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作为二战后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诺曼·梅勒在其战争小说中使用黑色幽默反映个人意图与战争环境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表现战争中生存的荒诞性和庸俗的反英雄人物,展示美国二战时期及战后社会“荒诞的幽默”.然而,悲观、虚无并不是诺曼·梅勒战争小说中黑色幽默想表现的主题,他通过黑色幽默表现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人文主义关怀,成为战争和科技理性夹击下晦暗、荒诞精神世界的一抹亮光,使其战争小说带有积极色彩.  相似文献   

2.
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小说《战争》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大量的词语为人们描述了一场物质的、震撼人类心灵的战争。这是一场虚拟的、既陌生又现实的战争,在这部作品里,读者在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的本质区别中,在词语的迷宫和缝隙中艰难穿行的同时,深刻地感受到了一场物质战争的真实场景及其对人类文明的颠覆,从而使人们从理性的高度认识这场物质战争的根本起源。勒·克莱齐奥对现代文明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批判意识以及对人类命运的独特理解和寻找人类灵魂归宿的精神追求,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爆发的几场大规模战争中 ,私营军事企业通过外包的方式参与战争 ,其作用越来越大。军事外包既是美国政府政策主导的结果 ,也是现代战争的客观需要。军事外包有力地支持了美国的全球战略 ,在战场上给予美军以可靠的保障 ,并促进了美国企业对当地经济的渗透。军事外包促进了私营军事企业的膨胀 ,催生了战争经济 ,也增加了战争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论延安战争小说与苏联战争小说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的创作观和历史背景,使延安战争小说和苏联战争小说有明显的内在精神联系,两国作家均按战争的逻辑层次来表现战争,有意将战争浪漫化,尽量避免对战争残酷性展示,缺乏对战争悲剧性的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5.
战争的面貌不是女性的,但战争文学从来没有拒绝过女性并成为其中的主角.新时期战争小说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将女性从传统的配角中解放出来.成为战争舞台的主角.女性走进战争舞台.首先是军中女性作为战争小说主角地位的确立,其次是作为平民的普通女性在战争小说中主角地位的重新确立.  相似文献   

6.
战争与爱情是海明威小说的主导和灵魂:爱情是“冰山上的八分之一”,爱情的毁灭足以使人痛苦一生,但这还属于个人因素;战争是“冰山下的八分之七”,它是爱情毁灭的根本原因,这就升华到人类的普遍意义。没有战争作背景和主题,不足以使小说表现的深刻;没有爱情作安慰和诠释,不足以发人深省。正是两者形成一个合力共同揭示了厌恶战争和向往纯真、自由爱情的主题,所谓战争与爱情共同消解于海明威小说中。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深受西方读者欢迎.其中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是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手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喜福会、风、天鹅等意象上.分析这些意象蕴含的象征含义,可以揭示出美国华裔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特征,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内涵.象征意象为这部小说增添了深刻的意蕴,使小说更加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克莱恩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作品体现了强烈的自然主义色彩。享章从分析作品中运用的色彩、动物、各种意象以及围绕主人公亨利心理变化刻画的故事情节等方面解读其代表作《红色英勇勋章》,说明现代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主题,表现现代人的困境及人性的悲哀,表达人类在战争的环境面前无能为力的自然主义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诺曼·梅勒小说主题与泛极权主义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曼·梅勒的小说《裸者与死者》是一部集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和自然主义、神秘主义、存在主义色彩于一身,以战争为背景同时又超出了传统战争小说框架,带有一定寓言性与深刻政治思想的战争小说。它就像一个五光十色的多棱镜,折射着二战后的美国社会,预示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作为美国战后战争文学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深刻的作品之一,其主题揭示了战争催化了的极权主义势力正威胁着美国以及人类社会的民主与自由,如果人们不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遏制,将必然造成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0.
战争文化心理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积淀,是中国历史发展之必然,即战争观念、战争意识占据文化心理的主导位置,从而使战争特征超越其他文化心理特征而形成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其形成是内因与外因结合的产物.沙汀和张天翼的讽刺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体现的二元对立,与小说的语言、结构、选材上体现的目的指向性,均流露出战争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1.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决策层对之作出迅速反应,然而对其干涉限度意见不一。战争限度问题成为杜鲁门政府和麦克阿瑟争执的焦点所在。以麦克阿瑟的解职为结局的事实,一方面反映了美国决策层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走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美国政府执行的“有限战争”不仅符合冷战国际背景下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而且也是美国政府和人民最易接受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以动物诗和自然诗蜚声文坛的英国诗人泰德·休斯还著有一些战争诗篇。休斯的战争诗歌虽然数量较少,却是其诗歌成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休斯在其战争诗中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以及深邃的战争体悟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精神创痛和灾难。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学者都从疯癫、女性主义等角度分析美国女诗人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中的女性榜样缺失、父权文化、理性疯癫等。文章从精神病学、女性主义医学等角度分析作品,认为小说不仅关注女性的个人生活,更揭示了当时女性背后的冷战政治,以及作者对帝国冷战政治的担忧。的确,西尔维娅·普拉斯是一位真正的文化大师。  相似文献   

