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栋 《调研世界》2016,(8):19-25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养老方式与服务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了解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意愿的同时,全面分析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生活自理状况、子女数量、收入状况和养老观念均对老年人养老方式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内外居民养老方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西安市居民养老方式进行电话调查发现,自立养老已经取代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成为所有中老年人首选的期望养老方式,同时也是75岁以下年轻老年人首选的实际养老方式,它跨越年龄组和收入阶层,具有不受年龄和收入限制的特点;而当老年人进入年迈或者生活不能自理时,则又倾向于实际选择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但未来的独生子女家庭很难承担起年迈老年人家庭养老的重担,机构养老方式也无法满足年迈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认为在中国自立养老方式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在社区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组织以及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养老政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在北京朝阳区、广东东莞市和浙江诸暨市组织进行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流动人口养老意愿与养老观念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外出年数、养老保险和子女数量对流动人口的养老观念有显著影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户口性质、子女数量、去过的城市个数、外出年数、是否和流入地居民有来往对于流动人口的养老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市居民的调查数据,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对兰州市居民参与以房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支出方向、岗位职业、养老体系满意度、家庭工作人数、是否为“421”结构家庭、子女埋怨风险和信用风险对居民参与以房养老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有无配偶、家庭支出水平、对以房养老的了解程度对居民参与以房养老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有制定多元化的以房养老模式、以中低收入群体为突破口、加强以房养老模式宣传、构建健全的以房养老信用体系、政府提供相应保障.  相似文献   

5.
宋琪 《国际公关》2023,(11):58-61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养老压力正在逐渐增大。居民养老福利态度是影响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因此了解居民养老福利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制定合理的福利政策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通过CGSS2017数据来研究影响居民养老福利态度的因素,发现居民养老福利态度会受到居民自利因素影响,其中,大学本科受教育程度、基本养老保险、儿子数量和孝道观念这四个因素对居民养老福利态度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影响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的数据为基础,对城市居民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依靠子女养老仍然是城市老年人偏好的养老方式,他们更愿意与子女同住或者居家养老,而不愿入住养老机构。从总体上看,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对于老年人选择居住方式有较大影响;此外,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健康状况、拥有女儿数量等也是影响老年人养老意愿与方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镇江市润州区、京口区、丹徒区3个辖区内256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老年人人口学特征和养老意愿情况,运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镇江市老年人养老意愿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但社会化养老正日益成为老年人的选择。性别、收入来源、子女数量、养老基础认知是影响老年人养老意愿的主要因素。对此,政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聚焦基层,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构建多元化的城市综合养老模式,以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老有所养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宜昌市城区的养老方式进行了调查,结合宜昌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老年人的群体特点及养老意愿及需求,提出以政府为主导,居家养老为主体,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对城区居民的养老方式发展思路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完善居家养老供给、机构养老服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武汉市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养老的事宜越来越凸显,了解和掌握老年人口异地养老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做出相关决策。依据武汉市实地调研及调查问卷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对武汉老年人口异地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等个体特征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异地养老意愿,养老基地硬件服务设施及服务水平也影响老年人的感知。并提出应加强对养老基地的建设,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以及对养老政策的适度改变等措施来提高老年人口异地养老的意愿。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2013年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养老方式与服务调查数据,对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大约有15%的老年人有机构养老的意愿.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教育程度、自理能力、经济条件、子女数量以及养老观念等因素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养老政策的实施与农村养老保障力度的加大对提升农村居民养老水平与完善中国养老保障体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养老方式、养老金、养老设施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使农村地区老年居民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要在了解农村地区老年居民真实养老方式与养老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农村养老规划、发展农村养老产业、完善农村养老设施,使农村地区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机构养老床位总量不足和供需结构失衡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社会调查和综合比较发现,江苏省在社会化养老服务方面存在机构养老床位总量不足和严重的供需结构失衡问题。政府养老服务投入不足和投入方式不合理;养老服务产业对民间资本缺乏吸引力以及现有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偏低;老年人消费能力低和受传统家庭养老观念影响成为制约江苏老龄服务产业健康发展的三大因素。建议消除认识误区、排除制度性障碍、纠正服务定位偏差,加快老龄服务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研究认为个人、家庭以及经济因素是影响养老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本项研究加入了退休预期因素,通过中国10省市的调研,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劳动者养老方式选择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验证了年龄、家庭人口、工作收入影响显著的以往结论,但研究新发现:选择延迟退休的群体更倾向于以社区养老作为老年生活的方式,企业职工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劳动者更偏好选择社区养老。因此,延迟退休政策的推出时机要考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生活照料、护理为基础的,包括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法律咨询、教育等功能在内的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社区型机构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失地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失地农民在意愿上倾向于选择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潜变量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失地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显著;可观测变量保障基本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及抵御养老风险等诉求对失地农民的行为态度及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影响显著;可观测变量个人意见、子女意见及亲友意见对失地农民的主观规范及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影响显著;可观测变量自身条件、国家政策对失地农民的感知行为控制及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伴随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相对短缺的养老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实现“老有所养”目标的重要障碍。在此特殊背景下,宗教机构养老作为一种养老服务的补充形式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和发展。浙江温州基督教会柳市堂的“敬老之家”即是典型一例,它由宗教机构创办,借助宗教活动场所和教徒奉献,以非盈利方式向特定老年人群提供以精神关怀为特色的综合性养老服务。宗教机构养老受社会养老需求、宗教的慈爱精神和慈善传统、国家的社会政策、服务资源的供给、服务对象的主观意愿等因素影响。作为一种独特的养老服务方式,宗教机构养老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和积极的社会价值,但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MNL模型对我国东南部地区农民的养老意愿进行的研究发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状态等个体特征对农民养老意愿存在显著影响;各家庭特征对农民养老意愿的影响并不明显;不同地区的农民养老意愿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天津城区老年人和准老年人养老意愿的调查数据,揭示出队列效应和年龄效应在养老意愿中起的不同作用。由于受重大社会变迁影响,"五零队列"在子女数目、受教育水平、是否下岗等生存状态上与"四零队列"显著不同。这些差异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养老意愿和养老模式,政府应该针对"五零列队"的实际需要制定有效的养老政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苏农村老年人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由家人照料依然是农村老年人获得照料服务的主流愿望,但也有部分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存有需求意愿,这一比例达22.2%。社会养老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四项。另外,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主要受年龄、慢性病状况、个人年收入、空巢居住和儿子数五个因素的影响。政策启示有:从农村地区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结合农村老年人的需求特征,正确引导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资源配置和功能定位;以农村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社会养老服务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三孩政策想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农村面临着家庭养老模式功能弱化、社会养老模式保障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互助养老模式成为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新出路。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对互助养老模式的参与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促进互助养老模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西安市357名60岁(含)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数据,通过解释结构模型(ISM)对老年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影响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因素中,社区人员互动频率、“养儿防老”观念和社区满意度是直接表象因素,生活担忧度是间接中层因素,居住方式和家庭年收入是次间接中层因素,婚姻、生活自理能力、文化程度、子女学历和年龄是根源深层因素; 为解决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困局,需要在思想上进一步改变部分老年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鼓励引导老年人主动积极参与互助养老,在硬件上完善互助养老基础设施,建立管理者和组织者的竞争激励机制,在内容上扩展互助养老服务范围,不断满足老年人对于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3年我国城乡居家养老服务调查数据,使用Multinomial Probit模型对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医疗费用报销水平和医疗保障制度主观评价对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具有正向作用;养老服务的认知度对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二者都通过了居家养老需求的稳健性检验。为改善老年人的养老预期,提出加大老年人医疗保障投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