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宋末年,严羽首次提出“简斋体——亦江西之派而小异”之说,认定陈与义为江西诗派成员但又有所变异。宋末元初方回则说“古今诗人当以老杜、山谷、后山、简斋四家为一祖三宗”,从此确立了陈与义的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的地位。此论到了近代颇遭非议,如钱钟书先生就反对将陈与义列入江西诗派,中科院的文学史则把陈与义从江西诗派中划出来单独论述,并指出其对苏黄学杜门径不以为然的态度。其实这是没有准确分析严、方二人  相似文献   

2.
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延续了宋人注宋诗的优良传统,在当代史的视野下,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解释黄庭坚诗.史容将《山谷外集》由分体改为编年,在利用黄庭坚《山谷年谱》编年成果的基础上,对黄庭坚的编年加以考证,纠正了不少编年错误,利于读者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理解黄庭坚诗.史容又利用各种宋代史料,考证了黄庭坚诗的创作背景,点明了题旨,并重点解释了与时事相关的诗句,特别是使用典故与比兴的诗句.  相似文献   

3.
北宋党争与杜诗陶诗之显晦萧庆伟杜诗之显,至宋而极;陶诗之显,亦至宋而极,这是北宋诗坛颇令人瞩目的两股思潮。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云:“陶渊明、柳子厚之诗,得东坡而后发明;子美(杜甫)之诗,得山谷(黄庭坚)而后发明。”宋人尊杜,乃北宋中期儒学复兴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从吕本中到方回 ,是江西宗派学说内涵和外延不断明确延伸的发展过程。江西诗派是一个历时的概念 ,后人没有理由把江西宗派学说凝固在吕本中时代。方回举陈与义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的诗学依据 ,是因为南宋诗坛关于江西诗派学说舆论的充分铺垫和陈与义“诗宗已上少陵坛”的创作实绩 ,其深层的意义在于方回对黄庭坚及江西宗派理论的深切把握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在当时以及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获得不少人的好评。苏东坡说他“瑰玮之文,妙绝当世”,罗大经、吴之振等称赞他的诗能“自成一家”,刘后村尊之为“本朝诗家宗祖,在禅学中比得达摩”,连道学家朱熹也说:“山谷诗忒(太)好了”,而田雯、王渔洋和方东树等更许以“凌跨百代”,“独步千古”,可以和杜甫相媲美。但也有些评论家如张戒、王若虚、胡应麟、钱谦益、王应奎等把他贬得很低,甚至斥之为邪门歪道。确实“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解放以后,虽曾有  相似文献   

6.
在北宋以降的历代书法家中,黄庭坚应该是书写杜诗最多的一位。山谷书翰杜诗的"尚意"不仅表现在山谷的书学上,也表现在其诗学观念上。山谷书学宗怀素,诗学宗杜甫,在对杜甫的夔州诗推崇备至的同时,以顿挫的狂草笔法进行挥翰,用书法线条这一艺术形式使"沉郁顿挫"的杜诗风神跃然纸上,表现了杜甫夔州诗内在的极大张力。  相似文献   

7.
杜审言是初唐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与沈、宋、陈子昂齐名的一位重要诗人,兼之杜甫一再提到,特别是在《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中叙及不轻许人的大名家李邕极口称赏其祖的诗、尤其《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这首四十韵五言长律时说:“例及吾家诗,旷怀扫氛翳。慷慨嗣真作,咨嗟玉山桂。钟律俨高悬,鲲鲸喷迢递”。在上给朝廷的《进雕赋表》中称:“亡祖……修文于中宗之朝,高视于藏书之府,故天下学士到于今而师之。”而人之序杜甫诗者,亦每及其祖;提到杜审言时,更常及其孙。而谓杜甫诗出于其祖者,更不乏其人。如黄庭坚即径谓“杜(甫)之诗法出审言”。赵以夫云:“少陵之诗,是固天授神助;而发源实自于审言。审言之诗至少陵而工。”舒岳祥更谓:“诗必有‘家’也,家必有‘世’也。不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在诗学阐释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在历代特别是宋代诗歌注释重视诗学研究的学术背景下,以任渊《山谷内集诗注》为参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认为:史容《山谷外集诗注》总结了黄庭坚诗的重要用典技巧,并以"心解"的方法阐释言外之意,从而高度评价了《山谷外集》的整体价值;总结了黄庭坚诗高古、含蓄委婉的艺术风格,讨论了"换骨"说这一重要的诗歌创作理论;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对黄庭坚诗歌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庭坚,我国北宋诗界一代宗师,同时也是一位围棋名家。他不仅著有《棋诀》行世,而且写了不少咏围棋的诗篇。《奔棋二首呈任公渐》是为诗家、棋手所乐道的名篇。其二诗云: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无烟蛛丝游碧落,身如惆甲化枯枝。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这首诗是作者解叶县尉时呈赠给上司任公渐的。黄庭坚诗名大,棋名亦大,山谷棋艺在当时的文人圈中属于高手。苏东坡曾说过:“生子三不如人:着棋、吃酒、喝曲。”这“着棋”就是针对山谷等人而言的。山谷善弃,并不自夸;不过常有…  相似文献   

10.
“真是真非安在,人间北看成南。”这是黄庭坚为王安石鸣不平之语。历史却喜欢嘲弄人们,谁想到这句诗竟成了黄庭坚自身写照的谶语。宋、明以降,黄庭坚“诗文之显晦”,正所谓“人与运会合操之也。”(德馨《山谷全书·序》)但古之评家,仅从文学着眼,评其工拙、功过。而建国以后的三十年间,舆论几乎一律地否定其人,其诗,这是左的思潮在古典文学领域的一种反映。总结一下历史的教训,实事求是地把颠倒了的是非颠倒过来,或将有益于黄庭坚研究的现在与未来。  相似文献   

