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西方后现代小说的经典作品之一。作品把真实和虚构、实在和潜在糅合在一起,建构了一个小说世界。作者用一种独特的文体和技巧模拟十九世纪维多利亚小说,同时又不断对此予以解构,小说的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具有后现代主义艺术特有的开放特征。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评价中,"不确定性"特征是否定派对其进行攻击的焦点之一。事实上,文本结构和故事叙事策略是作品的外部表现形式,思想内涵(即内容)则是作品的灵魂,两者只有达成统一,作品才能取得成功,而以美国当代小说为代表的欧美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恰恰体现出这种机制。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两部黑色幽默和反讽小说是对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最好注解:其小说的文本结构和叙事策略表现出后现代主义作家的文艺美学价值追求;而在其看似轻松、滑稽、悖论式话语、碎片加拼接、非线性叙事等书写方式构成的故事表层结构之下却清晰地表达出作家的创作思想倾向,体现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政治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约翰巴斯的小说《敦亚佐德》聚焦于小说作为人造品的地位,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元小说是指涉小说自身的小说,关注故事的虚构过程。在元小说中,揭露叙事艺术优先于叙述本身。《敦亚佐德》运用多种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叙事技巧,重新演绎传统经典《一千零一夜》,主要体现在露迹、戏仿和反向框架,是实验写作与传统经典的“碰撞”。解读小说中的叙事技巧,能够揭示巴斯的后现代创作观,寻找一种可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联的小说形式,体现后现代作家普遍倡导的一种自省意识。  相似文献   

4.
《冠军早餐》是美国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式的拼贴手法。通过玩弄拼贴这一语言游戏,旨在描写的混乱复杂的世界,揭示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提醒人们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希望通过共同努力来建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5.
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和《水之乡》等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分别从作者与主角的关系,对话性艺术语言以及双声语的话语形式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后现代主义元小说虽具有明显的"复调"特征,但又不同于巴赫金意义上的复调小说。进而探讨复调小说理论在与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遭遇"中,进一步拓宽其理论边界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品,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在叙事层面有着匠心独运的造诣。基于戴维·米切尔森和埃里克·拉布金的空间叙事理论对小说《法》进行空间叙事层面的研究,指出小说通过对萨拉的陌生化处理,对连贯情节的摒弃和使用并置等叙述手法使叙事时间流被迫停止,这不仅凸显出小说的空间叙事倾向,而且从接收美学的角度看大大增强了文本的召唤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读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孔乙己》包含三个层面的叙事,即孔乙己的故事、小伙计的故事和鲁迅的故事,在分析该小说的叙事技巧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这三个不同层面的区别,还要注意到鲁迅的表现技巧是如何模糊了这些层面之间的界限。本文通过分析鲁迅的表现技巧,探寻其中叙事的修辞性痕迹,体验鲁迅在叙事的更高层面上创造的修辞意义上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小说《丈夫》运用了嵌套叙事的叙事技巧。《丈夫》中的嵌套叙事与主体叙事既构成了对比、类比关系,也构成了隐喻关系。在对比、类比关系中,这一叙事手法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时间观,即社会现代性的时间观和审美现代性的时间观,也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空间观,即都市空间和乡下空间,作者的写作意图显然都倾向于两种不同的时空观中的后者。嵌套故事对主体故事的隐喻则将这两种不同维度的时间和空间交织、叠加到一起,表达了作者对诗意人生和现实生存的痛苦思考。  相似文献   

