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中国网络社团兴起的影响: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网络用户的增长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网络社团大量兴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中国网络社团的兴起对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社团的兴起有利于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力量的均衡,有利于公民社会行为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认为民主是一种精神或倾向,具有普遍性的价值,并作为一种制度则应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他肯定中国文化富有民主精神,但中国传统政治缺乏民主;他指出中国应该走中国式的政治民主之路;他努力于自下而上的民主之路,注重社会民主力量的启蒙和培养。梁漱溟民主思想是他作为卓越的思想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冬梅 《江海学刊》2012,(3):122-126
随着互联网知识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作为第三部门的民间组织突破了传统的实体组织形态。在各种形式的网络交流平台上,具有一致行动能力的网民自愿组成的非实体性、非营利性的网民联合体正逐渐形成一种民间组织的新形态——网络"类民间组织"。按照运作模式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各种形式的网络"类民间组织"可以划分为常态公益型、常态互益型、临时公益型和临时互益型四种类型。作为一支正在兴起的社会力量,每一种类型的网络"类民间组织"对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都正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对于它的认识和研究是时代发展提出的崭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治仪式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中,对权力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由各种权力关系所引发的合法性的构建或颠覆,都产生着巨大而隐蔽的影响.在各种政治仪式之权力策略的施行中,象征既是被激烈争夺的权威性资源,也是塑造和呈现政治文化及其价值理念的重要力量.更为关键的是,"仪式化"扩展了政治仪式的作用范畴、深化了政治仪式的影响程度,赋予各种实践活动以政治仪式的内涵和属性,通过对象征之多义性的控制,使整个政治生活空间成为一种象征权力网络.  相似文献   

5.
荣格对当代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荣格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学家,他的学说已远远超出医学心理学的领域,而对20世纪的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等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赞布里斯基认为荣格对当代人文学科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的:①对无意识的理解。无意识是实在的,通过间接显现,并通过“果实”来认识;通过想象产生出象征,心理象征的意义具有超越的意义。②对人类社会的邪恶和悲剧的忧郁而阴黯的感觉。道德与宗教也不足以振拔沉沦已久的人类精神,而需用艺术和审美的态度去使许多东西成为意义不确定而永远有待阐发的象征。③荣格本人对精神的无穷无尽,令人惊异的创造力的敏锐感觉和浓厚兴趣。通过自性的创造力,赋与了艺术作品一种拯救性的价值和力量。荣格对人类精神现象的高度尊重,即对精神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尊重,使人们认识到,不再把精神现象的起源、性质和意义仅仅归结为精神以外的某种东西,就能摆脱因精神失落而产生的种种痛苦,找到重返家园的悠悠归路  相似文献   

6.
"网络社会"具有网络化社会、互联网社会和互联网社群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网络化社会指的是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网络社会;互联网社会指的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并存在于互联网空间中的网络社会;互联网社群指的是存在于互联网空间中的一个个具体的网络社群.  相似文献   

