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主要是对用氛基曦酸合成硫酸酮盆类衣面活性荆反应条件的研究,这些条件包括反应时问、反应滋度、加并摩尔比、催化荆等方面,通过实脸表明氛墓磺酸是-种很好的硫酸嘴化试荆,综合分析实脸结果,从而确定了该合成反应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2.
从南朝荆郢雍州侨、左郡建置看汉胡蛮的迁徙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南朝荆郢雍州侨、左郡建置看汉胡蛮的迁徙与融合张雄南朝时期荆、郑、雍州地区的民族迁徙与融合,是该地区汉民族形成历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①。荆、鄂、雍诸州包括长江中游及汉水流域的广大地区。东晋以来,由于遗民南渡,建置了许多侨郡。这些侨郡,“不依城土,多...  相似文献   

3.
“荆糯六号”是荆州地区农科所通过辐射育种的途径育成的优质高产糯稻新品种,1985年定名为“荆糯六号”。  相似文献   

4.
谢葵  杨尧忠 《中南论坛》2009,4(1):52-55
本文基于“一主两副”战略在荆州荆门周边形成的三极化发展格局,对荆州、荆门现实困局进行剖析,指出“两荆”要扬长避短,利用良好节点位置加强合作,实现自救,以市场手段破解发展困局,通过主动对接湘鄂三个发展极,使“两荆抱团、联动双赢”发展战略具体化,打造区域间强大的节点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福昌 《南都学坛》2001,21(2):8-13
在汉代的荆扬二州一带出土了不少牲畜圈 ,其中以猪圈最多 ,时间主要是东汉 ,比较集中地分布在荆州南部地区。这些牲畜圈的形制可分为三大类六个亚类。汉代荆扬二州一带所出土牲畜圈反映了当时的建筑艺术美、建筑材料的进步和牲畜饲养技术水平的提高 ,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汉代荆扬二州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湖南汨罗大荆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汨罗大荆方言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填补方言单点研究上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对其方言的研究能从语言交际和方言接触的角度为进一步研究入湘三峡移民的语言问题提供原始的语音资料。汨罗大荆方言的同音字汇反映了三峡移民迁入地汨罗大荆当地居民的语音面貌。  相似文献   

7.
助词"般"在比况结构中的相关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中,带有"般"字的比况结构一般是"XY"式,"SXY"式较少;"般"字结构只能作定语和状语,作定语时,通常带"的",作状语时,通常不带"的";受其修饰的中心语和"X"一般要求是双音节的词语.  相似文献   

8.
研究楚民族、楚文化史,往往要考虑荆楚作为方国、民族命名的来源。《诗经·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是古籍中较早称荆、荆楚的文例;金文《鼒鼎》铭文:“鼒从王伐荆”和《过伯簋》:“过伯从王伐反荆”、《艺驭簋》:“艺驭从王南征,伐楚荆”以及周原甲骨文中的“楚子来告,”是出土历史文物中较早见的楚、荆作为国族名称的文例。楚器中楚人自称“楚子”“楚公”及“楚王”,而不称“荆”,与以上敌国所称的“反荆”“荆楚”“楚荆”适成对比,称“荆”似有蔑视之意。《谷梁传庄公十年》:“荆者,楚也。何为谓之荆?狄之也。圣人立,必后至;天子弱,必先叛。故曰荆,狄之也。”十四年传又强调:“荆者,楚也。其曰荆何也?州举之也。州不如国,国不如名,名不如  相似文献   

9.
论荆楚精神     
荆,或楚,或荆楚,都是指的我国古代历史悠久,经济昌盛,政治稳定,文化发达的古国。据《春秋》所记,庄公之前称荆,僖公之后改称楚。《诗·商颂·殷武》则荆楚联称,如“挞被殷武,奋伐荆楚”、“维女荆楚”,故楚是荆的别名。对此,沈括作了注释:“……荆州宜荆,……荆或为楚,楚亦荆木之别名也。”可见荆楚既是旋名,又是国号,是长期存在祖国大地上的一个民族群体或国家实体。据《史记·楚世家》等古文献记载,楚旗的祖先是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高阳生称,  相似文献   

10.
钟芳 《社区》2013,(36):57-57
荆沙鱼糕在鄂菜中最负盛名,凡是到过湖北省的人几乎必食。前段时间,我到湖北出差,在荆州境内第一次吃荆沙鱼糕,给我的味蕾留下了一次难忘的记忆和享受。  相似文献   

