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东坡 《兰州学刊》2012,(7):169-173
农民工是拥有农业户口却从事非农经济活动的劳动者,是中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农民工的婚姻状况正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既有可喜的变化,更存在着婚恋难、未婚同居、闪婚、婚姻危机和婚姻犯罪等婚姻问题,所以,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进行住房制度的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健康和谐婚姻的宣传与报导是解决农民工婚姻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青年闪婚现象是农村婚恋研究领域新近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本研究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农村闪婚现象的产生以及快速发展。在对婚姻礼仪与过程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农村婚姻原有的文化意涵逐渐远去,这也即是本文所称的文化流离。婚姻仪式的极大简化不仅仅是传统文化无力的表现,更是现代性观念冲击农村青年婚姻观念的客观结果。农村传统文化的流离与解体是农村青年闪婚的内在原因,而农村婚姻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也是通过传统文化的消解对农村婚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不断增多引起了农村闪婚现象的出现。为了深入了解农村闪婚的状况,以陕西省L村为例,分析了闪婚的现状、问题表现,并提出一些对策。调查发现,农村闪婚问题有感情基础薄弱、家庭责任感低下、婚后矛盾多样和容易滋生离婚行为等。农村青年外出务工与婚恋观念变化是导致闪婚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扭转农村闪婚行为的不利局面,不仅要扩大农村致富的路径,而且要创造农村婚恋平台,更要传播正确婚恋观念。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和爱情文学作品等对爱情和婚姻生活做出了规范和描述,展现了历史悠久且特色鲜明的古代婚恋文化,其蕴含的诸多积极有益的元素,对当今社会的爱情婚姻生活都有所裨益。当代社会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婚恋观也出现了变革,"不婚同居"、"闪婚"、"闪离"和婚外情等问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古代传统婚恋观中对婚姻的谨慎态度、对婚礼的规范、对婚姻长久稳定的要求、对爱情和婚姻的真挚与忠贞的强调,都可以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供参考。同时,古代婚恋文化中对夫妻相守之道和如何处理好婚姻与家庭现实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也给出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不仅是他们的个人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和对新生代农民工婚恋特点的分析,可以将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模式归为有融城意愿在城市婚恋、有融城意愿返乡婚恋、无融城意愿在城市婚恋和无融城意愿返乡婚恋四种类型。根据这四种类型形成的内在机制,建议从政府、企业等四个方面为新生代农民工营造良好的婚恋环境。  相似文献   

6.
婚恋观是人们对恋爱和婚姻基础问题的看法,婚恋观与其恋爱、婚姻行为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稳定。当前.各种新观念、新思潮层出不穷,年轻一代婚恋观正在发生着温和而又深刻的嬗变。本文将古代婚恋观与现代婚恋观进行对比,研究青年婚恋价值取向的变化,引导青年端正婚恋动机,接受系统的婚恋教育,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婚恋及生殖健康问题愈发突出。一方面,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婚恋信息渠道缺乏,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男性农民工择偶和在城市安家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因为相关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和培训的缺失,加之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不足,新生代农民工不安全的性行为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婚恋的不稳定,并引发一系列的生殖健康风险。因此,建立公益性婚恋信息交流平台,拓展新生代农民工的交往范围;将未婚青年纳入计生服务管理体系,把生殖健康服务拓展到未婚流动人口;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适应城市生活的技能培训,并增加关于生殖健康、避孕方法的知识教育,对于解决社会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困境和生殖健康问题,促进社会融合、进步乃至顺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冠楠 《新疆社会科学》2012,(3):130-134,142
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正经历着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其婚恋观和婚恋行为现代化特征增强,主要表现为追求婚恋自由、婚恋自主,婚恋理性化和时尚化程度提高;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也面临着一些婚恋困境,困境的消除需要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政府、社会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阶段特征及政策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从“控制流动”到“规范引导流动”,政府从谨慎对待转变为积极应对,我国对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从仅着眼于流动向以“流动、公平和融合”多目标综合管理转变。新时期应制定更加积极主动、综合有效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更加重视农民工问题,将农民工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10.
婚恋观是青年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婚恋价值观是青年对爱情、婚姻的本质、美满婚姻的基础及有关道德问题所持的内在尺度。它是个体的价值观在婚姻问题上的体现,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与幸福。而婚恋价值取向是研究婚恋价值观的出发点。当代中国青年的婚恋价值取向为:(1)当代中国青年婚恋价值的总体取向已从单一价值、单一模式向多元化变化;(2)性别、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学历等因素显著影响当代中国青年婚恋价值取向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11.
恋爱,是婚姻的准备阶段;婚姻,是恋爱的必然归宿。哪一个未婚青年不向往幸福的爱情、追求理想的婚姻?在结合自身条件的基础上人人都想实现最佳婚恋,那么实践中有无规律可循呢?答案是肯定的。通过大量分析考察,我认为,婚恋存在着一个最佳年龄区问题。婚恋,是属于青年的。但对于青年的年龄区,中外迄今尚无一个确定的标准。根据这里考察的特  相似文献   

12.
