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从教十余载的人民教师,很多时候我以为自己的心已被磨起了厚茧,再不会因为学生受到什么触动,对他们也不再像刚走上讲坛时那么热情,有时不免为自己的漠然而生出些微愧疚,但旋即又会因为在面对学生犯错时会"怒不可遏"而聊以自慰:这又何尝不是源自于对学生的爱呢?记得那年我们班上有一位从合川过来的学生小石,个子不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中职学校常常传出学生因为芝麻小事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比如因抢"女朋友"杀死同学;因同学看了自己一眼就喊一帮人把同学打进医院;因"女朋友"和自己分手就跳楼等等。教师"教书育人",育人为先。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情绪管理。  相似文献   

3.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较踏实的教学基本功,因为"言教"是教帅教育学生的常用手段,而语文教学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必须"会讲",才能吸引学生学习,使他们感到语文课有学头,有趣味.如果语文教师不"善说",即便是自己满腹经纶,满腔热忱,也教不好学生.  相似文献   

4.
又经过了一轮从高一到高三的教学工作,笔者深深体会到,英语是很多学生头疼的学科,而英语写作,更是难上加难,成为学生失分最多的题型之一。因为英语写作不在于记住了多少单词、词组、句型或记住了多少条语法规则,而在于能否用所学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并对所学的语言在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同  相似文献   

5.
正眼睛看什么最难?看自己最难,因为眼睛离自己最近。离自己最近的东西,往往最难看到。人难做到的,是自知。一个看不到自己的人,又如何自知呢?所以,古人才规劝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子说,自知者明。一个"知道"自己的人、看到自己的人,才能心明眼亮、心知肚明。正因为眼睛看自己最难,所以我们更要时时  相似文献   

6.
古木与雁 一天,庄子和他的学生在山上看见山中有一棵参天古木因为高大无用而免遭砍伐,于是庄子感叹说:"这棵树恰好因为它不成材而能享有天年." 晚上,庄子和他的学生又到他的一位朋友的家中作客.主人殷勤好客,便吩咐家里的仆人说:"家里有两只雁,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将那一只不会叫的雁杀了来招待我们的客人." 庄子的学生听了很疑惑,向庄子问道:"老师,山里的巨木因为无用而保存了下来,家里养的雁却因不会叫而丧失性命,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繁杂无序的社会呢?"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课中,由于教学方法、组织手段的千篇一律、学生对自己的运动能力信心不足、自我评价能力低下、或者是学生缺乏合作、交往能力和竞争意识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不想动"、"想活动" 而又不知"该如何玩"等无奈现象.本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努力开垦好学生心灵深处的这片"动感地带"着手,通过叩开学生的心扉一一让孩子动心;启动学生创造的闸门一一让孩子动身;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一一让孩子动口.在这样的"身"随"心"动、"口"随"身"动的氛围中,让孩子们更加愉快,并且在活动中更加强壮、在活动中得到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她既具有语言的神秘和诱惑,又因为陌生的而显得枯燥和乏味."万事开头难"如何上好一门新的语言学科.本文将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来探讨现代中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下,教师们更多的是关注和探讨怎么教,在这里我要探讨的是新课程学生怎么学.因为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从前有很大的不同,新课程提倡的是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构建知识,能够"学一知十"、"举一反三",强调的是知识获取的方法,而不是结论.  相似文献   

10.
又经过了一轮从高一到高三的教学工作,笔者深深体会到,英语是很多学生头疼的学科,而英语写作,更是难上加难,成为学生失分最多的题型之一.因为英语写作不在于记住了多少单词、词组、句型或记住了多少条语法规则,而在于能否用所学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并对所学的语言在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同化、分析、综合、判断、重建和再创造,因此,英语写作水平的高低能反映出学生对英语全面掌握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作家是为作品而活着".而我可以这样说:"教师是为学生而活着".做一名教师,就得爱自己的班级,爱自己的学生,对优生要爱,对后进生也要爱,对全班同学都要爱,要平等的爱,要发自内心的爱.  相似文献   

12.
感悟教育     
每当提笔书写心中的"教育"时,我常想起一位老师--斯霞,她是南京师大附小的一位老师,她的心灵因为大爱而永远年轻美丽,她的精神因为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信仰而永放光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这样总结自己,"邓小平同志说过,小学老师要一辈子热爱自己的工作.这一点,我总算做到了."如此质朴的一句话,是对我最好的激励和教诲.  相似文献   

