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ANSYS FLUENT 16.0提供的欧拉两相流模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市政供水管道掺杂气体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管段中气液两相的瞬态分布、管段沿中心线的瞬态流速分布、两相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管段沿中心线压力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管段内气液两相的速度差是造成两相掺混的根本原因,并且导致水头损失增加、气液相互作用内能增加,从而使下游管段压力降低了约40%~80%。因此,可以通过监测下游管段压力降低程度,定性的分析监测点上游管段中气液掺混程度,从而预测爆管发生的可能性。管段中弯头部分存在空气滞留区即"死区",弯头角度由90°更改为135°时模拟管段中气液两相瞬态分布,结果表明死区可以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2.
外负载冲击对液压油缸管路系统造成较大的压力振荡脉动,管路密封、连接等受到不利影响。将液压油缸管路系统动力学方程中的参数转换成液容、液感、液阻3项,以"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为基础,与电路类比后建立起液压油缸管路系统的电路化模拟等效回路,通过仿真分析,得到各参数的动态响应及相互关联关系。结果表明:液容和液感均会产生较大幅值的压力振荡脉动,但两者的综合作用呈现较小幅值的压力振荡脉动,证明了液容与液感间发生了较大的能量互换,压力振荡脉动主要由液容和液感产生。为控制压力振荡脉动,需使油缸管路参数响应的频率与外负载的共振频率相同,并推导出外负载阻尼比ζ=1时,可使整个液压油缸管路系统具备调节时间和上升时间较适宜的控制性能,压力振荡脉动的频率接近零。研究结果可为液压油缸管路系统压力振荡脉动的控制及管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液类货物运输中质心位置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罐汽车运输液类货物是公路运输中最好的运输方法,但在运输中其质心位置的变化对汽车行驶横向稳定性的影响很大。在进行油罐汽车设计中,对横向稳定性校核计算非常重要,而对横向稳定性校核计算的关键是对运动中罐内液体质心的计算。本文对液罐汽车在行驶中质心位置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液罐汽车当处于非满载工况时,汽车在水平道路上转弯行驶时液体质心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丙酮为工质,对水平排管串联型分离式热管,在充液率为32%~179%之间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热管蒸发器和冷凝器管壁、加热和冷却风道出口截面等处的温度分布;分析了不同充液率下热管的工作状态;计算了换热量、传热系数,从而得出该分离式热管在以丙酮为工质、设定的加热功率为1400W、空气流速1.3m/s时,最佳充液率为70%~114%.  相似文献   

5.
根据某自卸车液压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基于Fluent软件对其集成块内浮动状态工作管路进行数值模拟,得出管路工作时的压力云图、速度云图和速度矢量图。通过分析油液产生压力损失的规律机理,找出工艺孔容腔和直角转向结构是造成压力损失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分析结论对该管路进行减小工艺孔容腔容积以及取消直角转向结构的改进,实现管路压力损失的减小。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关于合作现象中的起伏,C.Dornb曾在他的论文,中指出,当exp(-~(2MH)/_(KT))<1时(其中M表示磁体中自旋的磁矩,H表示外磁场强度),磁体正向自旋数N_1的均方起伏是正常的,即N_1的均方起伏与自旋的总数N同数量级.但当exp(-~(2MH)/_(KT))=1时,N_1的均方起伏将大于正常的起伏,即在N_1的均方起伏表式中将出现含有N~2的项.然而,我们探讨Domb的论述,可以发觉,从所用的近似  相似文献   

7.
NaCl薄层液膜下X70钢腐蚀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流阻抗法和极化曲线法研究了X70钢在NaCl薄层液膜下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C1-浓度的增大,促进了X70钢在溶液中的阳极反应,降低了电荷传递电阻和自腐蚀电位,腐蚀速率增大,C1-浓度大于0.20mol/L时,X70钢腐蚀速率反而降低.在0.20mol/LNaCl薄层液膜下,液膜厚度在1000-120μm时,阴极极限扩散电流变化不大,液膜厚度小于120μm,阴极极限扩散电流剧增;随着液膜厚度减薄,X70钢的腐蚀速率先增大后降低.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使用迭代法计算多组分精馏塔全回流稳态解的方法,计算中抛弃了恒摩尔流假定并考虑了塔釜、塔板和回流槽的持液量;全回流稳态解为精馏塔开车过程动态模拟提供了最佳初值。为精馏开车过程的优化处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Y型气流式喷嘴对氯化聚氯化烯(CPVC)氯化液的雾化性能。实验结果显示:粒径的累积体积服从R osin-R amm ler分布;当氯化液质量流量一定时,滴径随蒸汽质量流量的1.346次方单调减小;蒸汽质量流量一定时,滴径随液体质量流量的0.371次方单调增加。通过对雾化过程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三参数经验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最大相对误差为12.8%,平均相对误差为3.93%。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可从硫化钠脱硫残液中直接回收硫的方法。控制吸收液中硫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摩尔比在1.1左右,调整pH值在1左右时,以反应开始时加入的硫离子的质量为基准计算的硫产率可达102%。  相似文献   

