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浅析石油对现代中东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是中东的主要经济资源,1908年,伊朗率先生产石油,此后中东石油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此同时,石油对中东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石油为中东经济、尤其是产油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金,大大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石油是战后世界的主要能源,但中东各国经济规模有限,对石油的需求不大,一些产油国的炼油设施不足,早期生产的石油主要以原油形式出口换汇。在1973年前,中东产油国与其他第三世界农矿产品出口国并无重大区别,石油价格的决定权掌握在西方大公司手中。10月战争爆发后,中东产油国开始自行提价,此后石油收入开始成倍增长,产油国成为第三世界一枝独秀的高收入国家,为其经济发展保证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如1970~1982年间,沙特阿拉伯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9.8%。 产油国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人力资源不如人意,加上国内市场有限,其中绝大多数国家虽然都制订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但巨大的石油收入一下子难以全部利用。因此,大量石油美元只能存人西方银行或投入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2.
90年代初,一场阿拉伯兄弟间的内战以及由此造成的油价下跌,使海湾国家的石油收入锐减.1994年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6个成员国的石油收入比1993年减少5.4%,约为700亿美元,为此海合会国家迅速采取财政紧缩政策,调整发展计划,实施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3.
自1977年以来,摩洛哥的经济每况愈下,一直靠借债维持。进入八十年代后,债台越筑越高,从1981年的81亿美元猛增至1985年的130亿美元,相当于摩洛哥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1980年,摩洛哥还本付息的费用约占当年商品和劳务出口收入的22.8%,已接近23%的危险线;至1983年,此比例已上升至36%。据世界银行估计,1985年摩洛哥还本付息的费用应为19.5亿美元,预计1986年将增至24.4亿美元。近几年来,每年都有巨额债务到期。摩洛哥由于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自1983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紧缩措施,进一步执行经济开放政策,努力吸引外资,扩大外汇收入,并向国际金融界求援,争取获得新贷款,推迟债务偿还期。目前,摩洛哥已暂时缓解了债务困境,但经济前景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东产油国争取民族权益斗争的胜利,石油美元作为强有力的经济后盾开始显现.它既促进了伊拉克经济的发展,又成为引发战争的导火线,阻碍了伊经济的发展.只有合理利用石油美元,才能发挥其最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石油美元对伊拉克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东产油国争取民族权益斗争的胜利,石油美元作为强有力的经济后盾开始显现。它既促进了伊拉克经济的发展,又成为引发战争的导火线、阻碍了伊经济的发展。只有合理利用石油美元,才能发挥其最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中东石油与中国能源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东目前剩余原油可开采量约为924.0亿吨,占全球总可开采储量的66.4%。地区产量约相当于全球产量的30%,今后10年,世界石油需求总量的近50%将由中东地区提供。到下世纪初,国际市场的需求和非OPEC国家石油供之间日益增大的缺口,只能依靠中东产油国为主的OPEC逐步增加石油产量来填补。根据OPEC目前的生产规划,到栖世纪末,它只要动用不动90%的生产能力即可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1996年以来海  相似文献   

7.
中东能源地缘政治的演变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在美国能源安全中的地位明显下降,相互依赖关系发生逆转;中东石油输出国将向东转移,寻求新兴国家能源市场;随着国际能源供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油价的剧烈波动,中东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收益将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如果不马上进行经济改革,中东产油国将逐渐丧失在国际能源格局中长期占据的优势地位.这一演变的驱动机制包括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中东能源地缘政治的演变将产生溢出效应.作为未来中东石油的主要输入国,中国应在构建泛亚洲能源安全网络中有所作为,防止中东安全溢出效应蔓延.  相似文献   

8.
70年代以来,随着石油收入的剧增,卡塔尔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人口状况和劳务市场的情况变化十分显著,本文就这方面的情况作一浅析。 一、卡塔尔的人口数量和人员结构 卡塔尔面积1.14万平方公里,石油储量约42亿桶,天然气储量约4.4万亿立方米。1970年石油收入为1.22亿美元,1981年上升到55亿美元,1980年人均产值达28950美元,曾一度居世界第一。 1945年,卡塔尔的人口仅为1.6万,1957年增加到5万。1970年卡塔尔进行首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表明,当时人口已达11.1万。1986年,卡塔尔的人口上升到了36.9万,1993年为55.9万,其中本地公民约12.6万,采自阿拉伯兄弟国家的约10.6万,来自其他国家的约32.7万。  相似文献   

9.
石油与中东的贸易和金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的生产与出口是中东经济的主要支柱,纵观二战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中东各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其速度与规模无不与石油有关,产油国的经济状况都随着“石油繁荣”或“石油衰退”而浮沉,石油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中东石油输出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也影响着其余中东国家的贸易和金融。 一、商品贸易 中东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国际贸易的能力在70年代中期后空前增强,成为发展中世界贸易额增长最快的地区。1991年,中东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4.3%,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4.4%。综观1950年以来40多年的世界贸易的发展,虽然发展中国家贸易额的年均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数,但中东却高于这一平均数,因而,中东是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重要地区。 20世纪的世界工业建立在能源基础上。五六十年代西方工业能源由煤转向石油,中东富藏的石油便成为工业的“血液”。70年代两次石油提价引起世界经济混乱,暴露了西方经济对石油的严重依赖性,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收入则因油价上涨而猛增,巨额的石油美元成为中东经济发展的雄厚资金。 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石油输出国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都意识到必须减少国民经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有效地利用石油收入促使经济向多样化发展,即“播种油气,收获工厂”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也门石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也门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为了发展国民经济,1990年南北也门统一后,政府从1995年开始实施经济改革,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同时努力加大对石油的勘探与开发力度,逐步使也门从一个长期贫油的国家发展成为中东地区新兴产油国.近年来,石油已成为也门经济的支柱产业.1999年石油产值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70%,石油出口占总出口量的95.8%,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也门石油的最大进口国.  相似文献   

