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科技创新与公民素质相互影响,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充实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公民的健康素质.公民素质的提高与科技创新的需求是相互适应的,公民素质的提高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也必须尊重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应试型"人才转变为"素质型"人才的现代教育观,已普遍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具体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究竟要发展学生的哪些素质,有的教师认为生物学科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或者是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上渗透一点德育内容.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我认为高中生物学科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刘霁堂  张艳丽 《探求》2007,(1):62-65
江泽民同志科普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科学普及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精神教育是科普教育的核心;科技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基础;领导干部要积极参与科普,推进科普事业发展;科普工作是科技人员的重要工作等五个方面内容,给人们领会和把握江泽民的科普思想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汉强  颜素珍 《社科纵横》2008,23(11):126-127
身体素质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质,在现代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刻不容缓.然而,人们常常把身体素质等同于运动素质,这种观念不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因此,科学、合理地界定身体素质的概念及其构成,对提高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强“三观”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付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这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根本任务和...  相似文献   

6.
重视社科普及 加快科普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科纵横》2015,(10):116-118
社会科学普及立法的重要性,是由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又是由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性所决定的,同时还在于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现实需要。社会科学普及立法作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目标中的一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要积极推动社会科学普及立法,发挥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理论先行和示范作用,不断提高全民道德素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曾劲 《江右论坛》2007,8(1):6-8
江泽民创新理论是从科技角度、经济角度、体系角度谈创新的.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江泽民创新理论涉及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军队和国防建设及党的建设诸领域.江泽民创新理论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创新思想进步和发展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人类正在加速迈向数字社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加快数字社会建设作出部署安排,提出"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描绘了未来我国数字社会建设的图景.  相似文献   

9.
背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综合国力的较量,在某种程度上是国民素质的比拼。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党的十六大把"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0.
现代经济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资源是指科技创新主体为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而用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包括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科技组织资源等.不同的科技资源与创新主体之间的强弱联系是不同的.科技资源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网络性等特征.有的科技资源属于纯公共产品,有的属于准公共产品,有的属于私人产品,不同科技资源具有不同的产品属性决定了科技创新具有复杂性和社会多部门参与的要求.应用公共产品理论、经济网络结构理论、钻石模型理论研究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得出许多有价值的结论.在社会科技资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短期内提高科技资源产出效率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制度创新、整合科技资源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1.
汪品先 《创新》2007,1(4):121-122
汪品先(全国政协委员)2006年6月23日在《人民日报》撰文认为,科学创新追求真理,而真理只能是朴实的."虚"字当头的社会风气,绝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土壤.环顾今天的社会,最缺乏的正是朴实无华的风气.科技自主创新,是我国走新兴工业化道路中的关键问题.我们的科技发展迅速,但创新不足.随着客观条件的改善,现在科技工作者本身的主观条件问题显得格外突出;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深层次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2.
全民创业理念在我国已经兴起.全民创业氛围是真正实施全民创业的关键.影响全民创业氛围的主要因素为:创业者素质、创业环境和创业实践.全民创业氛围存在着从个体创业意愿的产生、群体意愿的形成到全民创业意愿的内在演进过程.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应努力形成全民创业氛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3.
赵峥 《学习与探索》2013,(3):98-101
科技创新是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增强中国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动力。创新驱动城市科学发展是一项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系统工程,必须形成能够支撑城市科学发展的科技创新发展系统。中国城市发展的科技创新驱动路径是:以人为本带动城市创新要素集聚,优化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提升城市科技创新专业服务水平,开展城市全球化和区域化协同创新,促进城市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4.
蔡同一教授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为我国的食品科学事业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在奥运食品安全工程、果蔬汁加工技术等领域,成就斐然;他同时又是一位热心科学普及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为人类拥有健康、科学、安全的食品奉献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智慧。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2011,(19):58-62
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综合国力的较量,在某种程度上是国民素质的比拼。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党的十六大把“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科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科学创新是由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运用新思想、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对社会现象包括人的精神世界进行独特的具有超越性质的理性加工,并将这种理性加工成果成功转化为社会财富的科学探索活动.社会科学创新具有新颖性、独特性、超越性三个显著特点,其中超越性是其最本质的特征.社会科学创新对于确保理论研究的生命力、提高人的创造素质、推进科研体制改革、构建合理的国家创新体系、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提升我国区域科技创新力的阻碍与疏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科技创新力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结构优化程度和功能发挥程度的综合反映.鉴于目前我国创新政策的运行机制缺乏协调性、创新研发活动存在重复性、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存在滞后性、创新力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的实际,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力的迅速发展,疏通阻碍应采取的对策为:优化管理,加强对创新政策运行机制的监督力度;搭建区域科技平台,实现创新资源共享;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实现科技创新成果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切合实际,多视角、全方位地对区域科技创新力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在21世纪来临之际,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高质量趋势的推动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它对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了重大作用,已在高等教育领域占据重要位置。今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培养人才的关键是要解决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问题。这一问题解决得好,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经济腾飞才有希望。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当然是极为重要的。科技发展史、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知识不断发现、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与积累的历史。高尔基讲得好,"知识是进…  相似文献   

19.
人的素质构成与教育机理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金 《学术交流》2001,4(3):127-130
未来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教育在人的素质改善和提高中起着主导作用.掌握素质构成的要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理解并把握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丰富内蕴及其相互之间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把握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对素质要素的机理作用,从而有利地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和教育理念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发展阶段与经济环境的变化,浙江经济的持续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正在全球兴起的新工业革命,给浙江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更是一次重大的机遇.主动抓住这一机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