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的产业转换,特别是劳动力从边际生产率低的农业向边际生产率高的非农业转移,是结构变迁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浙江就业结构的变动明显加快,第三产业就业总量增长和内部结构转换进入了一个新的变动时期。“三产”普查数据显示,1992年浙江从事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已达460.57万人。其中;第三产业企业、事业、行政单位295.94万人,个体户64.63万人,比“六五”时期末的1985年的310.09万人增长4巳5%,均决于同期第一卢业增长6.8%,第二产业增长4…  相似文献   

2.
课题组 《浙江统计》2008,(12):11-14
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是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规律,也是多数国家解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分析浙江省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轨迹,结合人均GDP5000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就业结构的规律性变化,旨在提出浙江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路径选择、制度保障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农村劳动力是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劳动力的充分就业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和生产率的逐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现行农业统计制度中,有关农业劳动力统计的指标主要是反映农业劳动力利用情况,如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农业劳动力占社舍总人口的比重等。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农业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流动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但反映这些问题的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笔者对此提出以下增设指标;-.反映农业劳动力就业程度的指标。主要计算农业劳动力就业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业剩余劳动力来说,实际上也有一个就业的问题。计算就业率,以此反映农业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同时也用以观察农业劳动力可以转移到其他行业中去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敏 《浙江统计》2004,(12):28-29
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各级政府的难点问题,而伴随着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宁波市江东区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的数量大幅增长,导致农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逐渐削弱.同时由于外来劳动力的大量涌入,更加速了江东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形成.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已非常紧迫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6.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农业自然条件差,山地丘陵多,平原少,农业资金缺乏,劳动力是唯一供给充裕的要素,能否合理使用这一要素,对于山西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现状及原因由统计数字可以看出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中有近3/4的从事农业,而从事非农产业的仅占1/4,大量的农民挤在极少的土地上,产生了两方面的负效应:第一造成山西省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生产率取决于人均耕地面积和土地生产率,而土地生产率则取决于劳动力投入量和农业技术水平。山西省农业劳动力充裕,真正制约土地生产率的因素是人均耕地面积和农业技术水平。山…  相似文献   

7.
《青海统计》2009,(4):45-45
为积极响应金融危机对就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就业。海南州有关部门采取强有力措施,精心组织,广开劳务输出渠道、积极推进全州培训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促进海南州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收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1年1月11日,关于做好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切实解决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的当务之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逐步增加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我区每年有近3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这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既为我区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人力资源,也给全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也给整个社会尤其是农村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面向何方?这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一个较突出的问题.笔者带着问题,深入全区12个片区,20多个乡镇村社进行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000年度,全区共有农业劳动力52.7万个,年度内有近30万个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转移率为57%,比1999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总体情况看,当前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民收入,必须首先解决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1998年以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生产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呈不断增大态势,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了非农行业劳动力回流农业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本文拟通过分析西青区劳动力就业状况,进一步探讨如何根据地区实际加快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685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样本的问卷调查数据,建立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个人及家庭特征、就业能力、就业风险、就业环境及就业条件等对其逆向回流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年龄越大,身体素质和文化水平越低,务工单位拖欠工资与签订合同情况越差,城镇政策体制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越差,理想工作的择业门槛越高,外出务工劳动力越倾向于彻底逆向回流。因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应积极发展城镇第二、第三产业,改善城镇就业环境,降低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务工的就业风险,同时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健康水平和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分析新昌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特征,并提出了对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初步对策。一、农村劳动力的现状1.农村劳动力的行业特征。1996年末,新昌县共有农村住户从业人员242356人。按从事主要行业分,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员分别为137536人、67389人、37431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率分别为56.75%、27.80%、15.45%。与1990年相比,1996年新昌县农村住户从业人员的总量增加了13189人,比率增长5.76%;而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的的人数下降了42902人,就业比率下降了21.99个百分点;主要从事第二…  相似文献   

12.
国际劳动力市场主要指标简介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中国统计》2004,(12):9-11
为帮助成员国设计和制定更为有效的就业和劳动力市场政策,国际劳工组织从1996年起开始研究、提炼和选定劳动力市场主要指标的工作,在1999年设计完成了一套包括18个主要指标在内的劳动力市场指标体系。这些指标涉及劳动力、就业、失业、教育程度、工资和补偿费用、生产率和劳动成本、贫困和收入分配等方面。劳动力市场主要指标体系1.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是全体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之和占工作年龄总人口的比率。它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从而提供了所需劳动力供给量的相对规模指标,是反映一国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利用竞争均衡模型,基于劳动力要素流动视角,对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拉大企业间的利益差距,促使劳动力流向高利润企业,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后以中国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还能够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产生间接作用,能够通过前者促进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通过后者促使劳动力从第三产业向第一、二产业回流,前者的影响效应大于后者。此外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效应还存在空间异质性,呈现"东-西-中"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全面小康社会与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美云 《统计研究》2003,20(5):15-6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  中共十六大提出 ,要在 2 1世纪的头 2 0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业是民生之本 ,尽可能实现充分就业是事关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关键一环。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就业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 ,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的双重转轨时期 ,一大批下岗和失业人员被转移出来 ,再加上数以亿计亟需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每年新增的劳动力 ,总体就业矛盾凸显。据估计[1 ] ,2 0 0 1年我国大概有 2 0 0 0万城镇下岗和失业人员 ,约1 5亿急…  相似文献   

15.
李小平  陈勇 《统计研究》2007,24(7):22-28
 要素流动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两者的关系反映在“结构红利假说”中:当投入要素从低生产率或者低生产率增长的部门向高生产率或高生产率增长部门流动时,会促进总生产率增长。本文使用常用的和扩展的shift-share方法实证检验了1998-2004年期间中国省际工业间的劳动力流动和资本转移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发现劳动力流动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资本转移对生产率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考虑Verdoorn效应后,劳动力和资本转移对中国工业TFP增长的总贡献较小,即结构红利假说并不显著;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绝大部分原因还是内部增长效应。因此,更合理的配置省际工业间的生产要素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农民工素质低的问题,省委、省政府又提出“绿色通道”培训计划,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全年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达到了近年来的最好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我省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农村劳动力侍转移的规模依然较大.转移任务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时间序列以及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基本特点,并对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现状桐庐地少人多,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2002年末,桐庐县实有农村劳动力20.66万人。按从事主要行业分,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员分别为9.25万人、6.33万人、5.0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比率分别为44.8%、30.6%、24.6%。与1997年相比,2002年桐庐县农村劳动力的总量增加了0.18万人,比率增长0.9%;而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下降了2.08万人,就业比率下降了10.5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增加了1.15万人,就业比率上升了5.3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增加了1.11万人,就业比率上升了5.2个百分点。可见,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加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农民工呈现由省际转移向就地就近转移,新生和富余劳动力明显减少等特征。浙江作为农民工流动和输入大省,其本省农民工供给也存在流动性大、老龄化等问题。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劳动力供求矛盾逆转等局面,建议高度重视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多渠道拓展劳动力供给,加快对第三产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0.
常静雅 《山西统计》1995,(1):26-27,33
劳动就业问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社会问题,关系到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方方面面。劳动就业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即城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本世纪以来,农业占用劳动力数量从相对减少到绝对减少是世界大趋势。山西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趋势同世界和全国的趋势是一致的,其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大致相当。研究山西劳动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