11.
论黄庭坚诗     
元丰、元祐之际,山现了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三个大家,是宋诗的极盛时期.而山谷一派尤能代表宋诗的特点,影响十分深远。《后山诗话》云:“王介甫以工,苏子瞻以新、黄鲁直以奇”。又称黄诗的缺点是“过于出奇”。把山谷诗的特点概括为一个“奇”字。但“奇”是表现在外的现象,需要进一步探讨所以“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平生不愿随人后,书法诗篇见异才。馀事填詞犹倔强(读去声),门墙肯傍大苏来?“不烦绳削而自合”,似此高踪未易寻。纵笔抒怀梅照眼,凄凉去国十年心。 (论黄庭坚词)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造诣甚高,与苏东坡齐名,后来成为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他也能填词,有《山谷词》传世,在宋词中也占一席地位。苏门四学士中(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以填词沦,秦观最为杰出,不过,他并未受东坡词风的影响,而是远  相似文献   

13.
本体论、文体论、主体论构成黄庭坚的词学理论。在词之根本上,黄庭坚提出词为“诗之流”的词学观,认为词是诗歌的分支、流衍,本质上与诗歌一致;在词的体式上,持长短句说,即词的句式长短不齐,而非近体格律诗的齐言句;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黄庭坚认为词是合乐可歌的。黄庭坚的词体论,表现为诗赋之间的文体定位、“道人意中事”的抒情性、以“清丽”为词美之标准、“体物浏亮”的形象描写。黄庭坚的词学主体论,包含三个层面:读书深思,有自己独立见解,不取媚于世;人格高逸脱俗,不依傍权贵求取功名富贵;有超凡的文学表现能力和独立的文学标准,不受世俗左右。与苏轼、秦观、陈师道、李之仪较为单线式相对明晰的词学思想、词学观相比,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词论最丰富、词学观最复杂,也是最具时代性的一位词学家。  相似文献   

14.
北宋任渊的<山谷诗集注>对黄庭坚诗歌的用事之法作了详尽深入的阐释,包括典故的继承与袭用、变化与生新两方面,并进一步揭示了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历"的诗法.<山谷诗集注>在诗歌注释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论山谷诗     
宋诗大家中,黄庭坚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他的山谷诗在两宋诗坛开宗立派,其追随者之多,对宋诗演变影响之大,两宋三百年间无人出其右;二是对山谷诗的评价歧见纷陈,其间褒贬悬隔,争议之激烈,也为宋诗中所仅见。这两点,第二点为人们所公认,需要加以说明的是第一点。庭坚在宋诗中可谓名声显赫,而最为后人所重视所乐道的莫过于他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长期被并列为宋诗的主要代表和最有影响的诗人,清人王士稹有两旬诗:“一代高名孰主宾?中天坡、谷两嶙峋”,特别表示对苏、黄并力推重,不作轩轾。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注重诗学思想与书法理论的精神互通,“免俗”是其文学、艺术观中一贯的主张和核心思想。山谷以重“韵”作为品评文艺作品的标准,在形式上则求“拙”。其诗论同书论中有通过诗、书外在现象来达到本质的观念,通过字句推敲、点画模拟来实现精神上相似,“自成一家”是他一生中对诗、书的不倦追求。山谷晚年的诗、书创作形成了互补,成为其情感表达的双重载体。  相似文献   

17.
陈师道作为苏门文学集团的重要成员,对当时所盛行的诗、词、文、赋、诗话、笔记等文体都有所涉猎,而以诗歌创作成就为最高,与黄庭坚并称"黄陈",被后世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研究论析陈师道的文学思想,对于深入研究苏门文学集团、南北宋之交诗坛状况及"江西诗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庭坚虽晚于王安石、苏轼,但其"山谷体"诗对宋诗特质的形成和确立,却有着高于王、苏的贡献。论及"山谷体",学界往往注意更多的是立足于江西诗派,强调其对诗法的追求。其实,相对于诗法,黄庭坚更注重主体情性的艺术表现:注重吟咏情性是"山谷体"之本质所在。与此相关,黄庭坚的诗形成了鲜明的文人旨趣。探讨其吟咏情性的诗学观及其指导下的诗歌创作,对于深入理解和揭示黄庭坚的诗歌创作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曾对江西诗学的态度,主要体现在对诗中典故的辨析和诗句来历的考镜上,可补《山谷诗集注》之不足,对我们正确解读黄庭坚、陈师道诗歌亦不无裨益。不仅体现了他渊博的学识,也间接反映了他对江西诗学"以才学为诗"的肯定。通过《能改斋漫录》对江西诗学有关诗学活动的转录,还可看出吴曾对黄庭坚风趣性格、某些作品流传影响的揭示。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的研究,从一九五七年至今年六月,除各家文学史、批评史的评述之外,有潘伯鹰的《黄庭坚诗选》(上海古籍,1957年版)与陈永正的《黄庭坚诗选》(生活·读书·知识三联书店,1980年香港版)专著两种;并各类研黄文章五十余篇,其中“文革”前的文章只占四分之一。一九七八年后的文章,有研究山谷诗论、山谷思想、山谷诗歌艺术与风格的,也有专门探讨其七律的创作、其词作、其某一时期的诗作或书法的。本文只就山谷的文学理论、文学创作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