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现代文学中的故乡情结是一种文化现代性焦虑的产物,寻找故乡则是现代人精神家园迷失于皈依的集中体现.归乡模式在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中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叙事模式,鲁迅的"归乡"系列小说与苏童的<米>,在动态叙事中的发掘游子的生存心态和生命际遇,从而揭示人类孤立无援、无可逃遁的生存困境,探索人性本真的奥秘.  相似文献   

2.
鲁迅一生用熔铸着民族传统经验和个体生命体验的思想,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提供了不可取代的精神资源,而"海洋"元素也可视为理解其创作与精神的新思路.从地域空间来看,浙江绍兴、南京、日本仙台、厦门、广州、上海等地都留下了鲁迅的足迹,面海而居的环境与对生命人生的思索相遇,使其精神世界更加敞开,作品中多样的"海洋"物象更是开拓了他的创作视野.从精神层面来看,鲁迅有着开放探索、追求个体自由与独立的思想,正与海洋文化精神具有某种同构性.尽管鲁迅一生似乎并不热心"海洋",但这并不妨碍他生命中与"海洋"的邂逅,以及文学作品与精神气质中浪漫的"海文化"气息,以此可以窥见"人间鲁迅"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年代西南联大时期的昆明生活对汪曾祺的思想和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衔接现当代的作家,汪曾祺继承了现代文学中鲁迅、废名、沈从文等人开创的书写故乡的传统.书写故乡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故乡对于作家来说既是一种写作资源也是一种思想资源.在汪曾祺晚年关于精神故乡--昆明的写作中,体现着他个性化的小说观小说是回忆.同时,小说"追忆过去"式的叙述模式在阅读上产生了一种恒在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诞生一百周年。 鲁迅的一生,是为着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文化革命主将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者的一生。 对鲁迅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伟大作用,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光辉著作《新民主主义论》中,曾给予崇高的科学评价,他指出: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故乡浙江之东——绍兴。鲁迅幼年至青年时期,过着绍兴城平民的生活,仍然保留着浓重的自耕民的特征与气息。鲁迅与农民存在着深刻的血缘联系,而且已成了他的精神气质,使他不可避免地保存着某种农民的因素。鲁迅的“农民气质”转化成的无意识创作趋向,也深深地渗透于他的小说之中,如《故乡》、《社戏》等作品。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在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晓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占的地位”,接着指出鲁迅的三个特点:政治远见,斗争精神,牺牲精神。并明确指出:“鲁迅的一生就完全贯穿了这种精神”。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论断是符合鲁迅的思想实际的,是正确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然而《人文杂志》1981年第四期发表的《象鲁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在他的一生里,为祖国和人民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财富和思想财富。这些财富蕴藏在他的全部著作里,包含在他一生的活动中。鲁迅和他的著作,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对于他遗留下来的精神宝藏,我们不能仅是珍若拱璧,而应该去不断地发掘,让这些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对故乡──鲁迅的思乡心理与其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心目中,故乡是感情的依托,也是失意时的退身之地。但对鲁迅来说,故乡已失掉了这一功能。他同所有游子一样,眷恋自己的故乡,可是那些灰暗的童年记忆和不幸的婚姻,使他思念故乡时,心中常常充满怨愤和痛苦,由此产生了无家可归的漂泊感。这种漂泊感逼使鲁迅用想象来美化和装点自己的家乡,作为心灵的停泊地,但现实又将幻想无情地打碎。毫无疑问,这一复杂的思乡心理,对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从题材方面来说,大量取材于故乡的作品,成为他解剖国民性的切入口;先驱者与故乡之间的隔膜与对立,成为主要的故事模式。从情感层面来说,他笔下的许多先驱者形象,常常处在无家可归的惶惑之中。  相似文献   

9.
鲁迅将自已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立人”,为了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立人”的思想赋予他的著述以独特的风貌。鲁迅“立人”的思想和实践,虽然有着发展和变化,但是贯穿了他的光辉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儒家思想强调高尚的人格必须以"诚"为根基,诚则明,明则诚,两者是一体两面,不可分离.纵观鲁迅一生的言行举止,他对"诚""明"的贯彻可谓是终生如一,他对"白心"的强调比较细致的体现了他这方面的思想."诚""明"正好是中庸文化的核心要素,因此可以说鲁迅的"白心说"具有浓厚的中庸特质.鲁迅在他一生的实践中,一直坚持"白心说"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思想个性根植于其青年时代的思想选择。在普遍崇尚物质、制度的时代氛围中,青年鲁迅选择了生命主义———个体生命的自由意志。这种自由意志成为鲁迅的思想轴心,是鲁迅一生求索、反抗、战斗的精神动力,铸就了他思想巨人的风采。同时,也造成了专断、霸道的性格局限。  相似文献   

12.
黄宾虹(一八六五年——一九五五年),安徽歙县西乡潭渡村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山水画家。先生的一生,阅历沧桑,不仅有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而且还参加过一些重要的社会政治活动。在一八七六年至一九○七年的三十年时间里,他在故乡的生活,是他一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近笔者来到黄宾虹故乡,愿将所见所闻奉献于读者。  相似文献   