11.
石油需求在中国能源发展中以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方式增长.中国的石油外交也成为新世纪中国外交的主旋律.中东石油在中国海外油源中占有特殊地位,中国非常重视发展与中东产油国的能源合作关系.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驱动国家互动的最基本要素,中国石油外交最重要的考量亦是国家利益,中国对中东产油国的石油外交具有政治与经济利益相辅相成、互动互利的特点.石油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极为重要,"石油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由此凸现了石油外交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中东是国际石油市场的核心中东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世界石油阀门之一。中东油层埋藏浅,石油开采成本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出产石油油质好,多为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轻质油。2012年,在中东各主要产油国中,沙特的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占世界剩余探明储量的21%,伊朗占世界剩余探明储量的10.9%,伊拉克占9.1%,阿联酋占7.8%,科威特占8.1%。海湾地区石油的蕴藏量要比世界各地平均水平高出40年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中东的航空业是在中东石油业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六十年代,中东石油迅速开发,显示了中东地区发展的广阔前景.西方国家和一些垄断组织及公司纷纷趋向中东进行投资和贸易,赚取石油美元.中东地区之间以及中东地区和世界其它地区的政治、经济、贸易往来的发展,促使中东的航空运输业也发展起来.各国相继成立航空公司,开辟民航和货物运输业务. 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巨额石油收入使中东的航空业有了更加蓬勃的发展,各国都投巨资兴建各类机场,重金购买世界上各类先进飞机.经济贸易的发展、旅游业的开创以及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代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爆发,石油油价暴涨而迅速发展的中东承包市场,是当今世界上容量最大、吸引力最强的国际承包市场之一.据《中东文摘》报道,自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初期,中东市场上每年承包工程的成交额均超过当年整个国际承包工程成交额的一半.1981年,中东承包市场上的工程成交额创历史最高记录,竟达816亿美元.另据世界银行《1984年世界发展报告》称,当今整个世界的劳务队伍约有2,000万人,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中东、南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小布什政府提出了"大中东计划".这份计划是冷战后美国政府特别是小布什政府推行"民主改造中东"系列思想、战略和政策的延伸与整合.尽管在"大中东计划"纷繁复杂的内容中没有特别提及石油问题,但是,其中却明显隐藏着美国冷战结束后一以贯之的中东石油战略意图--旨在通过从根本上解决改变大中东产油国的政治现状,使之最终成为与美国同质的政治体制,从而构建独霸中东石油的机制化霸权.  相似文献   

16.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销售市场.从1973年到1984年间,军火商们在世界范围内共出售了价值4,041亿美元的军事装备,其中1,443亿是卖给16个中东国家的.这一数字来自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署(ACDA)最近一期的报告. ACDA报告中所说的中东,是指东起伊朗,西至埃及的地区,包括以色列,而不包括土耳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和突尼斯.这个中东的概念包含了世界上最大的三家军火买主.1979-1983年,这一地区购买了价值654亿美元的军火,平均每天支付150万美元.其中世界头号买主伊拉克的购买额为176.2亿美元,接下来是沙特阿拉伯,121.25亿美元,第三名是叙利亚,105.3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中东国家将石油收入的80%挥霍一空。在这里,建起了中东第一个室内滑雪场,还有令人惊叹的人工岛屿,有世上唯一的七星级酒店和最贵的房间,而且将竖立起世界上最高的大厦。目前,石油生产商们正经历着又一次繁荣。各国政府的预算草案仍是30美元一桶石油,而实际上2004年初纽约的石油价格已经接近70美元一桶。但是现在,主要的石油生产商改变了新的“石油美元”的用途,他们进行建设和国内外投资,偿还了政府的  相似文献   

18.
从去年12月份以来,油价已由年底的每桶27美元降为今年元月的18美元,4月份后跌至10—15美元,目前在10—15美元之间浮动。油价的暴跌对阿拉伯产油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不能不给目前仍处于激烈交战状态的两伊造成很大影响。在两国的经济中,石油收入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外汇收入的70%以上,而且是几年来维持战争的支柱。今年5月,伊朗扬言要对伊拉克发动“最后的攻势”,以期在年底解决战争的胜负。那么,油价的下跌对双方究竟带来那些影响?两伊之间大规模的战争能否打起来呢?  相似文献   

19.
以石油为基础、以美元为标的的"石油美元体制"是美国实现全球霸权目标中除了借助军事手段外的最为重要的经济手段之一,它为美国实现在中东乃至全球的利益提供了极为有效的金融支持.进入21世纪以来,美元的走低伴随着欧元的趋强,导致美国对石油美元控制能力的削弱,动摇了"石油美元体制"的根基,这必然会影响美国在中东乃至全球的根本利益.美国能否控制"石油美元体制"危机的蔓延,人们将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迅速已成为世界性共识.在国内资源条件不理想的情况下,中国的最佳选择是,积极开展海外能源合作,以确保石油供应.各种因素表明,中东产油国应是中国的首选合作方.在开展海外能源合作,与一些主要的石油生产国或石油输出国互动时,既要重视提高海外能源运输的安全系数,也应以积极、友善的姿态,与周边邻国合作,构建亚洲石油供应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