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尔库塞直面西方发达工业社会全面异化的现实状态,以其美学救赎理论探寻艺术作为新感性对抗工具理性的现实作用,也就是艺术所具有的政治革命意义。在这一理论的建构中,单向度意识控制的社会批判是其美学救赎之路的理论起点,艺术所具有的革命性整体性引导性特点则是其美学具有对抗工具理性的解放意义的逻辑前提,用审美形式对社会心理机制进行改造成为美学救赎实践的必经之途。马尔库塞对革命实践的追求贯穿于他的这一乌托邦式的美学救赎理论中,而正是这一点将马尔库塞的美学理论与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的美学理论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2.
对《单向度的人》一书中的革命理论进行再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马尔库塞相关思想的研究,也有助于促进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当代发展的思考。马尔库塞认为,技术异化使得发达工业社会呈现出单向度的特征,因此革命有其必要性。而革命的可能性则在于对现存单向度社会的超越性筹划,具体为发展新的技术、新的艺术和寻找新的历史主体。将马尔库塞的革命理论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进行对比,可发现前者在对“现实的人”的关注和对异化理论的吸收上是对后者的继承,而在革命条件的认识与革命道路的设计上则对后者进行了重构。这一重构既在现实意识与对感性的强调上有所成功,但也存在概念曲解和乌托邦色彩的不足,对其加以反思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美感思想在中国当代的研究,从20世纪50-60至80年代初的美学大讨论,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有关美感思想的阐释与运用,从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美学研究者们是重在从哲学的层面来探讨美感的本质,并在唯物辩证观、实践观和认识观等几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美感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美学在引进西方美学的过程中,研究者们一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美感理论为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原有的比较单一的哲学认识论思维模式,开始注意从生理学、发生学、尤其是从心理学美学等角度对美感经验、审美心理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全方位考察,马克思主义美感研究逐步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4.
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办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一直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对这一研究过程的回顾,不仅能够从过去的研究中继承优秀成果,还可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深化研究。笔者以教育部组织撰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有代表性的专著、论文为标准,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的演变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形成阶段和发展阶段。通过分阶段的研究,对每个阶段的有代表性的观点予以评价,希望通过评价,在为同行继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提供参考的同时,用理论成果来回答社会一些人对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价值的种种疑问。  相似文献   

5.
从康德到法兰克福学派的艺术自律思想可以描述为"从美学的革命到革命的美学"。阿多诺和马尔库塞侧重艺术功能论意义上的艺术自律性探讨,具体表现为对现代艺术的推崇和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两个方面,主张通过艺术的自律性来实现社会批判和人的自由解放的革命目标。这样一来,以自身为目的的艺术自律性又成了实现他律性目标的手段,艺术自律性问题在社会批判视野中的悖论由此显现。对这一问题的厘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批判理论的思想精华,也为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末社会学传入中国以来,社会学理论对中国改良思想的发展和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维新派思想家将社会进化论应用于政治改革理论中,试图以政治制度改革推动社会变革。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留学欧美的社会学专业学者则将社会学的实证主义方法应用到中国社会基层,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以社会改革推动政治变革。这一改良方式的变化也影响到了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界。关注基层、投入农村、投身民众教育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潮流。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的技术思想体现了三个矛盾关系的关照,即人道化的技术世界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个人感官快乐与社会整体文化发展的矛盾、技术与自然的矛盾以及技术与文化的矛盾。马尔库塞从这三个矛盾关系入手,对技术概念本身进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技术的内涵。当今社会值得人们对马尔库塞的技术思想加以重视并对技术发展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中国美学研究正在经历着一次重要的转换。这一转换与中国已往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有着深层的联系,同时也昭示了今后的发展前景。中国20世纪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力求原汁原味地解读和介绍的阶段;第二阶段是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的阶段;第三阶段是反思阶段。我们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把中国21世纪的美学研究与实践导向健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弥漫着深沉的历史悲现感,马尔库塞的思想也感染有这种浪漫色彩,其思想理论和他诗人哲学家的气质相关·面对发达工业社会不可逆转的单面化和人的单向度化,马氏的社会批判理论从政治的批判与"大拒绝"一步步走向了文化的批判与"艺术革命",从而构想出了一条通往审美乌托邦之路,给予无希望的人以希望.马尔库塞的这一思想发展历程,从学理上说,有其理论的深刻来源.  相似文献   

