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内涵发生重大变化,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着眼于新的实际,更新了发展理念、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提出和发展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思想,标志着我们在处理经济建设的好与快关系的理念和准则上实现了重大战略转变,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意义,转型发展取得了可喜进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内涵发生重大变化,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使内涵发生重大变化,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内涵发生重大变化,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科学发展观。这种改动使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是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两型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内在统一的。从理论上来看,两者的内涵、本质是统一的。建设"两型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从实践上来看,4年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探索过程,为实现并加快湖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现实基础。随着"十二五"时期的深入推进,我们要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为抓手,加快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应用经济学特别是产业经济理论,就“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深刻内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系统研究。论文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指在国民经济承载能力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尽快发展”的观点;界定了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方式不同内含;作者采取理论与实证结合的方法,从四个方面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又重大的战略任务”进行了充分论证;论文按十七大精神,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思路与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经济形态背景下 ,选择了各具特色的生产力发展战略 ,对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不同的作用。通过对三代领导集体的生产力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 ,可以得出结论 :只有切合经济形态特点的生产力发展战略 ,才能充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如何推动城镇化进程,确保实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城镇化战略目标及我国经济转型期与结构调整期的平稳过渡,是我国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能否做到相互适应、相互协调、良性互动,不仅影响着我国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也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结构,更关系人民切身利益和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该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说明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揭示未来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更高层次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人是经济增长的工具还是经济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在生产力发展初始阶段的增长型经济发展观中,人是经济增长的工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来的综合发展观中,人既是经济工具又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在物质生产能力充分发展、经济制度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类自身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文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具有多重的视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必须要按着生态文明的原则和方向发展。把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不仅可以弥补过去“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单项研究之不足,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从理论、实践和对策三个方面展开,其研究成果对理论的构建和实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突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的关注.本文根据区域经济理论的演进历程,在两条研究主线框架中,系统梳理了区域经济理论四个历史阶段的代表性观点,总结并构建了其发展轨迹的内在逻辑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经济理论进行了研究评述,以期对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当代问题,是一定国家和民族在开放条件下合乎规律的自主行为,是后发国家利用其后发优势而达到的生产力内在结构的质的飞跃。我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发展进程的顺序性和跳跃性相统一,发展方式的后发性与超越性相并存,发展特色的本土化和全球化相结合,发展途径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相并举。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缓解我国目前日趋严重的就业压力的现实要求,是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有效率的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农业现代化不仅是生产手段和农业技术体系的现代化,而且是农业生产组织的创新过程。现阶段,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仅是提高农民市场竞争力的需要,也是进一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化建设中,经济文化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支持。它反映的是人们的经济利益和经济行为规律,是指导人们经济行为的价值观念体系,它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与政治文化并列的一个子系统。利益兼顾性特征,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对现代化建设具有认识导向、启迪教育、调控约束、融合协调等功能,是促进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支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翔实和最新的资料分析和研究了香港目前的经济状况。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旅游中心,香港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其特殊的原因,例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由贸易和外汇制度、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律法规等,但其面向世界,背靠内地,长期得到祖国的大力支持,是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香港与内地经济的互补与联动,既为香港的繁荣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推动了内地的繁荣与发展。香港的回归,不仅对香港本身的发展、对港台和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经济发展动力论阐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完整的动力体系: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人民群众需要与利益的满足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外部推动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子动力相互结合、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形成合动力,由此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