14.
正义战争理论是近代国际法的重要基础,战争影像与战争正义性建构关系密切。本文提出战争影像应包含各种传递有关战争信息的图像样式,并基于近现代正义战争理论,简要讨论了战争影像与开战正义、交战正义建构的关系,涉及战争影像的真实性、战争影像与科学主义、战争影像与正义双向性,以及个人化战争影像新的传播方式与既有战争正义性建构模式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
詹姆斯.琼斯是美国的优秀战争小说家。他的战争三部曲《从这里到永恒》、《细细的红线》和《口哨》是美国战争文学的经典之作。三部曲反映了美国青年士兵从入伍、受训、出国作战到回归本土的全过程,也是他们演变(蜕变)的全过程。小说叙述了他们的迷惘、挣扎、痛苦、绝望和悲剧式的结局。作品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发人深省。文章评述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风格与优缺点及其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6.
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赔偿问题经历了一个由积极到消极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受美国亚洲政策的影响。这一转变不仅对当时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对现在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17.
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克阿瑟与美国政府关于朝鲜战争的战略存在诸多分歧,主要在美国干涉朝鲜战争的规模和目标、美国处理台湾问题的策略、美国的战后全球战略重心等方面,由于分歧的不可弥合,对朝鲜战争本身以及当时美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遏制苏联和所谓共产主义扩张,削弱并击溃苏联东欧集团,赢得冷战的胜利,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冷战战略。这些战略在苏东剧变、冷战结束中的作用,就某一具体战略来说,作用有大有小,有些甚至是失败的。但就以遏制大战略为代表的美国整体冷战战略而言,则加剧了苏联东欧国家的困难,激化了苏联东欧国内的矛盾,在苏联东欧培植了破坏的种子,对促使苏东裂变、美国赢得冷战起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成为苏东剧变、冷战结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宪法对战争权的规定在总统和国会之间留下一片不明朗的“灰色区域”,造成总统和国会对战争权的竞争 ,但这种竞争并不是无条件的。实践表明 ,美国国会在决定美国开战的决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其影响不容忽视。尽管在历史上某些“帝王式的总统”当政时期 ,国会因其自身运作机制的特点在战争决定权中属于次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宪政理念、人民主权观念的深入人心 ,公众反战运动的努力及美国国会自身的努力 ,总统战争权会进一步受到国会的限制 ,国会在美国战争决定权的地位会得到不断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世界战争债务问题是两次世界大战间美国对欧外交政策的一个焦点。围绕战争债务与德国战争赔款的关系,美国充分利用其债权国的地位,不断发展和扩大美国对欧洲事务的影响力,以适应美国对欧战略发展的需要。本文论述了美国战争债务政策的发端,欧洲协约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向美国借贷上百亿美元的巨额债务,欧美之间就这笔债务的性质和解决办法展开了激烈的外交斗争。美国坚持必须偿还债务,战争债务与赔款无关的原则立场,但在具体解决债务问题时,则更多地采取了“现实”,“合作”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