11.
引用水泥水化热数据建立了水泥浆水化热模型,将具有一定厚度的井眼环状地层划分成轴对称三角环单元,应用热传导问题的有限元法和时域问题的有限差分法,编制了相应软件,实现了水泥浆水化凝结过程中的温度计算和预测。通过对计算结果分析得出:固井水泥浆凝结期间温度变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影响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地层岩石的热学性质、地层温度、初始温度与单位体积水泥浆量。利用这一方法可以进行注水泥结束之后水泥浆固化过程中各点温度的估算;对固井设计中,温度变化影响套管柱性能、水泥凝结过程中及凝结后性能的大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水泥土搅拌法是就地将水泥和软土搅拌在一起的加固软土地基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现场试验分析了水泥土的强度问题,供设计及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可打破现代混凝土发展的瓶颈,因此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 从聚合物改性、橡胶粉颗粒改性、纤维增韧、PVA纤维增韧4个方面介绍了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改性机理、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为深入研究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水泥生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废弃混凝土,并在1250℃、1350℃、1450℃下煅烧,模拟水泥烧成的部分过程,利用XRD、SEM等表征手段考察分析了混凝土掺入比例对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主要矿物形成的影响,并将煅烧生成的水泥熟料与标准熟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煅烧温度下烧成的水泥熟料中主要矿物的XRD特征峰明显,矿物形成正常,并与对比试样水泥熟料矿物的化学成分相近。不同比例混凝土代替部分生料烧制的水泥熟料组成及形貌的变化有明显的区别,30%混凝土替代部分生料烧制的水泥熟料因Al、Fe和Si元素含量较高而出现主要矿物粘结和熔蚀现象,阻碍C3S的形成,水泥矿物发育较差,而15%混凝土替代部分生料烧制的水泥熟料矿物发育良好,主要矿物粘结和熔蚀较少。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G级油井水泥及掺入外加剂时水泥浆滤液的离子成份和含量。考寨了水泥浆滤液与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的配伍性。通过对含有外加剂水泥浆滤液组成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减少滤液中的有害离子(Ca++,Mg++,SO4-,OH-等)浓度的断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民经济建设重要基础产业,水泥行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传统水泥生产模式对环境污染严重,水泥企业的循环经济管理过于强调循环改善带来的技术性的物质流动变化,忽略了与之匹配的经济性的价值流动变化。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揭示水泥企业循环经济内部物质代谢和价值流转的互动规律,构建基于“物质流-价值流”的循环经济价值流转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对于优化水泥工业生产流程,完善水泥企业绿色产业链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油田中后期开发面临的固井水泥环受腐蚀、脆性破裂的问题,采用水泥石抗腐蚀性分析、试件抗压和抗折强度实验,对胶乳改善水泥石的抗腐蚀性和韧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胶乳改善水泥石抗腐蚀性和韧性的机理。结果表明,胶乳水泥石比普通水泥石抗腐蚀能力明显提高;随着水泥石中胶乳加量增加,水泥石的脆性系数逐渐减小,抗折强度逐渐增大,韧性增强。m(胶乳)∶m(水泥)在1∶10~1.5∶10时,水泥石的致密程度最高,渗透率最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图乌高速公路白城绕越段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路用性能的要求,基于混合料骨架结构理论,在室内进行砂砾合理级配和不同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混合料综合路用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掺加适量粉煤灰和水泥,改善了混合料空间组构形态和其力学性能,提高了混合料抗裂性能.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在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合理性和可行性,说明了混合料空间组构模型的对材料配合比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水泥 矿渣二元体系水化产物体积分数的定量计算是理论预测其微结构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水泥 矿渣水化反应特征,文中给出了详细的计算表达式;采用热重 差示扫描量热(TG DSC)综合分析手段来验证所提表达式的合理性,并根据Jennigs Tennis模型(简称J T模型),给出了低密度和高密度C S H凝胶体积分数的定量计算公式,对水泥 矿渣二元体系中两种凝胶的相对量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水泥 矿渣二元体系中矿渣完全水化的最佳掺量为54.4%,两种凝胶的相对量随矿渣掺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在软黏土(黄土质粉质黏土、粉土和粉质黏土)地基上做了路基施工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重点探讨了在水泥搅拌桩法加固处理后地基的沉降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基底应力分布规律、地基加固效果等。得到如下结论: ①提出了水泥搅拌桩法加固处理地基离心模型试验的设计及模型制作方法。 ②由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的试验结果可知,水泥搅拌桩处理后的地基在施工期间可以完成大部分沉降,能够有效减少工后沉降,对工后沉降要求比较严格的工程而言,水泥搅拌桩法加固处理地基是一种有效的加固工法。 ③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出其结果可以作为在工程设计、施工时推导总沉降量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