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关于完善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的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公害的日益严重,世界各国纷纷加强了环境立法和环境法制建设。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强化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工作,但不容忽视的是环境污染形势依然很严峻,造成这种境况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环境保护法》立法目的滞后、法律地位较低等问题越来越凸显.本文从确立环境权、立法基本原则、完善相关制度和理顺执法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法律思考,并对修改环境保护法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耕地污染现象严重,与法律政策碎片化和部门管理冲突不无关系。鉴于耕地的特殊性,耕地绿色化保护的环境法律政策整合势在必行。应该遵循耕地保护基本原则,协调完善立法和执法,解决立法碎片化和执法部门、执法程序的碎片化,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政策整合为手段,寻求耕地的绿色化保护。  相似文献   

3.
从协调发展到环境优先——中国环境法制的历史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发展是我国环境法的首要原则,但该原则的实施现状揭示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困境:环境利益与环境法律的边缘化。环境优先是我国环境法律与政策中正在浮现的原则,应当在修改《环境保护法》时以环境优先取代协调发展原则,并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以实现我国环境法制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围绕环境法制建设、环境政策规范和环境管理体制三个主要方面精准发力,环境立法逐步走向健全,环境政策规范不断完善,环境管理和执法效能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取得了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垂直管理与统一监管相结合、坚持刚性约束与多元激励相结合等若干工作经验。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仍需在制度内容丰富完善、制度整合衔接和制度执行落实等方面持续发力,协同推动生态文明制度的效能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5.
1978年以来,我国的环境立法、环境执法、环境司法、环境守法、环境参与和环境法律监督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97年国家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后,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正式走向法治化的轨道。目前,无论是从环节上,还是从整体的判断指标上分析,或者从实效上评估,都说明我国的环境法制架构已经基本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要求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环境法治工作正在完善之中。完善的措施既包括立法完善工作,还包括执法、司法、守法、参与和监督环节的体制、制度和机制的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构成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严重威胁。我国应坚持环境公平与环境正义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对我国现有保障饮用水安全的法律体系进行反思与完善,制定一部统筹城乡饮用水安全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法》,同时,构建和完善保障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执法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必须从完善环境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环境司法,增强公众守法观念,强化法律监督方面进行环境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首违不罚”制度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其不仅与“优化营商环境”“包容审慎监管”“追求执法效率”等制度基础价值取向相吻合,还是生态优先原则的应有之义、生态环境执法改革的内在要求、环境损害担责原则的具体体现,需在制度设计时予以充分考量。从现有实践来看,我国生态环境“首违不罚”制度存在立法规范层级较低、各地标准不一、“首违不罚”和“无危害不罚”相混淆、各方环境利益难以得到衡平、限缩行政裁量权等多方面的问题,亟须明确“首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及时改正”等构成要件的内涵,并从完善有关立法、厘清构成要件、明确裁量权限、规范执法程序等方面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环境法应当具备道德上的正义价值,既要维护人类主体的利益,又要保证人-9环境的共生共存。完善我国的环境法应当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代际公正原则与种际正义原则,并且通过环境立法的实质正义、执法的程序正义以及守法的道德正义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是环境侵权纠纷各种解决方式、制度的总和或体系.我国目前环境侵权纠纷的解决机制存在着许多缺陷,不适应环境侵权纠纷解决的需要.完善我国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应当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坚持环境诉讼和环境ADR并重的原则;增强环境侵权纠纷各种解决方式之间的协调性,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扩大原告资格范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环境ADR,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纠纷解决中的作用,同时.扩大多种纠纷解决方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环境社会学在我国尚属于一门新发展的学科,由于学科历史较短,目前在理论研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学科定位原则不明确等。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环境社会学的理论建设,既要借鉴和学习国外环境社会学已有的学术思想和成就,同时也要坚持环境社会学研究的理论逻辑与我国环境问题的事实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以及理论内容和方法论要求相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以行政为主导,环境行政执法显得尤为重要。受法制、体制、能力诸方面的制约,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着环境执行难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加强环境执法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文中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执法存在的困境,并从环境立法、环境执法体制、环境执法机构的执法能力、公众参与和执法监督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作为三峡水利工程形成的新的流域,没有专门的环境执法机构,其环境执法存在着诸如执法法律不完善、执法体制不健全、执法人员不专业等问题。我国其他地方已有环保警察执法经验,值得借鉴。为改变库区环境执法的疲软状态,保护库区生态环境,有必要对三峡库区流域引入"环保警察"执法体制,构建三峡库区"环保警察"体制,以期改变库区环境执法的疲软状态,保护库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法律尤其是刑事法律对金融票据犯罪进行规制非常重要,在立法上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以金融票据法律法规为刑事立法基础的原则、对金融票据犯罪刑法处罚的谦抑性原则、自由刑和财产刑并重的原则和单位犯罪的双罚制原则.在这方面,我国现行刑事法律尚存不足和缺陷,给司法操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环境立法,严格环境执法,健全环境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结合部分城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总结了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特征。进一步地,通过整理发现我国营商环境还存在政策体系不完善、部门协同性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评估体系不完备、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未来,建议政府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通过采取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协同、加大宣传力度、健全评估体系和加强政策监督等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并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以提升我国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的国家,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亟需刑法的有力保障.虽然我国97刑法典增加了关于污染环境犯罪的规定,但我国污染环境犯罪的立法仍明显滞后.本文主要探讨论述了我国刑法关于污染环境犯罪之规定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完善之策,认为在立法形式上,应规定罪刑明确而独立的非刑事法律规范;污染环境犯罪应以"危险犯"为基本犯罪形态;应增设故意提供虚假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罪.  相似文献   

18.
刑事手段介入生态环境领域非常必要,在生态主义视域下对刑事法的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了生态刑事法与环境刑法的差异,并界定了生态刑事法律关系与生态刑事法律责任。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出了生态刑事法学的三大理论难点问题,即因果关系问题、归责原则问题、犯罪形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环境执法的障碍与破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当前,中国环境执法面临新的背景,环境执法的障碍也有新的变化.环境立法缺失情况严重,环境执法依据不足;环境执法体制缺陷明显,执法效益低下;环境执法机制不科学;环境执法地方性差异明显;环境执法监督机制不完善等构成了中国环境执法的主要障碍.应采取制定基本法层面的环境恢复和再生立法;弥补专项环境污染防治立法的空白;提升环境立法质量,注重立法的可操作性;健全环境执法机构,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加强环境法律监督,充分发挥环境监督的作用;配套环境执法的外部制度,降低环境执法成本等措施,破解当前环境执法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公众参与原则又称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是环境法的精髓和灵魂。在阐述公众参与原则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探讨公众参与作为环境资源法基本原则的必要性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构建及其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