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易名 《社区》2008,(32):39-39
巴基斯坦有个古老而神秘的蛇人部落,他们崇拜蛇,把蛇视为“神”的化身;而且对于他们来说,蛇就是生活的依靠,对它们就如同对自己的亲人一般。“蛇人”群体被称为部落,是因为这种表演艺术的从业者数百年来已发展出许多独特的习俗和仪式。每当“蛇人”家族中有男孩出生,人们便在他身上滴几滴有毒的蛇液。“蛇人”们相信这会帮助他生来便具备辨别蛇性的能力,并增强婴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蛇”意象是独具岭南特色的动物意象。“蛇”意象在岭南诗歌中多次出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蛇”意象的审视角度与态度都不同。通过对外籍诗人与岭南本土诗人两大群体诗作中“蛇”意象的比较,分析其差异点,并探究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经不起推敲的“高祖显灵”; 河南省商丘地区的芒砀山上,有一块“斩蛇碑”。相传当年汉高祖刘邦在这里斩过一条大蛇。由于此碑的奇特景象,被称为“华夏一绝”,并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相似文献   

4.
经不起推敲的“高祖显灵” 河南省商丘地区的芒砀山上,有一块“斩蛇碑”。相传当年汉高祖刘邦在这里斩过一条大蛇。由于此碑的奇特景象,被称为“华夏一绝”,并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相似文献   

5.
一 《山海经·海外南经》:“南山在其东南,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恩平郡谱》:“蛇谓之讹。” “蛇”何以号为“鱼”?“蛇”何以谓之“讹”呢?这种发音,不论读“鱼”还是读“讹”,都不象汉语。从地理上看,上述二书记的是古越人活动区内的事,很象是古越语。 《山海经》大约成书于战国,属于先秦时代,关于“蛇”字的记音,当时的汉字读音属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08,(6):13-13
蛇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一谈到蛇,人们既感到恐惧,同时又充满好奇心,因为它们所具有的某些“特异功能”的确惊人。  相似文献   

7.
蛇年品蛇联     
田大金 《老友》2013,(2):55-55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对偶语句.每逢喜庆佳节,人们都喜欢贴对联.文人雅士相聚在一起时,往往互出联语求对.有时候用十二生肖作联语,试对方才学。2013年是农历癸巳年.俗称蛇年。虽然“蛇”与“折”同音,是个不吉祥的字.但蛇联也不少。现将我搜集的几副蛇联与诸位共品赏。  相似文献   

8.
两姐妹与蛇丈夫——"蛇郎”故事的中华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郎”是一个覆盖欧亚土陆,以它的奇光异彩与丰富内涵为世界所注目的幻想故事.中国“蛇郎”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有关文献记载的“蛮”字语义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古汉语“蛮”就是藏缅语“人”之记音。同时就“蛮”的文化现象进行考察,认为“南蛮蛇种”就是蛇龙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10.
陈逢楚是个极普通的名字。但就是这个普通人,凭借自己的胆识和智慧,创造出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事业——福建省尤溪县永吉蛇园。他的成功奥秘何在?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深山里,采访了被誉为“毒蛇王”的陈逢楚。他虽然人在深山,却拥有全套现代化办公室没备:电脑、传真、手机等,成了龙溪农民上网第一人。现在不少人“谈蛇色变”,但据有关信息来看,蛇的行情看好,全国掀起了吃蛇热,仅以他的家乡尤溪县来看,  相似文献   

11.
说起蛇,多数人都会感到恐惧。偶尔在野外路边遇到蛇,人们也是远远躲开,惟恐被它咬上一口。但是,在闽台一些地区,人们却把蛇尊为保护神顶礼膜拜,甚至有与蛇交颈而眠的习惯。 前不久,笔者来到福建省平和县三平村采风。三平村周围森林茂密,生长着一种黑色无毒蛇,大的一米多长,小者尺把长,它们经常爬进“寻常百姓家”。村里男女老幼视蛇为平安、吉祥的宠物,有的尊称蛇为“侍者公”。老年人带着骄傲的口气说,只有交上好运才会有蛇光临。自古以来,当地人禁止打蛇杀蛇,谁违了禁,会被长辈呵  相似文献   