11.
小井眼长水平段水平井+ 分段压裂的开发方式在大牛地气田的开发中取得了理想效果,然而仍然存在一系 列的问题,尤其是水平段后期的摩阻扭矩控制问题。以理论分析和实钻工程特征为基础,建立了摩阻扭矩分段计算 模型,并对水平段长度、轨迹剖面、钻具组合和钻井液流变性等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平段长度的增 加,钻进和起钻的摩阻扭矩均在增加,当摩阻扭矩不再增加时,此时便是水平段的极限长度;随着单增剖面靶前位移的 增加,摩阻扭矩增加;采用组合钻杆(?101.6 mm/?114.3 mm+?88.9 mm)既有利于水平段和大斜度井段携岩,同时又能 有效地控制摩阻扭矩;钻井液屈服值和塑性黏度越低,摩阻扭矩越小。将摩阻扭矩综合控制技术应用于DPH7 井,水 平段轨迹平稳,平均全角变化率1.79°/30 m。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结果讨论、文献数据分析及实验关联式同实验数据的比较,证实了在水平管内流动沸腾中存在热进口效应.研究表明:水平管内流动沸腾的热进口效应随q、X、G的变化而改变,并且热进口段长度要比单相液体在管内流动换热时长.最后,推荐Dembi.关系式作为目前计算水平管内流动沸腾热进口段平均换热系数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目前11个可用于制冷剂在水平蒸发管内换热计算的关系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将这些关系式与作者及其他研究者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其次。将作者的实验结果与几个典型的换热关系式进行了详细对比,结果表明.Kandlikar(1990)的关系式不仅计算精度较高,而且物理概念清晰、通用性较强、计算简单,可供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作者和国内外文献有关低沸点工质在水平螺旋翅片管内蒸发换热特性实验数据,讨论了热流密度、质量干度和质量流速对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并将实验数据与现有的螺旋翅片管换热关系式的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andlikar的关系式具有明确的流动沸腾换热机制及一定的计算精度.为提高其通用性和计算精度,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改进Kandlibar关系式的具体设想.从而为优化设计螺旋翅片管、研制高效蒸发强化管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气藏水平井中随着生产管柱倾斜角度的变化,井筒内液体的重力作用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气液两相流型的变化。以产气为主的气井井筒内液体主要以液膜、液滴的形式出现,由此出现了液滴模型与液膜模型两种解释积液的理论。从这两种携液理论出发,考虑生产管柱倾斜角度的影响,对倾斜管内液滴、液膜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了随管柱倾斜角度变化的连续携液临界流速的计算式,使之适用于水平井连续携液临界流量的计算。设计制作了水平气井连续携液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实验研究,观测气藏水平井中气水两相运动与流型变化情况并测试其临界携液气量,结果表明,气藏水平井中水平井段的液体以液膜携带为主,但直井段中越接近井口,越以液滴携带为主,液滴模型也能适用于计算气藏水平井的连续携液临界流速。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大位移井井筒流动特征,应用质量守衡、动量守衡原理建立了考虑井壁流体径向流入的任意倾角的大位移井筒压降计算模型。普通水平管内单相液流压降模型和Dikken 的压降模型是所建模型的特例。在井筒为单相层流、紊流的情况下,对考虑了井壁流体流入的摩擦系数进行了分析讨论,对不同井长和井产量用实例分别计算了单相流情况下井筒的压力分布和压降。计算结果表明,在井筒较长、井产量较高时,不能忽略井筒压力降。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平井的稳态产能预测误差较大的问题,通过半解析耦合模型计算对比,发现在不同泄油体形态、水平垂直渗透率各向异性条件下,Joshi公式的误差变化规律:在厚油层、低垂向渗透  相似文献   

18.
变形泡状流是水平井气水两相石油开发测井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流型之一,为建立适用于此流型的测井分析模型,在16m长、可任意倾斜的透明实验环路上,以空气和自来水为介质,利用实际测井仪器串,对井斜75°~90°达到稳定的气水变形泡状流动进行实验测量,通过把握实验过程中变形泡状流的流动特性及机理,选择以漂移流动模型为基础进行理论推导修正。基于实验数据的模型检验证明,实验数据符合修正后模型反映的流动规律。依据实验数据计算的相分布系数与漂移速度系数,体现了水平及近水平井眼中仪器串对井筒内原有流动状态的干扰。分析模型能同时反映水平井气水变形泡状流测井过程中的流动机理以及仪器测量对流型的影响,适用于水平井气水变形泡状流测井解释。  相似文献   

19.
针对特低丰度超薄油层水平井的开发问题,研究了影响水平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敏感程度,现有井网的渗流与开发特征及调整方法。以大庆外围葡萄花油层为例,其最突出特点是油层厚度小,单位面积油藏供液能力和吸水能力弱,研究认为:水平井必须充分扩大控制面积才能保证足够的产油量和开发效益,单位面积油藏内有效水平井段长度(即水平井的油层钻遇率)保持较小状态,就可以与特低丰度油层供液能力相匹配,即满足油层产液的需要;该类油藏布井的关键是要精确控制钻遇点在水平面上的位置。阶梯状水平井井网油水驱替前缘及剩余油区域均为不对称、不均衡状态,影响井网开发效果,利用不均衡分层注水或分支水平井代替阶梯水平井等调整方法,可以明显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水平T型分支管道中,用压缩空气对平均粒径分别为0.25 mm和0.5 mm的砂石进行气力输送试验,对气固两相流动的阻力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发送压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输送气速逐渐下降时,分支管的单位长度压差在开始时减小,但当输送气速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单位长度压差下降趋势减缓,有时甚至转而增大;当分支管路流量控制阀开度差值由小变大时,两分支管路中颗粒产生沉积时的临界速度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化,且平均粒径较小的颗粒临界速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