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关于连体修饰语中时态的确定,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日语学习者经常感到困惑的语法问题之一.影响连体修饰语时态确定的因素有哪些,选择连体修饰语时态的基准是什么,文章结合主句时态、从句谓语动词的性质、被修饰名词的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得出对日语教学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日语中的形式名词有很多,常用的形式名词有:の、こと、もの、ところ、わけ、はず等,由于形式名词不表示具体的意思,在使用时一定要跟在具有实质意义的连体修饰语的后面使之具有体言的性质,因此也是困扰日语学习者的难点之一。而形式名词中的「ノ」和「コト」由于使用频率高,掌握这两个形式名词的用法极为关键,本文主要以形式名词「ノ」和「コト」为例,通过举例论证浅谈其用法及规律所在。  相似文献   

3.
日语中的动词除了作为谓语出现在句末,还可以在连体修饰句中出现。通过具体例句,从主名词的角度论述了连体修饰句动词的时制问题,分别是相对名词、内容句名词、关系句名词、特征名词等几方面,从中发现,修饰句中动词的时制比较复杂,往往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实际使用中需要认清主名词的内在特点,注意主句事态与修饰句事态发生的时间先后,以及相关固定用法等。  相似文献   

4.
关于事物的有无界和动作的有无界的对应关系,在英语中,如表示有界动作,名词化后可以加不定冠词“a”;如表示无界动作,名词化后不能加不定冠词。在汉语里,动词和名词一样可以在前面加数词“一”,使原来表示的无界动作变为有界动作。而在日语中,使无界动词表达的无界动作变为有界动作的最好工具就是格助词“マデ”。“マデ”必须与无界谓语匹配,“マデニ”必须与有界谓语匹配。作为此规则的延伸,持续体即“シテイル”句在深层结构中要求“マデ”格,完成体“スル·シタ”句在深层结构中有条件地要求“マデニ”格。语言使用中违反上述原则即为偏误,纠正偏误的方法或是调整谓语的有界无界,或是调换“マデ”、“マデニ”。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动词+补语的形式,以及动作行为通过动词显性化表现出来的情况特别常见。这两种情况在翻译成日语时却往往采用名词或包含动词成分在内的复合名词短语形式。通过具体的翻译实例对上述两种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认为有时候汉语中的动词和动词短语并不直接翻译成相对应的动词形式反而更为自然地道。这是因为在汉语中,某个动作行为的行为阶段和结果阶段通常典型地采用结果补语和方向补语的语法形式使动作具体形式化,而日语倾向于不把动作直接表现出来。该现象的分析对具体的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日语修饰语中,修饰和限定体言的成分称为连体修饰语,修饰体言以外的成分称为连用修饰语.本文以陈生保、胡国伟、陈华浩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日语专业高年级教材《日语》(第六册第1-10课)为语料,从结构内关系与结构外关系、限定与非限定修饰两方面考察、分析了连体修饰中的名词修饰小句.  相似文献   

7.
Halliday在其著述中并没有充分关注非限定成分,对动词-ing形式在名词词组中作前置修饰成分和后置修饰成分的研究更显简略,他认为动词-ing形式在名词词组中可作修饰语和类别语,这时动词-ing形式可转化为作性质语的级转移关系小句,形式为“thing+which does/is doing”(如a sleeping dog)。但对于另一种情形(如a sleeping bag),原先的“thing+which does/is doing”难以解释,只能以“a bag (which is used) for sleeping”来解释。本文拟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动词-ing形式作为前置修饰成分的这两种情形及其不同的形式进行探讨,考察其相同形式下的不同意义与功能。   相似文献   

8.
以汉日同形词“再三”为研究对象,基于语料库实例,从共现动词、语法功能、复句前后关系3个角度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与“再三”共现的动词语义大多和表言语、思考、交际的动作行为有关,在非自主动词的共现上日语比汉语明显,该差异可从两种语言的认知模式上找到原因;在表转折关系复句中,日语[再三]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汉语“再三”;汉语进入“V+再三”格式中的动词在音节和语义上有选择限制;日语[再三]的否定和肯定形式表相同义,但生成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9.
在中文中 ,修饰名词的成分称作“定语”;在日语中 ,修饰名词的成分称作“连体修饰成分”,两者在句子结构上承担的功能和意义大体相同 ,即起到修饰、限定名词的作用。然而 ,中文的“定语”和日语的“连体修饰成分”在结构和意义上并非完全对应。本文将以日语的“内在关系的连体修饰结构”为中心 ,探讨其与中文的对应关系 ,旨在寻求在这方面中日文互译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前言 现代汉语的定语、状语是修饰语。在句子中起形容、修饰、区别、限制等作用。其语法意义在于限制或描写中心语。如何正确区分定语和状语,这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至今仍未圆满解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学者及语法学界的同仁。 1.当前语法学界的观点 1.1 什么叫定语、状语?《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持这样一个观点:“名词前的修饰语是定语;状语是修饰动词的。”这与“中学暂拟语法系统”的观点一脉相承;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下的定义是:“名词性偏正词组中的修饰语叫做定语;动词性偏正词组中的修饰语叫做状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的观点是:“定语是  相似文献   

