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齊”通作是古代文字在无法规范的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历史现象。“齐”和“斋”是国家通过有关政府部门按照法定程序整理出来的规范化的简体字,它们之间不应再有通假关系。为了使古汉语中的通假现象不转嫁到现代汉语中来.凡用简体字排印的古籍,其中的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均应按现代汉语规范的音形义使用。  相似文献   

2.
江立中 《云梦学刊》2001,22(6):111-112
“齊”通作是古代文字在无法规范的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历史现象。“齐”和“斋”是国家通过有关政府部门按照法定程序整理出来的规范化的简体字,它们之间不应再有通假关系。为了使古汉语中的通假现象不转嫁到现代汉语中来.凡用简体字排印的古籍,其中的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均应按现代汉语规范的音形义使用。  相似文献   

3.
陈一  张君 《北方论丛》2006,(2):66-69
现代汉语“广狭同形”词语的实际运用中存在语义不确定、违反同一性原则的广狭并用等不规范情况;多种影响较大的汉语词典对“广狭同形”现象的处理也存在不完善、不一致之处,相关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也谈“为了”——与詹重正同志和木央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是一个使用频率比较大的词,对它的词性的看法如何,直接关系到单复句的划界问题,关系到承认不承认有“为了”关联着的目的复句问题。从目前已出版的三部影响较大的现代汉语教材来看,张静先生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列有目的复句,肯定了“为了”是表目的关系的连词;黄伯荣、廖序东二位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虽然列有目的复句,但表示目的关系的关联词语表中未列“为了”,例句中也没有表目的分句在前的类型,可见,他们是  相似文献   

5.
从数量上来说 ,《水浒传》的“些”族词多于现代汉语。从使用频率上来说 ,《水浒传》的“些”这个词的使用频率比现代汉语要高 ,使用范围要广。《水浒传》中“形容词 +动词 +些 +名词”中 ,“些”的语义指向形容词 ,而在现代汉语中 ,“些”一般移至形容词后 ,或用“点”。《水浒传》中“些 +名词”能单独作主语 ,而在现代汉语中 ,“‘些 +名词’不作主语 ,常用‘有些 +名词’代替”。《水浒传》中的“些”族词显得不对称。  相似文献   

6.
联合短语与联合复句充当句子成分,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容易产生分歧,搞清其区别,很有意义。笔者提出如下讨论,请批评。 先看例句: ①习惯了的东西,坏的不觉得坏,好的不觉得好。 这个句子的主语部分是“习惯了的东西”,谓语部分是“坏的不觉得坏,好的不觉得好”。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认为:这句的谓语是“由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联合短语充当的”。(见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版),第128页)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不妥,提出来,与黄、廖二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慢道”、“慢说”和“漫道”、“漫说”两个词条。同时,我们发现《聊斋俚曲集》里也有“慢”与“漫”两个字形,而它们所代表的意义既有不同又有交叉。从词义的联系性和系统性出发,对俚曲集里“慢”和“漫”的实例进行考察,发现“慢”、“漫”都作为同样的两个词的书写形式而存在。作为学习和使用汉语典范的规范型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忽视了词义的系统性,在词条的收录上存在不确切现象,并且牵涉到了汉字的规范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群  尚国文 《理论界》2010,(5):144-146
现代汉语中的称谓体系十分复杂,各种称谓语都有其特征和适用范围,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应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称谓语。本文探讨现代汉语中"的"字短语作为职业称谓语的使用情况,而对这种"的"字职业称谓形式的语用特征及其演变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职业称谓语的社会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   