12.
释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九字象蜥蜴,古人以蜥蜴象征阳物;也字象蛇形,古人以蛇象征女阴。夏代巫觋操蜥蜴和蛇舞蹈以娱神,故夏巫以“九”名。殷商巫觋承此传统,缘九、鬼同音而称巫觋为“鬼”,九、鬼都是巫觋。大禹为夏巫祖师,故后世有“淫湎”之目。殷人为表示大禹巫觋祖师身分,以及由此包含的“淫湎”之意,便造了从九、从也的禹字。  相似文献   

13.
(一)蛇住“楼房”较适宜。能否给蛇造个理想的窝,是养蛇成功的关键。蛇惰懒成性,饱食一顿后盘蜷在窝内连续几天,甚至十几天不动,直到腹内的食物完全消化掉,才会再爬出窝外觅食。可见,蛇窝对蛇很重要。我和家人在多年养  相似文献   

14.
蛇的趣闻     
意大利蛇城:意大利城市哥酋洛因为有着无数的多种多样的蛇,被人们称为蛇城。在市中心的一座纪念碑,耸立着驯服巨蟒的捉蛇人圣多米尼克的雕像,碑身、碑座盘缠着几条活蛇。该城每年5月举办一届“蛇节”,届时每家把自己喂养的蛇放出来,任其满街爬行。行人手上也都拿着几条蛇,身上盘着蛇,夸耀自己的蛇有多胖、有多美、有多灵巧。哥酋洛人世代养蛇,靠表演蛇技、贩卖蛇药为生。  相似文献   

15.
“大蛇花”是土家织锦传统纹样中一个较为独特的艺术形象。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审美文化内涵,它是土家族远古巴蛇图腾崇拜的历史见证,寄托了土家先民对蛇超乎人类生存与繁殖能力的钦佩与羡慕之情。传递出土家人生存繁衍的本能理想。  相似文献   

16.
小石头和哥哥正在看电视。电视里出现了裹包头巾的男子一吹笛子,眼镜蛇就从罐里钻出来跳舞的场面。看到这场面的哥哥说:“没有笛子,你能让蛇跳舞吗?” 咳!这叫什么话?怎么能让蛇跳舞呢?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中有字,人们释作“它”。“它”就是蛇。《说文》:“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 甲骨卜辞里也是相问“有它”、“亡(无)它”。看起来这个字就是“蛇”了。蛇即虫,甲骨文虫,它是一字个。因此,亦即,止字古文作,所以字即  相似文献   

18.
古籍中兽名“天狗”是今狗獾,“龙羊”是盘羊,“活褥蛇”、“褥特鼠”是红颊檬;鸟名“信天缘”、“信天翁”、“青翰”、“鹚”、“鹛”是苍鹭,“鸽”、“鸽鸹”、“赤颊”(鸽鸡)是白枕鹤,泽虞是骨顶鸡,鸟臼是燕卷尾。  相似文献   

19.
历来的神话传说都记载到太昊伏羲定都宛丘,但其原因不明。通过文学人类学的四重证据法,重点分析《诗经》中与“宛丘”相关的两首诗歌《宛丘》与《东门之枌》,发现“宛丘”与“蛇”具有象征对应关系,它主要通过“宛丘”本身的丘名,“宛丘之上”“宛丘之下”“宛丘之道”的空间布局,宛丘之“栩”的存在,在宛丘的“婆娑”舞蹈来象征和模拟蛇的...  相似文献   

20.
《捕蛇者说》一文共用了十六个“而”字,而且用法很灵活,值得注意。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四”把“而”所表示的关系分为并列、修饰、顺承、转折,我们按照这一要求,将课文中用“而”字的句子摘录出来,谈谈肤浅的认识、 ①黑质而白章。 这句话的主语“蛇”省略了,“黑质而白章”是复杂联合词组充当句子的谓语,这里的“而”表示并列关系,不能译成现代汉语。全句可译为:“(蛇)黑质的底子,白色的花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