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法律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人的基础”。新时期,法学本科教育担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第一线输送人才的任务,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当重新定位于培养我国法治建设所亟需的具备基层工作能力和一定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2.
人才的创造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世界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焦点已集中在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由于信息膨胀、知识爆炸,各门学科不断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新科学;技术革命的优化组合,打破了传统行业的界限以致于带来了一些全新的产业;劳动形式空前的变换,呼唤着复合型人才横空出世。这些都使得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人才是成功的关键”。不仅如此,他们还把对人才的要求不约而同地定位于“创造型人才”之上。为此,世界各类学校均把培养创造型人才列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我国著名…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精会计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新世纪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但在目前经济法教学实践中存在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教学定位不准等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方面的改革思路,以期最大限度实现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时代,建立和完善人才损害赔偿制度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法制的发展植根于社会需求,法律必须与不断变化的文明状况相适应。发展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依法尊重和保护知识、尊重和保护人才,是发展知识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关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东”的系列论述,对于人事部门理论创新、工作创新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强调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要抓紧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进一步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风气。”“努力开创人才辈出的局面。” 要实践好“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作为人事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强化人才意识,制订政策措施 一…  相似文献   

6.
娄安 《人才瞭望》2023,(10):36-38
<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的新征程,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高校会计教育改革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我国财会行业发展现状,浅析了当下高校财会人才教育与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数智化背景下,基于人工智能强大的分析能力,提出一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会人才培养方式。教培定位应更贴近实际用人要求,教培内容和模式应进一步创新改革,加强“智能+”师资团队建设,该方式能提升财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为高校向社会输送新型“智能+”数智化职业人才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特征。根据现阶段医患关系存在的问题,一是要推进法制化建设,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医患关系法律体系;二是在调整医患关系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同时,倡导“依法与以德相结合”的方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如何提高人才效益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人才错位”也就成了议论的话题。不时可见到这样的报道,招聘一般的工作人员要求是硕士生、博士生;甚至招聘营业员也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等等。对此,众说纷云,有的说这是浪费人才;有的说这是企业为了提高人员素质.建立企业形象,保持企业后劲;有的说这是“双向选择”,无须第三者多言。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因此,对“人才错位”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我们对“人才错位”现象认识的深化。 “人才错位”实际上是指人才个体不能在现有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于1997年初重组以来,始终把高新技术发展作为自己的企业定位。黄菊同志到广电集团调研时指出:“像广电这样高科技集团的发展,一定要重管理、重人才;人才要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要形成人才竞争机制;要根据企业实际,探索人才的管理机制。”集团领导把发展高新技术和建立人才新高地作为一项战略,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对策,积极探索,现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分析现状,制定人才建设的战略规划 集团对人才状况进行了多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使我们看到了人才建设的严峻性:(1)与集团高新技术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10.
进入“十一五”规划发展阶段,党和政府更加注重人才开发,并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与此同时,各地区、各部门或行业和各大企业集团也都在关注“十一五”发展规划,包括人才战略与规划。  相似文献   

11.
人才开发方略应与企业发展战略同位,使人才开发由“软件”升至“硬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筑,使企业直接经受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企业在构思经营战略的同时,务须把人才开发方略置于重要地位,并实现人才市场及企业经营目标中的科学定位。 一、人才方略的定位要素  相似文献   

12.
人事代理制度这一崭新的人事制度是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人事制度深化改革而产生的。人事代理制度的产生有力地冲破了 “单位(部门)所有”,使“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人才社会化管理进程大大加快。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呼唤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  相似文献   

13.
人才队伍不稳定、“跳槽”频繁,恐怕是国有企业最常见也最无奈的普遍现象之一。 细细分析,一种是由于专业不对口、无用武之地等原因而“跳槽”出走;还有一种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挫伤了一些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等原因而不得不“跳槽”出走。我以为,前者是正常的“人才流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后者是不应该出现的“人才流失”,这是需要我们反省并加以研究的问题。 “所有‘跳槽者’都是冲着外面的高收入而去的"?回答是否定的。据我调查,有相当部分“跳槽者”的离去是一些国有企业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  相似文献   

14.
郭成全 《人才瞭望》2009,(10):64-64
人才流动.顾名思义是指人才在地区、行业、岗位等方面的变动。它是生产社会化、科学技术整体化的客观要求.是社会按照人才的价值规律和社会要求所进行的空间动态调节。人才流动,通俗地讲,跨越单位的叫“跳槽”.单位内部的叫“轮岗”或“岗位交流”.  相似文献   

15.
“团结”者,从字型意义上讲,别有韵味。一个“团”字,就是把人才聚集到一个方阵中来。“结”字就是让人才像丝线一样紧密地编织在一起,右边一个“吉”字,寓意做到了紧密交织,事业就吉利,前程就吉祥。跳出传统的、笼统的团结观,要使人才在一个方阵、一个团队抱成团,需认真研究把握构成团结的四个定位:文化定位、结构定位、质量定位、艺术定位。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人才不流动,思想就会僵化。”“要逐步实现科研人员流动、更新制度。”“不要老是把人才卡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必然要求生产力中的人才资源配置与之相适应。通过人才的合理流动,改变人才的分布和结构,调剂人才余缺,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但是目前人才择业难、流动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笔者以为制约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主要有“十大障碍: ——“关系”障碍。在“双向选择”活动中,“关系户”、“人情网”并不鲜见,“关系”往往成为某些谋求职业至关重要的因素。少数单位招聘人才不…  相似文献   

17.
高校正在全面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这要求针对法学教育特点重新调整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及观念。现代教师观要求教师抛弃传统“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定位,树立示范者、传道者、服务者的新观念。对于学生,教师应将其作为主体的人、发展的人和独特的人,为全面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一、填空 1.从1995年开始,人事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了“工程”,培养了一批跨世纪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缓解了中青年人才缺乏和青黄不接的状况。 (百千万人才) 2.当前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实行技术跨越式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大批人才;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急需培养大批的、、、法律和现代管理等人才。 (高新技术金融财会外贸) 3.“十五”期间,各级人事部门要与农业等部门密切合作,大力培养农业 人才、建设需要的人才和乡土实用人才,不断丰富“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的内容,建立畅通的农村人才技术信…  相似文献   

19.
近日,新乡市《2008年度新乡市人才需求目录》通过新闻媒体正式向社会公布。全市自2005年人才需求目录发布以来,共引进各类人才9000余人,其中博士生9人,硕士生317人,本科生5500人。主要分布在师范教育、医药卫生、机械电子等门类。2008年该市人才需求总量为5934人,涉及公共管理、机械制造、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等30多个行业领域,达200多个专业。人才需求量依次为:公共管理类758人、机械制造类735人、医药卫生类623人、教育文化类892人。今年全市急需和特别紧缺人才主要是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设计师等高层经理类人才,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必须明白法治的定义,清楚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的关系,明确党依法执政的新任务,增强法律意识,懂得依法行使权力和义务。党的新部署对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非专业领域普及法律,真正体现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本文简述了如何有针对性地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依法治国方针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