13.
一位学生在班级日记中写到:似乎一直都比较喜欢这句话"生命是摇曳在风尘中的秋千,在高与低的变换交织中诠释人生的真谛"仔细回想,我终于有勇气告诉自己不必再颓废下去,因为生命是不容浪费的,就算你觉得自己被全世界遗弃,即使你被郁闷所包围,何必要自我摧残呢?你其实很可爱,对自己笑一笑好吗?阳光是公平且慷慨的,阳光给你温暖,而这温暖的获得,亦仅仅需要一个微笑.  相似文献   

14.
当学生由儿童迈入青少年阶段,就给家长、老师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进入心理的叛逆期。有的父母亲因为学生不理解自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苦衷而发愁,甚至走向极端变成水火不相容、互相埋怨的尴尬境地,进而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家庭悲剧。真是令人寒心痛苦!有的老师面对学生的不听话而怨声载道、苦不堪言。或许因为一次善意地批评,一个“恨铁不成钢”的眼神,一句“忠言逆耳”的提醒,一个“貌似粗鲁”的行动,就会无意间激怒学生,在师生之间就会蒙上一层阴影与面纱,让人啼笑皆非又无可奈何甚至义愤填膺。作为班主任的我们,看着一个个家庭悲剧的上演,目睹着一对对父子矛盾的深化与痛苦,伶悯着一对对母子矛盾的内心折磨,承受着一个个痛心棘手的师生矛盾。为何不用歌声去激发学生心中的正能量,勾起他们心中的一丝丝涟漪,唤起他们对父母、老师的理解与厚爱呢?  相似文献   

15.
正官僚是怎样产生的汉时有两种制度:一种叫做"察举",又一种叫做"征辟"。"察举"是由中央政府下诏规定所需要的人才的性质,要各地方政府在自己境内发现这种人才,推荐上去。至于各地方政府选拔人才给自己用,或者是中央政府直接从"布衣"或地方上卑微的官吏中征召有名望的人给他做大官,那便叫做"征辟"了。这两种制度固然都有打破世袭贵族独占做官权利的作用,但是为了中央集权的强化,这两种制度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地方政府有权自行征辟属官,这显然是妨碍中央集权的,而由中央政府直接征辟,又很难提拔出多量  相似文献   

16.
"爱屋及乌"是比喻学生因喜爱自己的老师而迁移到喜爱教师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对学生来讲,尽管他们"性格不同,各如其面",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即希望老师对自己了解、关心、友爱,以至"东风吹来都觉暖".事实上,老师只要喜爱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就一定喜爱老师,也一定喜爱老师所从事的学科教学.这就是学生的"爱屋及乌"行为.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求知欲望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促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师生互动,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知道,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8.
好部下可以通过讨好领导而晋升,所谓"好部下"其实只是用领导自己的眼光来看,而那些真正具有领导潜力的员工却在现实中无法得以晋升,而领导者也会因为不胜任而对层级组织造成影响,不论是对上级、下级还是自己,甚至彼得认为在一个层级组织中,领导其实也是可有可无的,针对层级组织中关于部下与领导的种种现象,彼得原理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余悸     
平心而论,我这个人还是很不错的.在爹妈眼里是好孩子,又懂事又争气;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又聪明又勤奋;在朋友眼里是知己,又方正又有几分侠气;在领导眼里是好下属,又有能力又很可靠;在下属眼里是个不错的带头人,又有主见又廉洁公正;在社会人眼里是个好人,又有一定身份义能虚己待人.再者,我对自己也很满意,30多岁,副县级的领导职务,各种荣誉一大堆,还有着不错的待遇和幸福的家庭.但是,这一切都曾有可能因为一件不大的事而付之东流,至今想起来仍不寒而栗、心有余悸.  相似文献   

20.
黄欢 《决策》2015,(Z1):98-99
"自我营销"在传统认知中是偏激的、功利的,但个人形象和知名度,是与前途发展息息相关的职场潜规则。为什么有些本来非常杰出的能人在单位里始终默默无闻?原因之一便是他们不注意宣传自己,或者宣传了却又弄巧成拙,这就更糟糕。同样,有些人也许对某项重要的工作或任务非常有兴趣,却仅仅因为没有向人主动表示出他们的兴趣来,而终遭忽视。"自我营销"在传统认知中是偏激的功利的,我们总在强调为人要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