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访条例》于2005年元月10日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信访制度的一次改革。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努力工作下,越级上访、重复上访情况有很大好转,但形势仍不容乐观。来自国家信访局的消息表明:近几年来.直接到北京向中直职能部门上访的群众数量仍呈增长趋势.而从上访的事由和程序看,他们本应该首先向地方政府申诉他们的冤情.他们为什么偏要越级、重复上访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地越级上访事件居高不下,且呈增长趋势。有些上访事件,参与人数之多,劝回难度之大,情绪之激烈,秩序之混乱,手段之极端,令人震惊和费解。反思越级上访形成的原因,要想从根本上加以控减,走出越是强调做好基层信访工作,越级上访反倒越多的怪圈,关键在于机制创新。一、努力加大信访案件的查办、督办力度。在当前越级上访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上级信访部门加大信访案件查办、督办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上级信访部门加大信访案件查办、督办力度,一方面可以更加直接、真实、具体地掌握群众信访所反映问题的第一手资料,更有针对性地接待上…  相似文献   

3.
张玉堂 《决策探索》2009,(22):69-69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主体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各种矛盾冲突增加,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处理解决矛盾纠纷的职能虽然有所加强,但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体制机制并不完剑顺畅。纠纷当事人信访不信诉,信上不信下,各类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等非理性上访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同挤信访“独木桥”,大量的越级上访、  相似文献   

4.
<正>新的《信访条例》实施以来,厂长办公室作为信访接待部门,深感责任重大,经过两年努力,我厂没有发生一起越级上访、集体上访事件,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较好的维护。近年来,为了抓好信访工作  相似文献   

5.
一、形势上再分析再预筹 从总体来看,尽管我们系统信访总体形势不错,但影响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信访工作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上访增长的势头没有得到完全的遏制,信访总量居高不下.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和重复上访仍然比较多,而且有些上访人提出的要求不切合实际,情绪十分激动,不听从规劝,围堵在机关门口,有的冲击领导办公场所,严重干扰了省局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已实施一周年。国家信访局负责人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介绍,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实施一年来,整个信访工作形势向好的方面发展,信访总量持续攀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呈现出“三个下降一个好转”,即信访总量下降、集体上访下降、初信初访下降、信访秩序好转的良好态势。全国信访总量持续12年攀升的势头不仅得到有效遏制,而且出现“拐点”。为进一步促进信访工作开展,从2月20日开始,全国信访干部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在30个省(区、市)巡回报告,4月28日,历时2个多月的全国巡回报告活动在北京圆满结束。此前的2月17日,全国信访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对今年的信访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7.
新《信访条例》“新”在何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茂 《秘书之友》2006,(1):26-29
这里所说的新《信访条例》(以下简称来的经验、教训和所遇到的问题,既要有效保“新条例”)是指2005年1月10日由温家宝总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建立良好信访程理签署第431号国务院令公布的于2005年5月1日序、确保社会稳定。”①这段话中有两个关键起施行的《信访条例》,旧《  相似文献   

8.
<正>日常工作中,领导和干部职工越过分管领导向更上一级领导汇报工作和业务的情况,被称为"越级汇报"。其表现形式有以下四种。一是更上一级领导因工作需要但一时找不到分管领导而直接找具体负责人了解工作和业务情况,具体负责人虽未向分管领导事先汇报,但必须如实向更上一级领导汇报工作和业务情况。此类情况暂称"被动越级汇报"。此类情况又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更上一级领导主动找,另一种是更上一级领导临时深入到该单位视察或调研。二是分管领导出差或培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0,(9):18-18
3月2日.北京市召开学习推广崇文区“信访代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决定在全市推广“信访代理制”。信访代理是群众将需要上访的问题向各级信访部门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进行反映.信访代理方为群众全过程代理.向有权处理机关和部门反映群众的咨询诉求.改“群众动腿,干部动嘴”为“群众动嘴,干部动腿”。  相似文献   