11.
浅议“数+形+量+名”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组修饰名词或名词词组结构嵌入状态形容词,就变成了"数词+形容词+量词+名词"结构,本文将试着讨论此结构语形、语义、语值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与法语的存现句有共性,均可描述场景,表示存在、出现、消失、变化。文章主要是探讨差异。汉语的存现句的前段是表处所与时间的名词,在句首多作主语,少数作状语;这些词语在法语中只作状语,放到句首句尾均可,在“il y a”结构中只能放在句尾。处所与时间名词同时出现时,汉语中必有一个是主语,另一个是状语;法语中两个全是状语。汉语存现句的时间名词对动词没有影响,法语的时间状语对动词有时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讨论首字为"不、无"的双音节词的结构类型.我们认为,多数情况下,"不"后跟动素和形素,构成偏正型合成词,"无"后跟名素,构成动宾型合成词;但"不"后也可以跟名素,"无"后也可以跟动素、形素,其结构类型应具体分析;还有一些语素意义不明的双音节词不宜讨论其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4.
论题试图从“NP+在+处所词+VP”结构的语法分析、“在”的历史演变和“在”的方言用法三个方面论证副词“在”是从介词“在”衍生而来的.演变的轨迹似乎是:从唐代开始,人们用“在这(那)里+ VP”表达在这(那)里某种动作正在进行,由于其在口语当中被大量经常地使用,出于表达简洁的需要,在长期使用当中“这(那)里”逐渐脱落,至近现代形成“在+ VP”的表达正在进行的副词用法.  相似文献   

15.
"副+名"结构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中的“副 +名”结构可以拿名词为切入点分为三类 :一 ,程度副词 +抽象名词 ;二 ,程度副词+具体名词 ;三 ,程度副词 +专有名词。本文对这三类结构分别从语义学方面对类别定义、形成原因、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最后对这三类的异同点作出归纳总结 ,并预测了各自可能存在的时间长短  相似文献   

16.
论"写作"     
"写作"一词,有动词、名词之分.中国人一般将"写作"视为动词,而把"写作"作为名词来运用与研究则比较晚.若对名词"写作"重新思考,不妨可把"写作"看成是写作主体运用文字符号描述第三世界(或日世界3)的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7.
“家”是中古、近代汉语时期十分活跃的名词后缀。古农书《司牧安骥集》里“家”可与脏器名词“肺”、“心”、“肾”等以及五行名词“金”、“火”、“水”等组成“肺家”、“心家”、“肾家”、“金家”、“火家”、“水家”等词语,其中的“家”,无任何实义可言,是典型的名词后缀。  相似文献   

18.
“なる”是日语动词中最基本的一个,为自动词,其用法基本上与他动词“する”相对应。日本人喜欢用“なる”,而且日语中由“なる”构成的表达方式也很多,体现了日本人思维习惯的一个侧面。笔者从语言形式上对“なる”表达方式进行分类并加以辩新,试图对其表达方式有一个较全面的论述,以便于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日语,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死活+VP”格式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的“死活+VP”格式在语义表达方面,表达背离性的“结果义”和一致性的“行为义”;在语用功能方面,该格式普遍具有凸显“VP”的功能,同时表“行为义”的“死活+VP”格式还具有特殊的“反驳”功能;在句式联系方面,表“结果义”的“死活+VP”格式不能形成取舍句,而表“行为义”的“死活+VP”格式一般能形成取舍句。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指出,时间范畴可以根据人的不同时间观念细分为时体范畴和时间系统两部分;时体范畴是一个语义范畴,可以通过词汇手段或语法手段来表达;对先秦汉语的时间范畴研究应以时体范畴研究为重点,研究中应当对语料进行区分,采取以时体范畴统摄时体表达手段的做法,对时体表达手段的研究应当定其性,别其异,释其理,并最终建立一个能概括先秦汉语时体范畴的表达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