一、婚恋问题的多视角研究 千百年来,爱情和婚姻一直是文学创作的主题,而科学涉足爱情婚姻问题只不过是近代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近日,媒体一则新闻引发一片唏嘘:一对"90后"夫妻相识1个月就"闪婚",结婚后第四天又"闪离"。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巫昌祯教授曾感叹:"你知道如今‘80后'‘90后'‘闪婚闪离'的速度有多快吗?我知道的最快纪录是25分钟。""80后""90后"这种"闪婚闪离"的婚姻现象被人们称为"跳婚"。 离婚率居高不下,安徽、江苏、上海等地相继出现"婚姻家庭辅导室""婚姻治疗室""离婚劝和感情化解室"等婚姻急救机构。喜人的是,那些"被急救"的婚姻成功劝和率高达70%,而"80后""90后"夫妻又是这个数据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4.
无奈与挣脱是当前贫困农村地区青年在婚恋问题上的现实写照.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束缚,在婚恋道路上的屡次碰壁,使贫困农村地区青年婚恋观发生了扭曲,表现在婚恋物质化、恋爱娱乐化、择偶被动化、性爱随意化等方面.走出婚恋困境,回归婚恋自由与本真必须要基于马克思主义婚恋观的理论分析视角,把精准扶贫与解决贫困地区青年婚恋问题相结合,消除导致婚恋观扭曲的贫困问题;把净化社会舆论环境与推进移风易俗相结合,营造积极健康的婚恋风气;把完善婚姻法律法规和法制教育相结合,为婚恋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把马克思主义婚恋观教育与社会诚信建设相结合,全面提升全社会婚恋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15.
经济是影响婚姻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莎士比亚喜剧中人物的婚恋状况进行剖析,可以反观当时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对婚姻社会的影响。而当下我国的婚姻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也与经济的迅猛发展有关。尽管国别不同,时代也不同,但经济因素对婚姻社会存在的影响却是相同的。因此,通过对莎士比亚的喜剧,对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的婚姻社会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当今社会婚姻状况的了解,为我们理性认识新的婚变现象、正确处理婚恋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丁进 《江淮论坛》2005,(5):123-127
周礼中的婚姻之礼有正礼和变礼之分,在尊重民俗基础上制定婚礼规范,这是“正礼”;又为一定的特殊情况制定变通办法,这是“变礼”。“变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人口增长、保持社会安定,基本精神符合人性发展要求。由于婚姻之礼的宽容和规范,《诗经》婚恋诗歌呈现出多彩的面貌,显示了中华文学摇篮期的积极向上的特点,那些“淫奔诗”的说法是对“变礼”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杨哲  ;王茂福 《兰州学刊》2014,(7):104-110
文章基于CHIPS2007流动人口数据,对农民工城市居住质量与婚姻稳定性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相对于在城市独立租房的农民工而言,合租和居住单位宿舍农民工婚姻不稳定系数变动增大;与居住非城区的农民工相比,居住在城区农民工婚姻更加稳定;与居住在平房的农民工相比,居住在楼房的农民工婚姻更加和谐。随着城市住房使用面积增大、饮水条件改善、卫生设备提高以及取暖设备完善,婚姻稳定性也显著增强。同时也发现农民工城市住房使用面积存在边际递减效应;农民工城市住房产权不显著影响该群体的婚姻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宋月萍  路逍  李龙 《天府新论》2014,(5):106-111
借助全国调查数据和定性访谈资料,分析当前未婚青年农民工婚恋状况的基本态势,结果显示,当前未婚青年农民工婚恋的健康发展既因他们的婚恋观念更为开放而在性行为等多个方面面临诸多风险,又因他们的婚恋基础较为薄弱而在对象选择等多个领域经受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延安,已有一批先行者开始了对革命婚恋的文学反思。这些小说对婚恋中不平等、不自主现象的批判,对因婚姻带来的革命理想与生活琐屑冲突纠缠的展示,显示出作家对现实问题的强烈关注以及对生活中某些现象的深入思考。当众多的人们沉浸在革命圣地的光辉和革命婚姻的浪漫中时,这份当局者的冷静和清醒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北京等东部4个城市的问卷调查为基础,测算了进城农民工工作流动的频率和速度,在对流动速度群体内部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导致农民工流动速度快的原因.主要包括:我国较低的产业技术层次及庞大的劳动力供需规模使流动的机会成本较低;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所形成的收入“天花板”效应,使农民工无法按照正常的途径实现工作地位的积累和收入的提升,只能通过不断地更换工作和工作地来寻找机会;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信息不充分进一步拉长了农民工不断地“试错”寻找符合意愿的工作的时间等.因此,农民工频繁更换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选择,流动性群体差异是社会经济体制投射到不同农民工身上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