10.
<正> 近两年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新旧体制转换,利益格局调整,加之我州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人们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因而信访活动相对集中活跃,且呈多元化特点。具体表现为“三多一难”,即信访总量增多,每年上升10%左右;群众越级上访增多,尤其是赴州、省、京上访人员增幅较大;集体上访、异常信  相似文献   

11.
变“截访”为“接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访“与“截访“截然不同。“接访“,即接待上访的人;“截访“,是追堵越级上访的人。现实生活中,一些群众在当地逐级反映问题,常因干部敷衍了事被置之不理,或者因为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而不了了之。笔者曾和一位越级上访者聊天,他  相似文献   

12.
2022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22年2月25日正式面向社会发布,《条例》对推动信访工作信息化与智能化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对信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阐述,针对目前信访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有效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3.
然玉 《决策探索》2014,(9):69-69
4月23日,国家信访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据介绍,这是国家信访局针对类似问题首次出台系统化的专门文件,今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规定,信访人应采用走访形式,到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上一级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  相似文献   

14.
群众“上访”是老大难问题。近几年,上访案件逐年增多,让不少地方领导感到焦虑又手无良策。为了转变这一被动的处境,许多地方采取了领导“下访”的行动。这一做法的出发点是很明确的,就是要将问题解决在基层,体现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真切关心百姓的工作思路,并对存有“上访难”这一传统的信访制度进行了有意的补充。作为领导,能纡尊降贵,到基层现场办公,体察民情,  相似文献   

15.
刘卓 《办公室业务》2021,(1):181-182
本文简要阐述了规矩和机关规矩的含义,以越级行事的微观维度,分别从“上越下”和“下越上”两个方向,分析了越级行事这一具体表现对机关规矩的负面影响,强调了遵守机关规矩,避免越级行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检察日报》刊登了一幅新闻图片。图片中是一堵墙,这堵墙位于北方某村,有些破败斑驳但同时也显得有些气势,墩严的土砖墙上,赫然用“钢叉大字”写着“……,越级上访严惩!!”后面的感叹号不是一个,而是两个。看来,标语中是刻意要强调这句话的重要和不容置疑,以表明制作标语的“基层官方”对这个事情的坚决态度和强硬立场。  相似文献   

17.
农民群众上访行为不规范,直接影响一个地方的信访工作秩序。影响各级党政机关正常的办公环境,影响社会政治稳定。近几年,各级各部门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信访条例》、《山东省信访规定》等信访法规,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从我们近期调查和平时掌握的情况看,农民上访行为不规范问题远远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调查分析,探索一些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建始县委、县政府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信访工作实践,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坚持边学边改,通过成立县委、县政府群众工作部和采取“1+4”工作法,不断完善工作体制、创新工作方法和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增强了信访工作实效,确保了全县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信访工作呈现出“四下降一好转”的良好态势,即“信访总量下降、重信重访下降、越级上访下降、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下降,信访秩序明显好转”。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从事具体接访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上访人大多数能够按照《信访条例》的要求,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如实地反映问题。但是,也有个别上访人不遵守信访秩序:有的先入为主,固执己见;有的缺乏修养,软缠硬磨;有的甚至对接访者苦口婆心的解释、劝说不但不领情,听不进去,反而不讲道理地与之顶撞。在这种情况下,接访者如果头脑不冷静,意气用事,很容易与上访人关系搞僵,失去上访人的信任,甚至激化矛盾,导致上访人到上一级组织“讨说法”。那么,面对上访群众的不理解,以为群众释疑解惑、排忧解难为己任的接访者,怎样做才能把…  相似文献   

20.
曹毓刚 《领导科学》2005,(12):22-23
信访工作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做好信访工作十分重要。同时,信访工作又是一项艰苦清贫、挨骂受气的“苦”差事。县一级要贯彻好新的《信访条例》,把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落实好,让“难”事变易、“苦”事变好,关键是要选好用好信访干部。我们采取用新机制催生新举措、用新要求用好新干部的措施选好用好信访干部,建立信访干部新机制,从而在化解基层矛盾、解决信访问题上取得了良好效果。一、用新机制催生新举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一些人民内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