
李根茂,1953年出生,祖籍河北蔚县,主攻书法,兼习国画。1991年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班结业。90年代以来,书法作品先后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大展20余次。其中包括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大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千人千作展、五百人书法精品展、纪念中国书协成立三十周年全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等。《中国书法》、《书法》、《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等专业报刊发表作品数十幅,并多次专题推介。国画作品先后发表于《文艺报》、《中国煤炭报》、《当代人》等多家报刊。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交际》2013,(12):F0003-F0004
2005年书法作品获“长春市第二届书法美术大展”优秀作品奖 2008年书法作品入选“中、日、韩三国书法作品交流展览”(中国北京、日本仙台、韩国釜山) 2008年篆刻作品入选“长门山石刻碑林”并编《自山石刻作品集》 2009年书法作品获“吉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建会六十周年硬笔书法精品展”银奖 2009年美术作品入选“庆祝建国60周年暨吉林省美协成立50周年”吉林省美术作品展览“银奖”  相似文献   

15.
齐杭 《老人世界》2020,(1):52-52
近日,一个朋友问我:“你每天花时间练习书法,从中能得到什么呢?你难道想成为书法家吗?”前些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老友习书法,顿时为其过程之静美而动心。如今,我习惯用毛笔写字已四五年,从中得到不少益处,但我当然不会这么功利。  相似文献   

16.
薛元明作品     
《中外书摘》2011,(6):50-50
薛元明,男,1973年11月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艺术与财富》杂志副主编,《时尚精品购物》“艺术品投资”栏目专栏撰稿人。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赛,理论文章发表于全国多家专业报刊。  相似文献   

17.
《中外书摘》2011,(12):47-47
仇高驰,南京大学艺术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文联委员,徐州市书协副主常。徐州工程学院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篆刻作品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江南文化节“翁同棘”书法奖章提名奖,“杏花村汾酒集团杯”首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银奖,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铜奖,第三届“赛克勒杯”中国书法竞赛一等奖,全国职工书法美术作品展银奖,走进新世纪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精品展金奖等。入选当  相似文献   

18.
何伟 《老人世界》2020,(2):63-64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中的这句话是有大智慧的,它教导我们人生不要沉浸于成功或一时的喜悦之中,要有忧患意识。”谈起书法,本来略显拘谨的吴凡老师变得精气神十足,他自信地对我说,“对于老年教学,我时刻怀着敬畏之心,这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老同志们热情很高,不论刮风下雨都赶来上课,我绝对不能辜负他们。”  相似文献   

19.
人物     
《中外书摘》2010,(3):47-47
刘京闻,1967年生于山东陵县。2004年作品在《中国书法》杂志专题介绍。2004年入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全国首届书法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得到了沈鹏、欧阳中石、张旭光、胡抗美、郑晓华、周志高诸位先生的教导,获“二十佳”优秀学员称号。  相似文献   

20.
张建华,字伯石,江西丰城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江西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南昌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南昌逸仙书画院秘书长。其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在全国书法篆刻大展赛中入展、获奖。并出版、编著了《中国篆刻百家张建华卷》、《名碑名帖集字锦言孙过庭草书》等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