10.
技术文化批判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论题,同时也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个新的批判维度.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有着丰富的技术文化批判理论,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虽然技术发展水平很高,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存在技术文化缺失、技术文化沦为消费文化和“肯定的文化”等诸多问题.我们的追求目标应当是建立一种与肯定文化相对的社会秩序.针对技术文化批判,马尔库塞从前技术文化和后技术文化分期的角度相应地作出评论和回答,指出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能存在这种希望,希望寄存于技术的前后两个分期之中.研究马尔库塞的技术文化批判的思想,为我们进一步解读国外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深度和广度.同时,从技术文化批判的角度进行研究,对当代我国的技术文化建设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学美学的学理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的美学大势是走向人学。其学理依据在于 :其一 ,西方美学起于哲学 ,展于艺术美学和审美心理学 ,最终归于人学 ,人学成为西方美学发展的脉理依归和各派美学的价值取向 ;其二 ,中国古代以儒道为源头的楚骚美学、经学美学、玄学美学、佛教禅宗美学、宋明理学美学 ,以及明代心学美学等 ,无不以人文精神和人学理念为其筋骨 ,2 0世纪的中国美学更是以时代精神汇入人文传统而呈人学大势 ;其三 ,新世纪的美学需要关注人的生存世界、洞悉人的意义世界、瞩目人的情感世界 ,更应该从学理上丰富美学的人学底蕴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其终极关怀应该是人的存在方式,美学的本质亦应该是使人所追求的自由成为现实,超越对象性存在、实现绝对性存在。但是,纵观中国美学纵向演进的嬗变历程会不无失望地发现,以西方美学为理论奠基并建构起来的中国美学始终与美学的这种终极旨归相疏离。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照面——美学对大众文化的三种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的崛起是现代性的重要表征,当代美学从不同理论视阈出发,做出肯定、否定、或是兼而有之的综合,演绎现代性美学和后现代性美学的双重变奏。阿多诺为代表的否定性美学,坚守传统的贵族精神,从精英主义的立场出发,批判大众文化,不仅维护古典艺术的高雅地位,也为现代主义艺术提供美学上的论证。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美学,立足平民的立场,为大众文化辩护,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质。姚斯的接受美学调和二者的对立,克服二者的片面性,执两用中,在交往的基础上论证了当代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4.
论审美视角中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而审美既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活动,也是个体独有的素质,更是人的一种生存、生活境界。用审美的精神来观照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会出现一缕“新绿”。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国美学:“天人合一”的大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美学是一种更重视概念和逻辑体系的比较狭窄的"小美学",其作为知识论的极端形态则是"见科学不见人"的一套概念的或知识的"体系"。而传统中国美学则是生存论意义的美学,是相对诗化的、象征的和具有"人与天齐"的大口径、大边界、大尺度的"大美学",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美学本身,是更地道更正宗的美学。从"人天齐一"的人类追求自由、超越的本性来看,传统中国美学更接近"美学"的本质。因此,世界美学家族中的正庶秩序需要重新调整,或者至少应该做到中西方美学"二美并尊"和"平等交辉",美学无疑应该走出"欧洲中心论"的狭隘观念。  相似文献   

16.
“审美化教育”和“审美化教学”是我们历经七五、八五、九五规划三个五年计划十数年实验和实践研究而提炼出的一种崭新教育教学理念及其构成系统。其最根本的特点是追求教育教学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的高度和谐统一 ,实现教育教学全面的、科学的审美转化 ,从而达到有效、轻松、愉悦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之目标。  相似文献   

17.
艺术学的学科性质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艺术学不等于特殊艺术学或门类艺术学,不同于艺术批评和艺术史。艺术学一开始是作为与心理学美学针锋相对的美学流派出现的,它试图在研究对象上区别于心理学美学,在研究方法上区别于思辨的哲学美学。艺术学并没有实现它所预设的精密科学的目标,与其说它是科学性质的学科,不如说它是哲学性质的学科。艺术学与美学并无实质性区别,必将消失于美学之中或重新成为美学的一个部门。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美学:走向生态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美学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其中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超越、生态美学的异军突起等都是美学界引人注目的理论现象.我们认为 ,无论实践美学还是后实践美学,都是某一阶段的重要理论现象,它随特定历史环境而产生,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被另一种学说所替代.生态美学的出现一方面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又全面激活了美学的理论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因此,当代中国美学走向应该是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述了中国和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简单对比了中国和西方美学思想的差异。中西传统美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分野。总体趋势表现为,西方美学以美的方式再现美,中国美学强调得意忘形;西方美学讲究以个性为美,中国美学重视以和为美。  相似文献   

20.
世界美学不是一元发展的,而是多元并存的。中国美学、西方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各具特色,形态各异,丰富了世界美学的园地。这三大美学形态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至今仍富有活力,为当代世界美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资源和动力支持。融通三大美学形态,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指导,始终关注人的发展与完善,立足中国美学传统,走美学的民族化道路,同时加强与西方美学的对话与交流,努力实现民族美学观念的更新与发展,这是中国当代美学建构的必然选择和巨大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