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文化理念与开发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文化旅游将成为广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共生与共赢”作为广西民族格局与历史发展的特点 ,在提倡文化多元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现实意义 ,将这一特点作为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文化理念和阐释目标 ,不仅对发展旅游业有利 ,还可树立广西的人文形象和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2.
广西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广西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性强,以民族村寨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旅游要树立品牌意识,在整体开发和依托热点景区的基础上培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形成推动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拳头性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3.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灿烂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新媒体语境下,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播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将广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最大程度化地转化为可观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于传播以及发展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新媒体时代的特征以及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传播现状进行概述,然后提出新媒体语境下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是加快湘西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打造湘西旅游品牌和精品,对于实现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西沙 《民族论坛》2005,(12):54-55
民族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古丈县有着丰富厚重的民族文化,把民族文化导入旅游,打造古丈县旅游品牌,是古丈县旅游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古丈县地处祖国腹地,湖南西部,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大门”,全县国土总面积1297平方公里,2001年末总人口13  相似文献   

6.
依托中越边境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快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是助力沿边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旅游发展能够通过绿水青山、产业融合、文化传承、社区参与、增收就业等优势推进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乡村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使其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在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需要采取强化规划引领、提供政策保障,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系列特色旅游品牌,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区域旅游发展、深化协同合作等强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试论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式微、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商业化和庸俗化、民众价值观的退化和遗失等现象普遍存在.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问题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生存和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文从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的辩证关系入手,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8.
从民族生态博物馆看广西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的规划和实施,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源于传统的博物馆,又有创新的理念,基本的内涵在于民族文化的原状保护,各级政府部门的主导,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指导,更重要的是村民的主人意识和由此产生的自觉行动。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的专业性、与民族博物馆的结合、拓展到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理念以及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具体举措将会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毅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旅游》(《民族》2004年第三期)一文中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是民族地区加强对外交流、扩大就业、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该文阐述了民族文化旅游的涵义与特征,民族文化旅游的现状与问题,揭示了民族文化旅游的地位与作用、开发模式与举措。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该文章在论述了民族文化旅游的涵义、特征后,对我国民族文化旅游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一是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投入有较快增长,近年来,民族地区加大了文化旅游的开发投入,如云南已经确立了文化立省的战略;二是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10.
广西的体育产业因其众多的民族构成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一些民族体育项目直接表达和解释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作为一种素养、底蕴,作为一种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是能够不断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因此,发展广西的体育产业对民族文化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一、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民族地区一般地处山区,以其自然环境的奇特优丽,历史文化的厚重渊源、人文景观的内涵浑厚、民俗风情的纯朴浓厚等优势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就拿湘西州来说吧,该州为土家族、苗族聚集区,地处湘、鄂、渝、黔边界,雄奇秀美的山水风光、光辉灿烂的文化古迹和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使湘西州的旅游资源久负盛名。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湘西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下,旅游产业得到了长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历史见证,也是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转化的文化资本。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可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也可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提高国家凝聚力。文章结合广西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典型案例,从抗战文化、革命文化和边防文化三方面分析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价值,并提出广西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应有之策: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融合;协调好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环境;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及其馆藏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美学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体验价值,是重要的文化资产和旅游吸引物,具有深厚的价值内涵和特色品位。文章以系统耦合理论作为基础,对2017年至2021年广西全区博物馆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及耦合关系测算,分析了二者的关系现状及其发展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博物馆赋能民族地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
广西民族旅游开发与贫困缓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广西民族地区缓解贫困的有效途径,但旅游扶贫功效的发挥必须保障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社区旅游扶贫开发模式、选择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方式、协调旅游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以及提高贫困人口人文素质,方能有利于广西民族地区贫困缓解的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更是文化教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外的异域文化与本国的民族文化互补与交融,旅游实质为一种文化活动。当今的旅游人才,不仅需要通晓各客源国文化,更需要通晓中国民族文化。我校作为渝东南地区唯一的一所公办旅游职业院校,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地,有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因此在我校的英语教学中,不仅应该重视中国的民族文化的输入与教学,还应融入地区民族文化,从而体现地方特色,真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民族手工艺品不仅倾注民族情感,还渗透了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族手工业与旅游业逐步相互融合,民族旅游手工艺品的市场空前发展。西藏手工艺品作为有特色的高质量工艺品成为旅游手工艺品市场的中心之一,在社会高速发展的现代,它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论述了文化保护意识对西藏民族手工艺发展的重要性,国家应该坚定落实保护政策,推动旅游开发和民族手工艺文化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延军  黄鑫 《民族论坛》2004,(11):19-20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旅游业发展来势迅猛,近年来出现了这样的新趋势,即在旅游人数激增的同时,个人文化素质也在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已经不满足于走马观花似的“浏览”风景名胜,或对偏远地区作猎奇式的寻幽探秘,以往浅层次的旅游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游客对旅游的更深层次的文化需求,亟待更加深入地对旅游文化进行开发以适应这种需要。民族地区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民族文化以充实丰富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内涵,使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更快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18.
<印象·刘三姐>立足广西桂林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用民族文化提升桂林山水的吸引力,是站在漓江和广西民族文化的根基上诞生的新的旅游风景.<印象·刘三姐>的成功,充分说明自然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的关系相辅相成--自然旅游资源需要加入民族文化的成分提升其旅游价值,民族文化需要借助自然旅游资源的平台充分展示和弘扬.在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需要现代化的包装,需要现代的手段展示和体现.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为发展民族旅游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经济潜力.如何理解民族旅游成为当前推动该项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与考察,对民族旅游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得了新的结论.我们认为:民族旅游就是旅游者以民族聚居区域为旅游目的地,以该民族文化为内核,以经济、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全面了解民族文化特质及生产、生活状态为目的一种参与、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20.
桂兴文 《中国民族》2008,(12):65-66
11月14日,来自广西各地的艺术家和能工巧匠正在南宁青秀山的一座大型建筑里忙碌着,他们正为自治区50周年大庆重大公益项目——广西民族博物馆进行最后的布展工作。10多天后,这座自治区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文化设施,将向各方宾客展示广西12个世居民族繁衍生存、和谐发展的文化与艺术遗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