7.
在公民社会浪潮的推动下,利用大众参与的力量,形形色色的NGO逐渐呈现在中国公众视线中.而伴随着整个社会志愿精神的扩散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基于互联网开展工作的网络草根组织开始大量涌现,并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创新.对网络草根组织生发机制的探讨,将有助于对其组织形态和运作机制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袁峰 《社会科学》2007,20(1):37-44
网络技术如同当时报纸、广播、电视出现之后对世界的影响一样,已经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工具。网络技术以及特别仰仗这一技术的知识经济也正在不同程度地进入并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许多国家的学者密切关注着这种技术、经济和政治之间内在的动态联系。中国即将在几年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大国,从政治学的视角对网络技术及知识经济在现代社会产生的政治效应进行研究是具有前瞻性和现实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付茜茜 《天府新论》2020,(6):135-144
伴随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社会交往方式甚至话语体系等都不断被技术重构。在网络文化空间中,“人设”一词成为近年来较为热门的典型网络词汇,作为一种被设定的概念化符号形象,它通过特定人物的媒介展演而吸引不同的受众群体,在无形中进入大众消费端,进而转化为符号资本与经济价值。网络“人设”符号的出现,是数字经济时代符号消费产业对于网络文化环境强有力的适应和经营。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文化症候,它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鲜明特征,“人设”符号消费虽鲜明体现于精神层面,却能在资本市场和受众市场形成强大力量。本文将对网络“人设”从概念到符号资本的媒介建构过程进行深入阐释,通过对“人设”符号的理论阐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下网络文化症候、媒介舆论环境与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政治时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殷安阳 《中州学刊》2002,(3):147-149
网络政治是社会政治生活在网络时代的重组,网络使每个人都可以具有影响社会的强大能量。在互联网时代必须形成世界性的法制和法治,使之成为人们可以控制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使人类社会步入了网络社会,网络经济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并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网络神话。网络基于它特有的内在本质,同时承载了技术与经济二重属性,这二重属性的交互作用使它作为一种越来越被认同的力量,成为全球性转变中成长起来的具有新质的生产方式,并对以往社会生产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新主张、新论断和新观点,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习近平网络战略思想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包括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互联网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等。习近平网络战略思想包含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战略目标、核心任务、依靠力量等,有力地推动了"互联网+"模式的发展,为我们建设网络强国指明了正确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人类生活方式。然而,在当前的互联网生活中,人的符号化,人际关系的虚拟化,人被互联网支配,以及人受制于信息环境等现象无不显示着互联网生活具有多面性,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支配和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创造互联网的初衷是为了实现自由,自由是互联网生活的真谛。人们想要享受真正的互联网生活,实现网络自由,必须消除互联网生活的异化,重构互联网生活,回归互联网的真谛,构建合理的互联网规范。引导人们实现网络自律是人类实现网络自由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红"作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构成象征,是中华民族特有之色彩,更作为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构成象征,是中国共产党特有之色彩。其折射的内在精神品质和精神价值,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有利于塑造精神价值,锤炼品性修养;有利于推进"四自"教育,营造环境氛围;有利于牢记使命担当,强化责任意识,对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和激发他们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史价值的本质应从生成论和功能论角度说明,历史价值是历史主体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历史客体对增强主体的本质力量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历史价值的三种存在形态,分别是自然物质价值、社会政治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邵晖 《理论界》2010,(4):6-9
中国正在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与法制道路,需要关注各方面对其的影响,而网络公共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力量,其所具有的特征与潜力,必然成为中国民主法治发展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通过对中国现实过程的观察与论证,正确梳理和分析网络公共舆论同当下中国民主进程的影响和互动,积极推动网络公共舆论发挥重要的民主功能,将使其能够更加合理、合法地促进与型塑中国的民主进程,对于巩固与建设中国的民主法治之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中的关羽是后代关羽形象符号化的载体。《三国演义》的广泛影响,则使关羽形象在文学领域逐步象征化、符号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代言人,最终,在关羽崇拜中,关羽形象演绎成至圣至神的宗教神灵,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丰富而又深刻的信仰力量。  相似文献   

18.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在加强对现实社会治理、加强对现实群众领导的同时,必须顺应网络社会的特点,提高对网络社会的领导力。要求树立平等、开放、自信的理念,融入“互联网政治”新空间;主动抢占网上制高点,提高对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积极应对网络民意,开辟与网民沟通的新渠道;消解网络广场效应,引导和平息公共舆论事件;善于调动网络民间力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这将使互联网成为创新社会治理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正能量,凝聚各种力量“顶起”一个富有建设性的网络社会。  相似文献   

19.
广告传播:符号秩序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泓 《东南学术》2002,(3):39-43
广告的各种知识、意义和符号结构与整个社会和文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广告通过符号资本/文化资本的方式 ,来建构社会消费的观点和信仰 ,进而通过控制意义、操纵意识形式 ,使得社会的控制得以保持和完成。在一定意义上 ,作为消费文化媒介的广告在传达其符号象征时就和语言一样成为了一种含义秩序。正是由于广告本身包含着商品以外的建构含义秩序的功能 ,使得广告传播过程蕴含有对社会文化价值系统的控制力量。本文从消费文化出发 ,探讨广告与符号秩序建构的关系 ,进而对现代广告传播进行一种社会和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化阵地的产生是适应网络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人类所创造的宝贵的财富。也是网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这一独特舆论宣传阵地,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途径,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