9.
小说的角色地位意识和结构线索意识 ,在长篇小说的创作学层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西游记》调整此前各雏形作品的人物地位而确立孙悟空为主角 ,并依次确立其他次角配角 ;又以主角孙悟空结构全书或曰以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这一主干事件笼罩全书 ,形成有机鲜明的结构线索。这是《西游记》之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所未曾有的 ,以长篇小说《西游记》始有角色地位意识和结构线索意识 ,是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艺术以荒诞为追求的理想,荒诞的审美模式规范着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同荒诞一样,以裂变的极端和主体的衰落所引起的错乱、混乱、颠倒为根本特征。本文以《五号屠场》为例,来说明后现代主义与崇高、丑、荒诞这一系列审美范畴的内在联系以及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和内涵,从而把小说的荒诞本质和后现代主义的形式结合起来,使小说的内容和写作特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科尔伯格个体意识道德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道德发展中相继经历了前习俗、习俗和后习俗三个层次,并在后习俗层次形成了基于原则的、普遍主义的道德意识。哈贝马斯早期以自我发展与世界观发展、自我认同与集体认同、个体道德意识与社会之法律和道德意识结构这三个可以相互阐释的"同构性论据"为基点,将科氏的上述理论"转译"为一种社会进化论学说,进而为其后期的商谈合法化(商谈民主)理论奠定了社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部艺术作品可以看作是由三个层次组合而成的。第一层是艺术语言,它是作品的外在结构;第二层是艺术形 象,它是作品内在的结构,它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象的物态化,第三层是艺术意蕴,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巨大的普遍 性和深刻的思想性。阿炳的《二泉映月》在这三个层次上,都有其丰富的内容,因此,它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人口流动对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农村产业结构分为三个层次,通过逻辑分析和实证检验探讨了人口流动对各层次产业结构的影响。结论是:人口流动与农村各层次产业结构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与第三层次产业结构的相关度最高;与第一层次产业结构相关度次之;与第二层次产业结构的相关度最小。在人口流动的作用下,农村第一层次产业中的经济作物比重提高,第二层次产业中的农林牧渔四业共存并按需发展,第三层次产业中的二、三产业比重增加。总之,使农村各层次产业结构得到全面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4.
徐云知 《南都学坛》2004,24(4):33-38
人格是指能够导致情感和动机水平上一致的个体差异的相对稳定的内部因素,这里借用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从横向的宝玉和袭人的关系———本我层面、宝玉和宝钗的关系———自我层面、宝玉和黛玉的关系———超我层面,以及宝玉的人格的每一层面在与三人关系中的不同转化,从纵向的宝玉和晴雯的关系———由本我、自我到超我层面的逐步深化,最终从这种纵横交错的动态的立体网状的人际关系中,清晰地凸显出贾宝玉完整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今人对于陈兰彬的印象多来源于容闳的《西学东渐记》,但容陈二人的政见矛盾,使得容闳笔下的陈兰彬存在不少不实之处。陈兰彬自身所留的《陈荔秋函稿》表明其虽为科举出身,但因久历洋务,注重实事,在推动幼童留美、调查古巴华工等事件中,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实为一较开明的洋务干吏。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三层次假说、语言运用者和语用原则三个方面来看,英语主题性前置并非句子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直接转换,而是经过了语用平面的过滤,是语言运用者为获得最佳交际效果在语用平面具体操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1972年 9月 ,长期处于胶着状态的中日关系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本文从体系结构、互动过程、单位属性三个层次入手对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党内权力制约协调机制的构建应遵循放权原则、分权原则、确权原则和限权原则。中央应该向地方尤其是向基层下放权力,将扭曲的权力授受关系复位。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应有明确的行使主体,三权的分工要科学、适度,三权以及每一种权力内部的次级权力的边界应该明确、清晰。分权之后,所形成的各级权力体也应该受到限制,构建起“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和以“社会制约权力”的多元限权体系。  相似文献   

19.
因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所有制必须实现在社会生产再生产的过程之中,因此,我们必须从四大层次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一是所有制结构层次。保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作的基础,要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二是公有制实现形式层次。更新公有制的微观实现形式,更新公有制的宏观实现形式。三是企业制度层次。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合理配置股权,强化所有者约束功能,加强治理结构中的权利组织建设,建立权责分明的组织体系。四是社会剩余产品分配层次。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通过三个层次实现的:微观经济领域的运行层次,微观经济领域中的所有制结构层次,宏观经济运行层次。  相似文献   

20.
学校组织文化内涵、结构与功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组织文化不仅是学校内部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学校管理思想,具有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次的结构,其中深层次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的核心。学校组织文化是以文化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对学校管理起作用,因此具有硬性管理难以达到的凝聚、导向、约束、适应等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