13.
茅盾先生曾在《最理想的人性》中提示我们:以鲁迅关于国民性的问题的探讨作为准确理解鲁迅的视觉,“也许比从其他方面下手,更能把握到鲁迅思想的中心。”(参阅《茅盾论鲁迅》,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版,第77—81页)研究鲁迅的文艺观,茅盾的方法也同样适用。鲁迅弃医从文,提倡文艺运动,并为此奋斗了一生,根本的原因是要改变国民精神。作为一个启蒙主义的文学巨人,此后凡三十年,他的文艺观念的发展、演进直至走向马克思主义,以及他在文艺创作实践中所获得的惊人的成就,始终都是与这一初衷紧密联在一起的。有起伏,有嬗变,但没有  相似文献   

14.
今年9月25日,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日。鲁迅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这是他一生进行艰苦探索、执着追求的结果。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就要学习他勇于探索、顽强追求的精神。 鲁迅一生的探索、追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鲁迅在初步的探索追求中形成了民主主义思想。 “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这是鲁迅探索追求的开端。所谓“走异路”,就是走不同于一般人所走的路。当时,在绍兴衰落了的读书人家的子弟,所常走的路是去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婚恋生活和文学创作无不贯穿"文学是人学"的理念,成为文学创作的生命与动力。鲁迅一生与三位女子有过爱情纠葛,分别是琴姑、朱安和许广平。她们在鲁迅创作生涯中留下深远影响。无论是初恋、"礼物"还是"真爱",对鲁迅文学创作的相互影响都不可忽视。他的婚恋生活不仅改变人生,更促使他创造现代文坛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6.
赵咏冰 《文史哲》2012,(3):54-62
乡土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范畴,鲁迅开启了乡土文学论述的源头,他的简短概括同时也引发了乡土文学的各种歧见。乡土的文化蕴含应该指向故乡而非单纯的乡村,对比意义下的异质性文化因素才是乡土文学之核心,现代乡土文学中都市/现代文明则是相对于乡土的异质性文化因素,都市与乡土的互动激发了乡土想象的多义复杂性。这表现在:乡土文学作者在城、乡之间情感游离,他们的城市经验干扰着他们乡土叙事的纯粹性,而他们对土地的乡愁,削弱了他们作为现代文明启蒙者对乡土的批判力度。师陀的《果园城记》为乡土文学写作了一则寓言,他抹煞果园城的地域特性,象征化游子与故乡的复杂关系,由此寓言化了乡土文学的创作动机:游子们的"乡愁"不仅源于背井离乡,也源自时间流逝的"乡愁"。这可以看作是来自空间与时间的异质性因素。从现代到当代文学场域的变动来看,乡土并非一个静止的事实,它是各种力量角斗的场所,也是一种动态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鲁迅,用战斗的笔,用多种文艺形式,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在用小说、杂文进行战斗的同时,还吹响了诗歌这一时代的号角。鲁迅一生写的诗,无论是新体诗、歌谣,还是旧体诗,现在能收集到的,已近八十首。这些诗从篇幅来看,比起他的小说、杂文、散文,数量是少的;这些诗又是散见在鲁迅一生的各个时期,但它伴随着鲁迅前进的步伐,同样从一个侧面记录了鲁迅光辉战斗的一生。“五四”时期,鲁迅写了《梦》《爱之神》《桃花》《他们的花园》《人与时》《他》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他的时代深探地领略过弱国国民的屈辱。他逐渐地意识到,这个走向没落的大国已经不能为它的国民提供足够的生存勇气,它的古老文化也不能够为国民提供足够的生存信心。鲁迅的反省正是从这种切身的感受进入,从个人而追踪到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根性。清算国民性中的卑怯,是鲁迅对国民性认识的一个突破口,也是他对国民性批判的重要内容,鲁迅所意识到并深入追踪的是中国文化在立国立人上的缺陷,他一生致力于民族文化自立精神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王福湘 《学术研究》2007,(12):141-147
纵观鲁迅一生,成为后人应该继承的不是"反自由主义的精神",而是自由主义所内涵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鲁迅从19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穆勒接受了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中关于个人自由的基本原理,其主要中介是严复翻译的On Liberty——《群己权界论》。穆勒对鲁迅的最大影响,是其强调个性自由的学说,和从严复发端的改造国民性的理论,欧洲世纪末出现的所谓"新神思宗"哲学,在青年鲁迅的头脑里杂糅并存,融合成为"尊个性而张精神"的"立人"思想。鲁迅所接受的穆勒思想资源包含几个方面:个人自主之权、"特操"和"特立独行"、"多数专制"之害、先己后群关系、不做精神奴隶。  相似文献   

20.
冯至是一个一生都不断寻求精神上自我超越的诗人。其20世纪20年代创作集中的主题都是在表达作家的精神失落,这种失落感不单单来自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层面的体认,更为重要的是诗人凭借他天生的敏锐感触到了中国社会进入现代性进程之后,现代文明恣意横生,传统文化痛遭失根所导致的整个民族的精神故乡的失却。而冯至第二个创作高峰即40年代的创作则深刻表达了作家对中国社会文明重建的深刻思考与探索,诗人在中西文化的精华中找到一种和谐与价值认同,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完美地表达出来。寻求民族精神的故乡,这就是冯至一生致力不懈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