9.
论《水浒传》中的詈骂词“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中“鸟”用作詈骂词的例子共有一百七十八个。透过对这些例子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鸟”作詈骂词使用的情况不仅《水浒传》中存在,其它同时代著作中存在,而且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使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新时代的现代汉语教材特点,指出了教材语法章节中存在的印刷错误、逻辑错误,对不切合教学实际情况的编排提出修订意见,对教材中某些有争议问题或不妥之处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陈思坤 《云梦学刊》2000,(5):86-88,,98,
《水浒主》中“鸟”用作詈骂词的例子共有一百七十八个。对这此最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鸟”作詈骂词使用的情况不仅《水浒传》中存在,其它同时代著作中存在,而且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约束理论对汉语中的约束以及约束受阻现象进行了探讨。根据名词性词组的指称特点,可将其分为照应语、代名词和指称语。该三类词在句中的受约束情况各异。约束理论三原则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约束受阻是一种独特的约束现象,可分为强和弱两种。尽管汉语有其独特之处,有些句法形式和英语的不一致,但仍然可用普遍语法的相关理论对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马氏文通》建构了自己的元语言系统,充分体现了马建忠对建立汉语语法学和开创中国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马氏的模仿不是机械的,而是部分地继承了中国古代语法学说,结合汉语的实际,将西方的语法理论运用于汉语语法现象的分析;突显了汉语的“字”不同于英语的“词”,用“字类”替代了西方语法学中的“词类”;马建忠的“实字虚用”和“虚字实用”,直指“汉语实词不可分类”的事实;在字类中专设“助字”,体现了汉语助词与英语虚词的不同功能;“句读”及省、顿、次、式等概念,“为华文所独”,体现了中国古代文章学与现代“篇章学”的有机结合.马建忠较为成功地建构了汉语的语法体系,体现了“体用结合”思想.  相似文献   

14.
在先秦汉语中,人称代词或指人指物名词可以直接做处所宾语。而到现代汉语中,它们后面要加上“这里”“这儿”“那里”“那儿”,才能构成处所词语做处所宾语。本文追溯了从先秦汉语到现代汉语的这一历时演变,从中可以窥见汉语语法格局各个部分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写作的目的是想要确认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贯彻“同一性”原则的必要性,分析语法研究中由于违背同一性原则而出现的种种自相矛盾和混乱的现象,并谈一谈自己对如何贯彻“同一性”原则的粗浅看法。同一性,做为一种方法论的原则,除了六十年代吕叔湘先生结合语法研究中的论争,著文论述过以外,能够明确地从方法论角度  相似文献   

16.
论文学史热中的现代文学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文学史观讨论”和“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使陈旧的现代文学史观处于被改铸、修正的状态,特别是“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从不同于“政治标准第一”的视角重新评估有关文学现象和作家,对于开拓现代文学史研究及文学史观新局面具有启发意义。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某种宽容的素质,因此在对它的历史叙述中,也必然吁求着方法、角度、体例的宽容性和多元性。可这时期的现代文学史观的建设与开拓虽然相当活跃,却无法称为“多元”。此外,文学史观须具有可操作性,然而在这些讨论中,学者们指责了那种写文学史的人未必有自己史观的现象,而对那种光提出空洞的、想当然的文学史观却不顾其可否操作的现象指责乏力。这些观念上的缺憾导致了新时期现代文学史写作“热闹”而欠丰富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中 ,“加以”是一个形式动词。“加以”的受事者及其相关问题 ,“加以”的使用和组合情况 ,“加以”与另一个形式动词“进行”的比较 ,给形式动词“加以”的研究留下了一定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8.
“绩”字是古清入声字,变读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情况比较复杂。属于异读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曾两次对异读字进行审音,把“绩”字先后定为阴平和去声,引起字典和辞书对“绩”字注音的混乱。本文从“绩”字历史来源的角度进行探索,提出自己对“绩”字读音问题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蒋翃遐  师彦灵 《兰州学刊》2002,(3):69-70,55
一、英汉在造句方面的差异1.词类选择上的差异汉语和英语在词类选择上的最大差异表现在汉语多用动词表示动作 ,而英语表示动作的方式则多而灵活。汉语动词丰富 ,因此中国人很擅长使用动词 ,句子往往以动词为主 ,如“坐山观虎斗”、“借刀杀人”等等 ,一个短语或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的情况在汉语中随处可见。英语表示动作的方式很多 ,如用名词、介词等。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 ,在英语写作中 ,学生不由自主地大量使用动词 ,造出了许多虽然符合英语语法结构要求 ,但却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Familieslivingupsta…  相似文献   

20.
古代汉语有代词,现代汉语也有代词。它们之间的用法大体是相当的。这说明了汉语的继承性。但是,细究古代汉语中的代词的分类、形式和用法,它们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本文通过分析文言文中的例句入手,较为系统、全面地概括了这些差异。特别重点讲述了古代汉语中的无定代词和辅助性代词的用法。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划分这两类代词了。这对学习古代汉语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