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文章试图在现代语言学和相关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对汉语成语的可译性的理论依据提出了若干探讨,由于汉语成语大都有其文化特殊性,因此在翻译中我们很难确定一种唯一的翻译方法,所以,为了最终能够达到功能对策,我们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成语的可译性应当以它的思想内容为前提。  相似文献   

2.
汉语成语是一种富有鲜明中华民族文化特征且具有特定含义的固定词组和短句.本文从地理环境、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这些方面探讨了成语的文化内涵,认为在归化和异化的策略下可采用直译法、意译法、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法、回译法、借译法和直译加注释法等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汉语成语言简意赅 ,音律协调 ,文化底蕴浓厚 ,等效翻译方能诠释原文用意 ,亦为俄译中的难点。汉译俄中成语的译法主要有对应法、借用法、直译法、直译加注释法、意译法五种 ,翻译中应灵活运用 ,以等效表达原文语用。  相似文献   

4.
汉语成语里的数词成语占有很大比例,如何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关系到文化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成败。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结合英语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接受心理,参考新版《现代汉英词典》的数词成语译法,提出直译一归化一意译的翻译策略选择顺序。  相似文献   

5.
汉语成语是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也是汉语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之所在。在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成语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人们在翻译成语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得心应手。对此,笔者认为,奈达对等翻译理论中提及的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对汉语成语英译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红楼梦》中数字成语的考察基础上,较为深入地分析、比较了杨、霍英译本中数字成语的翻译译例。分析发现,杨、霍译本中对数字成语主要采取意译法和直译法,直译法译例中还可分为完全直译和部分直译等。对数字成语的翻译方法的考察从另一角度佐证了两位译者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使用倾向。  相似文献   

7.
成语具有简洁、流畅、生动形象的特点,从翻译的角度看,要把具有这些特点的成语在译文里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是很不容易的。由于民族文化、历史背景和比喻上的差异,很多汉英成语的意义差异较大,如果只注意对汉英成语字面的理解,而忽略其文化内涵,就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因此,在汉英成语互译时应对比其文化和内涵,考虑直译、意译、套译和混合译等多种译法。  相似文献   

8.
汉语成语是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也是汉语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之所在.在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成语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人们在翻译成语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得心应手.对此,笔者认为,奈达对等翻译理论中提及的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对汉语成语英译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汉语成语英译之初探喻家楼(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合肥230009)一汉语成语是汉语语言的高度集中和概括,往往包含丰富哲理,有深刻寓意,很多成语都有典故。要使汉语成语英译准确,难免要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如:这条成语始于哪本书,哪个朝代,有无典故等。对于古...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汉语典故的特征,认为在翻译汉语典故时可以使用套译、意译/直译/音译加注、保留形象加注直译和省略或改换形象意译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汉英典故成语翻译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汉英文化差异及词义差别,典故成语的翻译一直是翻译实践中的一个难点。笔者从修辞角度着手,提出了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直译、直译与意译结合、直译加注解,将典故故事融合于正文中,意译和套译等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德两国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熟语。德汉熟语间的翻译其实是两国文化的再现。文章从文化视角出发,运用直译法、直译加注法、形象转换法或意译法对德汉熟语进行互译,力求在目的语中保持熟语的源语文化风貌,以促进中德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历史的选择--谈鲁迅的"直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直译"观是中国译学理论史上的丰碑.鲁迅认为翻译中改变原作本性,不但对不起作者,也对不起读者,强调在翻译中保存原文的口吻,原作的风姿,认为这种译法,不仅能输入新的内容,也能输入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文化属性及汉译英的失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除具有交际和思维功能外,还作为文化的载体而存在。由于不同语言各自的文化特性,在语言互换过程中会出现原有内涵不同程度丧失的现象,即翻译失真。汉语翻译成英语时存在着六种失真的情形:其一是失趣,即原有语言之趣丧失;其二是失味,即原有文化韵味丧失;其三是失义,即原有意义部分丧失;其四是失礼,即原有礼仪内涵丧失;其五是失骨,即原有民族风骨丧失;其六是失美,即原有艺术美感丧失。增加直译成份、尽可能展开或加注、扩大文化交流是减少汉译英失真的三种比较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由于汉英文化差异及词义差别,有些比喻在翻译到目的语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持原作的意境,在翻译比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直译、代换、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节译等译法,加以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6.
英语谚语:来源、特点及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和翻译英语谚语是了解英语民族和文化的重要渠道。英语谚语主要来自民间、古典文学作品和外来语。英语谚语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思想性。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直译兼意译及释译,无论采用哪种翻译方式,都要结合翻译的文体、语体及文化背景情况,比较英汉谚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宣资料翻译往往采取音译、直译等异化手段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移植,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或语言风格。异化翻译策略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外宣翻译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向外界传播中国特色文化;随着国际交往日渐增多,译语读者对异域文化的接受水平也不断提高;采用异化策略有助于中国在国际交流中享有应有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中英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简单转换,更是一种文化之间转换的模式。翻译这一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本质,要求我们把文化差异与翻译联系起来研究,否则就会产生误译。中英文化在文化渊源、思维方式和宗教信仰上存在着差异,由此形成了翻译中的障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采取直译、意译以及变通翻译法。  相似文献   

19.
文化比较及习语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异同 ,指出中西文化融合互补之趋势 ,就英汉习语的翻译而言 ,应以直译为主 ,兼用活译、意译。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原著中有大量的典故,有些出现在对话中,有些出现在叙述中,还有些出现在诗词中。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的英译本中,对典故的处理独具匠心,分别采用了直译加注释、直译、意译等方法。比较三种方法,以直译加注释的方法在保证理解无困难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著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直译无注释只适用于一部分典故的翻译,而意译则相对损失了较多一些信息,不能充分体现原作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